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精神的内涵

2020-06-19 07:55沈琳洁
理论与创新 2020年7期
关键词:淮海战役内涵特点

沈琳洁

【摘  要】淮海战役是我们党初心的突出体现,是红色基因的充分表达。2019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70周年,距离淮海战役胜利也已经70周年。淮海战役是不朽的丰碑,是永恒的记忆,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研究淮海战役精神对当代中国人甚至千万年后的中国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淮海战役;精神;内涵;特点

引言

本篇围绕淮海战役精神的内涵进行研究,进一步提炼、升华淮海戰役精神。在此之前,全国各级专家和学者对淮海战役精神已进行过许多深入地讨论,形式包括撰写论文和举办高级别论坛等。本篇基于一定的资料搜集,经过对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探究和提炼,总结出了几大内涵,并从这些内涵中再次提炼,形成淮海战役精神内涵的突出而鲜明的特点。

1.淮海战役精神的内涵

1.1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听党指挥。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之初,它的初心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它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中国工人阶级,广大群众乃至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共产党都扮演着重要的先锋队角色,它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培育先进文化,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所以我们的江山就是在党的指引之下,牺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得来的。国民党军队内部却充斥着勾心斗角、不听指挥,而共产党军队能够做到军心不动摇,正是因为能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1.2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再苦再难不怕流血牺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相信我党从建立之初,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

1.3运筹帷幄,上下同心。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强调:要先攻克分散和孤立的敌人,再攻克集中和强大的敌人;先攻克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接着再夺取大城市;主要目标是消灭敌方有战斗力的部队,而不是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每场战役中把绝对有优势的兵力集中,有时甚至我方的兵力是敌方的五倍,要从四面把敌人包围,尽最大的努力把敌人全部歼灭,不可有漏网之鱼……这些军事原则为此后制定的淮海战役作战方案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原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后来评论:毛泽东主席着眼长远,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并通过倾听大众的声音,取其精华,加以补充和完善。从总的战略意图出发,最高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员经过商议,使战役的具体部署更加细致。这证明了在制定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时能够做到上下同心、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正确贯彻中央军委,贯彻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从而辐射到淮海战役总前委,从上到下,每一个战士都知道这一仗怎么打,这就是手张开是五个手指头,攥起来就是一个拳头。然而在红军长征之前和长征过程中都发生了偏离方向的问题,不听从党中央的指挥,最后折戟沉沙。中央红军八万人渡湘江,最后只剩下三万人,就是因为战略战术有问题,没有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所以从毛主席开始到现在的习主席,都强调一个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一切号令出自于中央,只有这样团结一心才能战无不胜。

1.4英勇善战,不畏强敌。

邓小平指出,为了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只有攻克敌人在南线的主力军,中原野战军就算全部牺牲了,全国其他各路的解放军还能继续战斗直至取得胜利,这个代价对赢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来说是值得的。

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跃进大别山时,为了轻装上阵,他们丢掉了重型武器,要想歼灭黄维12兵团非常困难,面临这种境地,中央军委决定,从华东野战军中派兵参战,支援中原野战军。张震、粟裕、陈士榘立即复电,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军委的决定,可以抽调出四至五支纵队,还可以增加三支纵队用于必要之时。“淮海战役中最激烈的部分是第二阶段,”粟裕在晚年回忆道。“我曾经带病指挥打仗七天七夜没有合眼,等到淮海战役结束,疾病发作了,连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也没能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强敌时,不抛弃,不放弃,同仇敌忾,勇往无前。这充分体现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走廊里镌刻着三万多名烈士名录,就是这些简单而又普通的名字,就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灌溉了一片又一片的中华大地。

1.5依靠群众。

在淮海战役中老百姓可以说是付出一切。“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在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的过程中,老百姓也真正认识到了我党是为什么革命,所以才真心实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毛主席说过,我们打的就是人民战争,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广大人民群众使用落后的工具,保证解放军物资的及时有效地供应,用简易担架将无数解放军伤病员抬离火线,从生死线上拉回。国民党面对的不仅是六十万解放军,还有五百万的人民大军。人民群众使用小推车不断地为前线运送各种物资军需,才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2.突出而鲜明的特点

2.1紧紧依靠人民是淮海战役精神的内涵的突出特点。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充分说明,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始终牢记,群众在基层第一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更加仔细、深入。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必须以人民的实践和创造为源泉,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开阔工作视野,改进工作思路,促进工作实施。

2.2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当中唯一一个由战区指挥员发起的战役。

淮海战役这个概念,早在济南战役结束的时候,就由华东野战区代司令员粟裕首先提出。但当时他的设想是由主力打海州到两淮一线的国民党军队,但随着全国形式的变化,认为如果老解放区还能够支持战争,那么有利于在长江以北同敌人总决战。当时指挥中原野战军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也支持这一主张。于是中央军委在1948年11月9日最后下定了决心,在江北地区进行总决战。原来的淮海战役计划被称为“小淮海”,只是想一仗歼灭敌人十几个师。后来的计划被称为“大淮海”,就是要彻底歼灭国民党军队有几十个师的徐州集团。

战区指挥员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形势并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中央军委能够及时采纳战区指挥员的意见并下定决心进行总决战。这一点也是淮海战役非常突出而鲜明的特点。

2.3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和中原野战军,以六十多万人的兵力,对抗了国民党的八十万人。王相坤在《淮海战役的历史贡献及其宝贵精神》一文中表示:“淮海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为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敌人的奇迹。”

参考文献

[1]姜义华:《论毛泽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侯春奇:《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J].党史文汇,2018.

[3]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1904—1974)(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胡居成:《从"小淮海"到"大淮海"——淮海战役中的粟裕大将(四)》[J].中国粮食经济,2006.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内涵特点
从淮海战役档案见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力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从淮海战役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步骤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