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2020-06-19 12:46法玉凤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方式新课程阅读教学

法玉凤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挖掘丰富的阅读素材,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注重阅读的运用。本文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按照新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专业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阅的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对学生缺乏系统性的阅读指导、将读与写分割、阅读文本单一等问题成为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读写分离

“读”是“写”的前提条件,“写”是“读”的具体表现。“读”与“写”本身就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小学教师通常会忽视这一联系,将写作能力培养与阅读能力培养作为两种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弱化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其意义在于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

2.文本解读缺乏本土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方法是阅读的基础。如何根据创作背景深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何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文本解读的核心。但是,我国现有的文本分析系统衍生自西方的文本解读理论,多是从宏观对文本进行理解。我国许多作品,都是因其强烈的社会讽刺性、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厚的民族情感而出名,若采用以西方文本解读理论为主的文本分析方式对我国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将会出现理解性的偏差,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不利于我国本土性文本解读方式的发展

3.文本阅读缺乏艺术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于对阅读题目解答方式上的教学。阅读,不仅要有专业的方法,还要能够发现文本中的“美”。不管是课外文本还是课文,阅读的目的都不能仅限于答题。阅读过程是一种享受过程,是发现语言文字魅力的过程,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会忽视文本的艺术价值,生搬硬套地讲解文本,有时甚至会曲解作家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机械性地接受分析文本的方式,套用模板进行阅读理解,学生不能与文本进行交互。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创新教学方式

1.开展随文练笔活动,促进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中随文练笔活动的开展包含三个阶段:

(1)学习语言,仿写训练

模仿是写作的开端。语言的模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部分成语的使用方法,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物喻人、烘托等情感表达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讲解——例句——练习”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当学生基本掌握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就文本中的例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例句的选择上,教师要遵循具体性、简单性。由于仿写是随文练笔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要举出一些简单的,具有针对性(如排比句式)的例句,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仿写。

(2)运用语言,创作训练

经过仿写练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阅读的重点。教师可根据学生训练的具体情况适时进入创作训练阶段。创作训练阶段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写作情境。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自主设定写作主题,自主选择修辞方式、情感表达等写作手法。例如,《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文章中语言优美、生动,含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文中的好句进行深入分析,如“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体验过的或看到过、听说过的乡村生活进行回忆,加入自己的情感,就“乡村生活”进行写作。有些学生可能对乡村生活有过不好的体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这有助于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学生自主性的创作能够在掌握阅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

(3)学习写法,加强训练

通过语言的模仿与创作训练,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读写结合思维。接下来,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丰富的写作手法,如借物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烘托、铺垫等表现手法。通过练笔训练写作手法,能够让学生的习作结构更为立体、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情感表达更加真切。随文练笔最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要想使练笔要贯穿于阅读的始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批注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好词好句、某一个表达方法、文章主旨句,甚至是一个字。批注的重点在于标注出自己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

2.小学语文阅读“还原法”教学

“还原法”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重在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原法”的本质是让学生根据文本的情节线索,例如“起床-洗漱-吃饭-上学”,想象出原本的文本形象,例如“何时起床-具体洗漱过程-吃什么早饭-怎样去上学”,进而还原文本和作者的最初情感。最后,将自己的想象与文本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还原法”是对文本进行深层剖析的方法。

结语

教育专家吴忠豪说:“语文课不仅仅是欣赏,更重要的是运用和实践”。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深刻认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利用“还原法”进行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读文本。

参考文献

[1]倪新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19(11):40-41.

[2]王笑雨.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90):60-61.

[3]林丽清.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59.

猜你喜欢
创新方式新课程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