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乳腺导管内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据相关数据调查发现,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它严重威胁了女性的身心健康[1]。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手术切除,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仍存在很多的并发症,使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受到了影响,而且还有大部分的幸存者会面临着术后的长期挑战,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对患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对该疾病诊断一般是采取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这两种方式。本次选取64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接受治疗的64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8~62岁,平均年龄为(50±12)岁。临床症状:有乳房肿块,并伴轻微的疼痛感,局部皮肤有红肿、渗出,皮肤增厚等症状。乳房肿块有23例,乳头溢液有14例,乳头派杰病有6例,其他 21例。
1.2.1 钼靶X线摄影检查 仪器选用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AMULET FDR MS-1000乳腺钼靶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双乳轴位(CC)和内外斜位(MLO)摄影,如果经检查的摄影效果、病变部位都无法获取有效的理想影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加压摄影。对患者的肿块、钙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判断,记录患者的病灶数量。
1.2.2 超声检查 仪器选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E33型,探头为L11-3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将诊断仪探头的频率设置成3.0~15.0MHz,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向上举起,采取乳腺检查模式,对患者双侧的乳房及腋窝进行扫查,在扫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病灶存在,取病灶的断面图,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的大小进行诊断。
对比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结果,以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分类标准为诊断依据。分级≥4级为恶性,<4级为阴性,采用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的情况。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4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有42例患者诊断为乳腺导管内癌,经钼靶X线摄影诊断,其中39例患者为乳腺导管内癌阳性,25例患者为阴性;经超声检查诊断,其中33例患者为阳性,31例患者为阴性。
数据对比,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6.25%、65.63%、67.19%,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不同方式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结果[n(%)]
在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乳腺导管内癌,约占乳腺癌患者的70%左右,该疾病严重的威胁了女性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对疾病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预后[3]。
乳腺导管内癌的癌细胞主要在基底膜上生长,癌细胞转移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弱,这个时候如果借助有效的检查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加强预防,则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发展[4-5]。据结果显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6.25%、65.63%、67.19%,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结果。可知乳腺钼靶X 线摄影在诊断的时候可以将较小的钙化点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还可以对没有触摸到的肿块和坏死的区域全部显示出来,对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后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乳腺钼靶X 线摄影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操作简单、快捷,诊断的准确性也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