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香
(滨州市沾化区中医院 山东 滨州 256800)
乳腺癌为女性恶性肿瘤。资料显示[1],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且朝着年轻化的态势发展,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故尽早诊断及治疗此病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红外线、超声、MRI、钼靶等是临床用于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其中MRI能借助磁共振现象由人体中获取电磁信号,进而重建人体信息。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MRI检查的64例乳腺癌患者,均分成两组。参照组年龄31~60岁,平均(44.85±1.63)岁。干预组年龄32~59岁,平均(44.74±1.20)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研究指征。
对参照组的32名患者在MRI检查期间实行常规的护理措施。
对干预组的32名患者在MRI检查期间实行综合护理的护理措施:(1)检查前的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疾病诊断的意义,并介绍检查室环境和相关设备;因为在进行MRI检查时,由于机器的运行会发出较为明显的声响,因此应该提前告知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要着重叮嘱并监督患者在进行MRI检查前要将身上的饰品以及所有的金属物品取下,并且在检查前先要排空大小便。了解患者疾病史与检查禁忌证;将对比剂使用的目的、不良反应和代谢情况等告知患者。由于检查的部位较为隐秘,因此在检查时患者难免会难为情,因此,在检查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告知患者不必紧张。若患者情绪不佳,较为急躁或紧张,可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及时调节内心的情绪,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告知患者、家属检查流程、注意事项,药物使用前了解患者是否过敏,若过敏,需慎重用药。检查前将抢救设施及物品配备好,以推动检查工作的开展。(2)检查中护理:除掉扫描床上体部相控阵线圈,于扫描床上放置双环乳腺线圈,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打开衣襟,使双侧乳腺于线圈空洞内自然垂直;将软枕垫于患者头部及膝盖。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在扫描时患者难免会紧张,因此要不断地鼓励与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在扫描过程中随意变换体位而导致检查结果出现伪影;由于注射药物有较为明显的痛感,因此需要提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做好安抚工作,使其减轻急躁和恐惧心理;若患者情绪过于紧张,可允许家属陪护,使患者抗拒心理消除。(3)检查后护理:完成检查后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将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拔除,并对针眼按压5min,切忌搓揉。提醒患者休息片刻,30min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护送患者离开;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对症干预。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此外,还需提供健康指导,使患者保证较好的精神状态。
观察两组检查图像的伪影及不良反应。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即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检查图像伪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
表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乳腺是由乳腺腺体、纤维组织、脂肪和皮肤构成的,而乳腺癌则是发生在乳腺的腺上皮位置,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与文献记载[2],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言,乳腺并非极为重要的,因此原位乳腺癌没有致命性,但是扩散的癌细胞却能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至其他重要脏器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判定MRI图像的关键因素在于影像诊断质量,而图像质量与检查设备[3-4]、扫描参数等关系密切,包括与患者的配合度、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联系。为提高诊断效果,采取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根据最终的统计结果和数据显示:32名干预组患者的检查图像伪影的发生率为3.13%,而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同参照组的18.75%、25.00%对比存在明显的诊断优势,提示综合护理有助于保障图像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本次采用的综合护理包括检查前、中与后三个阶段的护理,其中检查前护理能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以较为平和的心态接受检查,在协助患者取较为舒适的卧位可以使患者在检查中保持姿势不变,从而取得较为清晰的图像;检查后对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及处理不良反应,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5]。
总之,综合护理用于普外科乳腺癌MRI检查中作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