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它们身披铁甲,与病毒短兵相接而毫发无伤;一次性可测量5米范围内10人体温,20秒内完成300张CT照片识别……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中国智造”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了顶层规划和路线图。彼时,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过程中,靠代工组装赚取有限利润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时,国内机器人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一步先才能步步先。2014年,轩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俊卿亲自带队赴德国、上海、南京等地,对工业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技术进行实地考察。申俊卿发现,由于教育的滞后,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出现了断层,掌握关键技能的工程师、技术员,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人才。
一个念头在申俊卿脑海中浮现。
“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国内外优质企业资源,做中国智能制造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优质的工业机器人实用人才。”申俊卿当机立断,决定启动工业机器人项目。
2014年6月,河南轩明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体系搭建 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西校区,绿树掩映中的几栋教学楼巍然矗立,这里就是轩明实业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共同打造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在申俊卿的规划中,这里将成为中原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黄埔军校”。
“十三五”期间,我国对智能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面对全新的领域,申俊卿提出,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成立三大中心。
“技术中心,以‘理论+实践+企业跟岗学习的教学方式,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工程中心,围绕职业教育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为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研发中心,针对职业教育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进行教学设备开发、设计,为企业智能化生产线设计、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及设计方案。”申俊卿介绍。
为打造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企业服务于一体的工业4.0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基地组建了一支由2名博士、11名教授领衔的专业师资团队。团队紧跟5G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技术融合与应用,积极开展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
此外,基地建设有装调维护训练中心、仿真编程训练中心、视觉分拣训练中心、焊接训练中心等一流实训场所。
通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轩明实业利用企业工程师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师的专业理论优势互补,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价考试站、河南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考试中心、郑州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成功协办了2018—2019年河南省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合作研发智能制造设备产品15款并获得4项专利证书,开发教材10余本。
细致规划,稳步落实,三大中心相辅相成,互为臂助,从教育培训、学科建设、应用开发三个维度,推动中原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拉动轩明实业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工程中心:
为院校提供专业建设个性化方案
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不少院校把目光瞄准机器人专业的建设,然而很快,这些学校就遇到了问题。
“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虽然发展前景好,人才缺口大,但是学校现有教师短期内难以取得机器人专业的任教资格,学生要想考取相关证书更是希望渺茫。”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登峰坦言。
遇到问题的学校不止一家。
“我省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大部分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目前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志怀说。
显然,要快速推动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显得独木难支。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明确指出,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这无疑是一针产教融合的强力催化剂,为企业和院校带来了期盼已久的机遇。
轩明实业以其准确的服务定位,专业系统的服务内容,迅速进入多所学校的视野。2018年,轩明实业应邀对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的机器人专业建设进行指导。
“我们联合區域内行业企业、教育等力量,以工业机器人操作、离线编程、机器人视觉、机器人工作站、PLC应用和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等课程为主体,为各职业院校建立了整套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弥补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的不足。”轩明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高必兴说。
专业建设的成果很快显现,在2018年至2019年河南省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参赛学生以显著优势获得该赛项一等奖第一名。
“在轩明实业技术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机器人专业正在建成课程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一流的特色品牌专业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廉洁说。
截至目前,基地已先后向郑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物流职业学院、鹤壁技师学院、安阳县中等专业学校、信阳航空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学校等十几所院校提供专业建设服务。
技术中心:
校内+基地 实现高质量技术培训
没有技能过硬的教师,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就是无源之水。我省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师资培养、专业建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校意识到机遇,但高昂的成本投入,让其望而却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轩明实业把准职业院校的实际需求,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系统培训,尤其针对院校急需的PLC及视觉基础教学资源等进行了专题师资培训。
机电工程系是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院系,为进一步建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学院选定了轩明实业开展师资培训。
“轩明实业是一家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訓的机构,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拥有成熟的培养经验,选择这里我们很有信心。”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主任孙海燕说。
学院不仅特批了大额专项培训经费,还将原定参训名额扩充了一倍,组成了不仅有青年教师,更有超过五十岁、具备副教授职称的资深教师组成的参训团队。
截至目前,轩明实业先后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嵩县中等职业学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等十几所院校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除教师培训外,基地还为河南工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35所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实训基地,累计开展培训12期,培训学生467名。毕业生已赴富强科技、南京埃斯顿、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特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等49家企业高薪就业。
“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和学生,将进一步触发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快速裂变,为中原乃至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申俊卿说。
智能制造研发中心:
优化产线设计 提效率 降成本
“我们根据企业需求从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协同与集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整体方案,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并最大限度节约成本。”轩明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技术负责人高宏亮介绍。
2019年7月,轩明实业专家团队应商丘市工信委邀请,针对部分生产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改造;同年9月,孟州市掌柜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基地为其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生产线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以前的生产线设备利用率只有40%~60%,而这条改造后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备利用率超过85%;以前这样一条生产线,需要30名工人,而现在只需要5名核心人才在后台进行操作控制。”孟州市掌柜食品有限公司法人杨帆说。
此外,公司还为企业提供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为企业智能化生产线设计、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企业智能制造的多元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面向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短期培训服务,先后为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河南邮电印刷厂(河南省防伪保密印刷公司)培训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人员68名,帮助企业技术人员快速成长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企业核心技术人才,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需要教育与行业企业更加紧密地合作,其中关键、根本的一环便在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行业相互反哺,密切互动,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智”的飞跃。而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多像轩明实业一样兼具教育情怀和远见的企业深度参与,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