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戚祥浩
当宅在家里的你,动动手指刷着关于战“疫”的各种资讯时,有一群人日夜兼程,一直在路上,为你传递着最新鲜、最权威的“战报”;当投身疫线的你,逆行出征坚守阵地时,有一群人也在一线并肩战斗……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党媒如何发声?面对到处肆虐的疫情,党媒如何作为?浙报集团温州分社从“速度、深度、温度、精度”四向维度积极策划、主动作为,通过各类媒体融合发力,不同阶段分类施策,第一时间舆论引导,体现了非常时期党媒的责任与担当。
大众对新冠肺炎有一个认知过程,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相关信息。在疫情刚爆发阶段,新闻报道必须快速、精准、权威,理性客观地回应社会关切,让真相跑在谣言之前,才能更好地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配合政府做好疫情的防控。
抢抓新闻第一落点,记者连日联系卫健委、疾控中心等卫生部门,在做好自身防护情况下走访定点医院倾听专家研判。1月24日,温州出现第一例治愈患者,记者拿到了权威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此病是可以治愈的!”温州病例治愈出院的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舆论圈中“炸”开了一道突破口,在大众对疫情不确定性进行猜测时,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紧接着围绕“这个病到底是怎么治的”,记者继续抢抓新闻第二落点,走进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过采访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在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融合推送《隔离病区的十七“样勇”》,以一线战疫人员的视角,讲述温州疫情的专防专治,为疫情防控再次及时发出权威声音。
守牢一线,切断传染源,基层是防控的前沿阵地。只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才能产生疫情防控同频共振的巨大效用。如何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高地?温州分社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部署,策划推出《书记在“疫”线》系列报道,将温州12个县(市、区)委书记带头上疫线的信息全面展现出来,同时将各地防控部署、疫情服务与督查等信息,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融合包装,第一时间在各地群众中滚动播报,展示地方党政对疫情防控的决心与力度,营造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
正视听,稳民心,记者还从与群众切身相关的民生领域入手,第一时间调查并采写《擅自提高口罩价格将受重罚!温州一药店已被查处》《紧急辟谣!“苍南大米及其他物资供应不足”是谣言,别信!》《温州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患者采取特殊报销》等报道,对震慑市场哄抬物价苗头、缓减民众心理压力发挥舆论“定心丸”作用。
温州“疫”线的24小时定帧图
随着确诊人数开始增多,温州各地管控举措也纷纷升级。这些纸面上的举措是否已经落实到位,有无疏漏的地方,都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新闻发生了,记者在现场。”这既是新闻记者的使命,也是地方分社新闻工作者的优势。
为了实地了解乐清、瑞安等疫情严重地区的情况,分社记者自驾车辆在高速上排了5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进入乐清、瑞安城区。通过记者实地调查“闯关”,《守牢入口 盯紧村口 看好门口》等调查报道,真实呈现出地方的防控措施。与此同时,分社与总部联动,连续多日跟随省委疫情防控巡回督导组,深入永嘉、鹿城、苍南乡村和社区等地进行报道,客观呈现大部分地方严密编织防控网,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漏人”亟待改进。实地调查,拉近了报道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零距离感受防控氛围。
特别是在温州出台25条防控紧急措施,实行村(居)民出行管控措施和相关交通管制时,记者分别走市场、跑小区、进药店,穿街入巷,刨根问底地了解人员登记、体温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有效帮助地方政府查漏补缺,第一时间引起群众注意。根据记者实地调查,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分别开设了《全民行动·落实25条》专题,并重点推出了“防控下的温州”系列报道,如《温州个别超市药房 不戴口罩也能进》《测温33.7℃仍被放行,体温计怎么冷了?》等报道,有效倒逼问题单位主管部门由点及面整改,进一步织密疫情防控网络。
作为民营经济之都的温州,疫情的走向,也牵动着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心。温州规定除确保应急物资重点企业复工外,市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17日24时前复工。复工时间晚,防控形势严峻,针对温州企业当下最紧迫的问题,记者连日调查防控中的复工难度有多大,即将复工的企业面临什么困难,政府管控与帮扶举措中如何优化服务等,分社记者走访温州工业制造、餐饮服务、外贸出口等30家企业,探访开工企业复工情况、未复工企业面临处境、助企服务匹配程度,查实情,听心声,围绕企业现阶段亟待破解的难题以及化解办法,推出系列内参,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最直接的基层“声音”。
有力的报道,能用温情抚慰人心、消除不安,用正能量振奋斗志、凝心聚气。温州,向来是一座大爱之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无数人争先恐后冲上前,我们把发现和传递此次疫情中的温情和正能量作为专门任务,通过新闻作品凝聚人心,提振战“疫”士气。
“与疫情赛跑,温州正经历一场全城总动员、全民总战疫,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之力,《温州“战疫”日记》为您呈现基层一线的温州力量。”这是1月31日《温州“战疫”日记》上线时的开栏语。为此,分社专门成立工作班子,监制、策划、统筹、设计、编辑各司其职,随时沟通讨论,每篇至少三轮精编制作。《怕么,怕!上么,上!》《我们退了,谁上?加油吧,坚持再坚持!》《做家人,我真不太合格!》等一批来自战疫一线人员的日记,通过第一人称视角,透露出普通人的勇敢与坚毅,透露出医护人员的仁爱与艰辛,透露出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一线防疫人员的真情,恰似印证了网络流传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逆行。”日记体的视角亲近,语言朴实,真情流露;图解、视频、文字并茂的表现形式,更增强了传播互动中的用户粘性。每一篇日记,传递了普通人参与战疫的一股力量,而篇均超过10万人次的高浏览量也恰印证了正能量的传播力。
在晒温度的维度下,温州分社以视频、图解、H5等融媒体产品为重要表现形式,不断增强报道感染力。“一次性的防护服,脱下就得换新的,为了省着用,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少喝水、不喝水,有的干脆准备了成人尿不湿。”这是1月31日,分社记者进入隔离病区拍摄的战“疫”现场。可即便如此,在“与世隔绝”抗击疫情14天后,这里的医生依然申请再“战”一回合,他们是《隔离病区的十七“样勇”》。《温州“疫”线24小时》短视频通过不同时刻不同人的坚守镜头,展示了静默温州24小时内,无时无刻都有人在坚守。连续奋战一线,脱下防护服衣服已经湿透;防护服内闷热难当,医护人员相互理发,女的剪短发、男的一律板刷头;“不能漏掉一个人”,凌晨2时的一线干部躺椅上稍眯一会儿……锁定这些镜头,《加油温州!这10个瞬间,看完泪目》长图通过特写展示温州战疫一线的面孔。好作品经过品牌化整体运营,进行了广泛的传播,长图、视频、直播访谈等一批优质融媒体产品的阅读日流量超过了35万,其中《温州“疫”线24小时》《加油温州!这10个瞬间,看完泪目》等作品,分别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等央媒转发,被温州本地媒体作为“通稿”转载发布。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经提出“麻醉性的功能障碍”理论,即大众传播媒介对普通读者和听众持续刺激的另一个后果是“麻醉”。
疫情进展到一定阶段后,温州各大县市区融媒体平台也开始全面发力,各种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受众在经过了一周多的疲劳式信息轰炸之后,对各类稿件的阅读兴趣明显下降。这一客观事实也直接呈现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温州频道后台的稿件阅读数量上。
2月4日,我们紧急采取应对策略,结合受众的需求、心理以及事件本身的性质,重新安排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频度,进一步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首先,严格把关,以“质”求胜。无论通讯员来稿,还是记者采写的稿件,一律凭稿件质量“敲门”。碎片化、可读性差、实用性不强、新闻性弱的稿子一律予以撤稿,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温州频道审核后台,当日退稿的数量一度多于实际签发数量。
其次,强化编排加工,以“题”引人。每条刊发稿件,除了精心调整标题外,我们还根据稿件内容,在标题前添加标签,如“快讯”、“通报”、“批评”等字眼,什么样的标签,对应什么内容的稿子,一目了然,便于受众识别和选择。同时对内容进行重新加工,一方面将各地单个通报整合成温州面上情况,另一面,将碎片化信息重新整合,握指成拳形成更大冲击,如《特写丨到了关键战疫时,原来你是这样的温州人……》,就是用一个个小故事,“雕刻”出争先恐后冲向“疫”线的群像。
再次,硬新闻早部署,以“速”求胜。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各条线对接记者,提前搜集线索资料,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备好弹药“一触即发”。半夜凌晨签发稿子,成为一种常态。如《超硬核!温州华侨捐赠物资搭乘跨国包机运回》一文,清晨飞机刚抵达萧山机场还在跑道滑行,我们就已经发稿。
而针对市民宅家中可能出现的无聊乏味现象,2月6日,我们联手温州市委宣传部,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温州频道推出《宅家乐》栏目,通过征集、邀请社会各界的网友、大咖提供创意作品,进行全民技艺展示,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动起来!90后瑜伽老师传授10个招式,激活身体能量》《疫情期间居家养生 温州中医名家有良方》《食材简单、做法方便,快跟美食达人学做排骨焖饭》《又萌又好记!温州少艺校学生自创防疫手势舞》等产品寓教于乐,让不同市民各取所需,打造了消遣解闷逛《宅家乐》的口碑。
“战疫”仍在持续。我们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热情投入,用党媒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发挥疫情阻击战中的新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