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荣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破解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关键在于加快推动陕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陕西创新发展活力,多层次构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新型智能工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十三五”以来,陕西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但从目前陕西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产业结构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偏小,产业支撑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效益不足等问题依然比较明显。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各产业向中高水平迈进。推动信息与制造技术加快深度融合,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紧扣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健全科技攻关机制、强化统筹组织,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陕西省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抓好原始创新、产业创新、高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创新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当前国家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布局建设陕西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加快发展5G商用、北斗应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产业。进一步加速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导传统产业运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催生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及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
持续推进能源产业高端化。陕西是能源大省,能源经济在陕西经济总量中一直占比较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化工将仍然是陕西工业的重要支柱。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陕西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以建设世界级的绿色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為方向,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产业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大规模、基地化、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作为发展方向,按照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三个转化”思路,推进煤油气混炼等能化项目建设。加强与跨国化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产业链循环、技术先进、产品创新的能源工业产业园,引领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陕西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化发展。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绿色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陕西要抓住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规划政策实施的机遇,积极推进陕南生物资源向生物产业转化,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充分挖掘陕西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和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区域特色农业,构建陕西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积极打造特色农业“陕西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将更多的“小木耳”做成“大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带动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充分激发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整合全域资源,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创新生态圈。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生产销售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探索推进“数字化信用评级+网络借贷”的金融创新模式。大力培育发展产业平台型、总部型、生态网络联盟、微商联盟等产业组织新模式,全方位释放创新活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聚集国际化中介机构,推动(下转第15页)(上接第5页)企业国际化发展。制定并出台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技术、业态、组织、管理、制度、战略等全要素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提升创新绩效。
多层次构建区域协作发展机制。陕西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发展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十三五”以来,陕西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区域分化现象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促进关中、陕北、陕南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推动陕北深度参与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支持陕南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三大区域之间互动融合和联动发展。同时,要积极推进对外区域联动发展,拓展结对帮扶的广度,促进苏陕扶贫协作向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拓展。进一步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合作,通过水源区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与转化、生态产业发展、经贸合作和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省际区域合作的空间。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区域协作长效机制,从整体上推动形成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