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时事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2020-06-21 15:24王桂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时事高中历史

王桂芹

当代中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已不再是以前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存在了。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全方面渗透和电子软件的普及,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因而对社会发展十分关注和敏感。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可受到学生广泛欢迎,能大幅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率。所谓课堂导入,即针对即将讲解的新内容、教学目标等创设相应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心理,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时事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将导入和时事相结合。虽然高中生学业十分繁忙,但对各种新闻和新鲜事也较为好奇。以《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提出问题:2011年,全国各地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举办了多场活动,为何此项活动受到如此重视?有学生回答:“因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題:“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将图表和时事相结合。图表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事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优化课堂教学,明确教学内容主次

时事发生在学生周围,因而,将历史教学内容和时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同化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首先,关注热点,分清主次。历史教师选择时事时不能随心所欲。以《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师可引入2014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的两个重大决定,即,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时,再为学生展示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通过几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我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作为当代高中生,该如何为当前中日关系出谋划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贴近学生认知。高中历史教师引入时事时应紧贴学生已有经验和阅历,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课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师可引用材料: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在“水立方”举行宴会,欢迎出席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及配偶。由于这个材料紧贴学生已有认知,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共鸣。

三、合理选择时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可以依托时事梳理历史知识脉络,明确彼此间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单纯讲解中国科技成就则略显沉闷。此时,教师可列举时事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例如,2015年9月3日完成大阅兵活动,中国在全世界受到瞩目。此次阅兵活动总共动用近200架20多种型号飞机和500多件40多种型号装备,大部分都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是我国先进武器装备,保卫我国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再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思考。例如,2011年6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大雨灾情,引发旱涝急转现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寻找答案。究其原因,山塘水库和江河湖泊较易干枯,实施断流就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植被减少情况,再加上我国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对草原、耕地、乡村等造成严重影响,自然而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将历史知识和时事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时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事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巧妙安排,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学史明志和知史做人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时事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时事政策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