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娟
[摘 要] 师生双方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之前,通过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及流程,是项目化学习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也是凸显项目化学习效果的必然途径。师生互动同构契合学生学习需求,顺应能力成长轨迹,彰显自主学习品质。同时,凸显了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提升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互动同构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直接指向促进儿童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行为,如果真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对于学生建构学科知识、发展学科素养、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但如何真正发挥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优势和效益呢?笔者认为,师生双方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之前,通过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及流程,是项目化学习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也是凸显项目化学习效果的必然途径。
一、师生互动同构的内涵特征
在项目学习中,学习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也就是说,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在于过程。当前,不少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跑错路,进错门”的尴尬情况。或则顶着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头衔,却仍然戴着课堂集体讲授的旧帽;或则顺着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新路,走着学生不明所以盲目奔跑的老道。要让这一过程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关键在于立于儿童和语文的角度,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共建同构,对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适切地规划、指导、把控,让这一过程真正源自儿童学习的需要又创造儿童的需要,顺应儿童素养与能力成长的轨迹。
(一)师生互动同构契合学生学习需求
从学习发生的角度看,项目化学习活动是一种教师引领下的学生个人、学生群体交错融合的自主学习活动。师生互动同构,引领儿童在学习活动发生之前就投入到学习的设计和建构中,契合项目化学习活动所倡导的过程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
(二)师生互动同构顺应能力成长轨迹
项目化学习本就是指向学生成长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师生互动同构是儿童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的先行感知和判断。它符合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即从未知到求知再到探知的过程。它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真正发生之前,就已经进入到活动情境中去了解、分析、思考,生成学习的动力和策略,夯实学生思维与能力成长的基础。
(三)师生互动同构彰显自主学习品质
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同构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仅囿于指导学生怎样去进行学习活动,还指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规划、管理学习活动和过程。师生互动同构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管理潜力,使得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的创造性的活动,彰显学习的品质。
二、师生互动同构的生成机制
项目化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任务引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指向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就这一功能来说,在师生互动同构的过程中,学生以“怎样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为学习任务,通过讨论完善学习方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整进行了一次微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经历了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如图1)。
同时,在师生互动同构的过程中,从表面看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在微型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走了一个来回,其实,这一过程中也暗含了儿童心理的变化过程。当一个学习活动完成时,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在“未知——求知——探知”的变化中得到了满足(如图2)。
(1)问题——自发欲望。对于儿童来说,迫切想要某一个学习问题是他们自身学习欲望的一种彰显,这种欲望将促使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自觉行动的铺垫。
(2)设计——自觉行动。儿童在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会经历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之旅。为解决问题,儿童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寻求解决之道,实现从自发欲望到自觉行动的过渡。
(3)情境——自主氛围。不管是师生互动同构还是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它们本身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项目化学习的大情境。同时,活动中,儿童与儿童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合作与竞争,构成了另一种学习情境。在这样的大情境中,所有因素共同凝聚成一种自主的氛围,促使儿童去解决问题。
(4)活动——自主探究。活动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也是儿童自主探究的平台,只有真正投入到这一过程中,儿童才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提升。
(5)感悟——自由表达。项目化学习活动指向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并通过自由表达,激活他们认知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发展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6)分享——自我生长。实现自我的提升是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分享的过程中,儿童完成了知识、能力的内化和外显两大步骤之间的转换,实现了自我认知的提升和成长。
从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成果分享并不是项目化学习的终点。儿童在交流分享的碰撞中总会迸射出新的思维火花,这又促使他们产生出新的问题,带来新的学习欲望和体验,促动他们不断去思索、去创造。
三、师生互动同构的实践启示
(一)拒绝小众化,走向全员化,凸显主体性
一切教育活動都是以生命为前提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活动和体验中才能生长。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构架不能只依赖于教师和少数学生,而应融入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之前,师生互动同构,共同策划学习活动,有效遏制学生游离于项目化学习活动之外。
师生共同建构项目化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既是参与活动的客体,又是亲历学习活动过程和管理的主体。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活动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学习环节的设置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对于学习活动的不可或缺性,处于游离在学习活动边缘的状态,缺乏参与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同构项目化学习活动导示,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在设计“走近孔子”项目化学习活动时,笔者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水平,与学生同构活动的各项要求和准备工作,利用“活动主体意识”的渗透和强化,让学生了解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活动过程,知道每个人在项目化学习中既是参与者,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管理者、评价者。学生有了参与的意识,对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结合教材中已有的《孔子游春》的课文和练习上的孔子名言,学生主动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最终找到关于孔子思想成就、孔子生平的思维导图作为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支架,借此支架确定自己所在小组的研究方向并进行分工申报与资料搜集。同构好了活动导示,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凸显了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摒弃外控式,转换内生式,强化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持续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就需要调动起他们积极向上的那股劲头。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师生互动同构就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師生互动同构,将儿童置于一个项目化学习活动管理者的高度,制定可实现的目标,提出各项学习要求,将“要我完成”变成了“我要完成”,有效地激起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和目标实现的期待。有了暗含的自我期望,他们才会为活动目标而努力。完成“走近孔子”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起了一个背诵孔子名言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并积极挑战,形成了一股热潮。
要想摒弃外控式,转换为内生式,在师生互动同构的过程中,还须如孔子一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名学生在学习完《孔子游春》、读完孔子的教育故事后所说:“孔子有那么多弟子,真正有名的只有72人,但是他好像从来没有抱怨过、嫌弃过那些不出名的弟子。”事实上,参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实现自我价值。在他们的内心里,自我实现和被认同的需要特别强烈。建构学习活动导示时,应紧扣住他们这一需求,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自己去设置合理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激活他们思维、创新的原动力,这样才能真正让自主成为支配他们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源头活水。
(三)告别单一化,提倡多元化,提升实效性
实现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多元实效”的途径不是教师的教,也不是学生的学,而是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学生自身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与提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指导构建项目化学习活动时,就应注意促动学生的思潮涌动,鼓励他们以多元的方式开展项目化学习。
1.关注生成性互动,实现过程多元化
设计“我的毕业纪念册”是学生都很感兴趣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师生共同进行活动设计时,学生们各抒己见,各有想法。此时,教师适时、积极地回应有助于他们形成新的、更完善的活动方案,使活动设计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特质。在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后,引导他们回味他人的计划,开拓自己的思路,完善新的方案。同时,宣布采用比赛的形式,按照各自的理念去设计、制作自己的毕业纪念册,让单一的活动向多姿多彩的活动转变,把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实现活动过程多元化。
2.关注生成性评价,实现成果多元化
在评价环节,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目标,而且,正面的评价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的热情。“在走近孔子”项目化学习汇报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摒弃了往日一张小报汇报的形式,讲孔子故事、诵孔子名言、扮演孔子、与孔子来一段隔空对话……多种多样的形式让项目化学习更加立体、丰满了。“我的毕业纪念册”展示中,有动态的PPT,有热闹的美篇,有精美的相册,尽管形式不一,但每个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的收获都转化为学习热情和动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正是因为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量化评价、描述性评价、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获得成功并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更加深入、有效地学习提供了保障。
基于儿童,师生互动同构,让语文教学真正担负起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双重使命,是实施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应然途径。构架并开展好项目化学习活动,方可把学生引进真实、深度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中央,站到素养和能力的高地上。
[参 考 文 献]
[1]伏广成.小学高年级语文项目学习实践研究[J].研修·探索,2015(6).
[2]周振宇.困境与超越——项目学习在中国[J].教育,2016(31).
[3]戴彦.PBL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Ⅲ[J].文学教育(中),2014(6).
[4]陈雪.PBL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