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在面对新的挑战、难以解决的困境时,碍于自尊或面子,很少选择去倾诉,而是默默承受,最终极大程度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及生活。
绘画既是一种隐喻,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他们所画出的线条中藏着密码,展现着内心真实的自己,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感受和态度。借助绘画作为媒介,我们更容易站在孩子的角度,增加同理心,孩子也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隐喻,我们也更容易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赋予其积极的能量,这将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
初三下学期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班主任电话,他班里的学生小琪躲在学校的角落里哭泣,很晚才回家,希望我在后面的心理课堂上多留意她的情绪变化。我心里一紧,小琪一向是成绩很好的女生,是老师心目中又乖巧又聪明的孩子,只是最近两周一直有些神情恍惚,老师曾询问过她情况,她每次都推说没事。
第二天,小琪的好朋友悄悄和我说,小琪的爸爸妈妈好像出了问题,夫妻冷战,最近矛盾升级,导致小琪整日恍惚,无心学习。但小琪自尊心太强,不愿多说家里的问题,她的朋友想请我帮帮小琪。
近一年的相处,我和小琪已经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她相信我是真诚地想帮助她。但性格使然,她对自己的“家丑”实在开不了口。好在小琪平时酷爱画画,也知道我曾通过绘画心理分析帮助学生完成心理援助,遂选择画“房树人”(HTP)这一表达方式:一张A4纸,2B铅笔,画一幅画,必须要有“房、树、人”三要素。
没过多久,她交给我如下的一幅画,并做了一些必要的画面解释。由于此时不是判断测试绘画者性格等内容,我分析的重点放在小琪的心境上。分析如下:整个画面结构完整,人物比例协调(自我状态还好,没出现什么极端心态);人物背对画面,不愿被人窥视表情(与她不愿多说家庭矛盾相符);有一双大而偏透明的翅膀,想展翅高飞,但能力有限只能飞到树枝这么高(想通过自身力量来解决问题,但做不到);人物坐在树枝上,无脚踏实地感,不愿回家,不知道去哪儿,于是就望着远处的家(有逃离心态,内心茫然无措,但仍牵挂家人);树上有松鼠和窝,窝里还有两个松果(渴望爱和归属);树干和树枝被很多线条涂黑(有较多的防御,保护自己的内心)……
看着这幅画,我深深感受到小琪内心的痛苦,在我轻声解释此画的同时,小琪听着听着,眼泪默默地流下,一直无声地哭了好久。我就在旁边安静地陪同,安抚。等她平静下来后,最近她身上的焦躁、无所适从感也随着泪水消逝了不少,理智回归,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笑,一个人突然轻松了不少。
接着,我不断引导着小琪抛开画中消极的内容,不去深挖她家庭中具体的问题,利用绘画中的隐喻,帮她找回积极健康的心态:花草山水花了较多的笔触和时间,惟妙惟肖,一应俱全;无论是小松鼠还是人物,虽然都是背對画面,但他们还是侧向右方的,面对着未来,寄予美好的期望。这说明:虽然目前有困难,但你一直是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孩子,现在的困难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坎,你比自己想象中的还坚强,时间是有速度的,不会在原点停留。要相信自己能迈过这个坎,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翅膀虽稚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强大,现在坐在枝桠上,只是休息调整阶段,等力量积蓄充足,会一飞冲天的。而这些内容意味着:现在你还在储备知识和能力阶段,不可能解决大人都解决不了的事。作为女儿,你能陪着妈妈,听妈妈的宣泄,已经是给她最大的安慰了。同时,也要明白,自己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大人的事就得交给大人做。现在,你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事,就是给家人最大的支持……
一个多小时的疏导,我陪伴着小琪舒缓了情绪,理顺了思绪,虽然还有些许的负性情绪,但她明白了自己能做的事。同时我建议她不要太过压抑自己,多和好友或信任的人聊天,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积攒太多。
之后一段时间,我随时关注小琪,陆续又和她做了几次短时疏导,保持其情绪的稳定。孩子也不断努力冲刺,在最终的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高中。毕业之后的一天,她回校看望老师,还送了我礼物,看着她脸上久违的笑容,就知道这个坎基本上迈过去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
绘画是个投射的工具,能帮助学生将潜意识的感觉和问题流露出来,降低防御,有些事不适合讲出来,通过绘画表达比较有安全感。而隐喻是通过投射用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另一不同范畴事物特征的认知方式。绘画中的积极心理隐喻,突出了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彰显了心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隐喻中找到信心,激发出学生的活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