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具有简洁、直观的特点,是一种形象化的知识展现模式,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系统的知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整理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的完善,也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找到相应的运用策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越来越难学,接受的是教师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听教师讲,遇到学习瓶颈时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解决,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学习新知识时不懂得沿用旧知识的学习经验,处在沉闷、刻板的氛围中,思维受到了限制,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地展现出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的效果,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教师要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指导学生形成系统且完整的数学体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数学概念
以往初中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解题的过程中容易生搬硬套,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运用技巧,新课标中要求初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消化数学概念,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能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式有多种,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纯理论的知识,那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生无法确定该使用哪种判定定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据: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运用到各类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为大标题,有两种情况: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普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有三种情况:三边成比例的兩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样将所有的定理整合起来,学生可以清楚地对各种定理进行区分,实践中也能快速找到对应的知识进行验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借助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以往所学内容,将有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反思学习的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清晰,自发地进行知识的提炼和整合,能自主构建浓缩型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模式,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往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也会对知识进行分类,但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展示出来,只能看到知识点之间浅显的联系,并不能挖掘其内在的关系,每个初中生的理解层次不同,如果总结的知识点太过笼统,依然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注释和归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明白,运用时能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展示出比较清晰化的数学知识,能够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深入学习,逐渐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人教版《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中,这一单元主要包含了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以及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应用,教师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模式,将这一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放在一起,将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综合讲解,接着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施层层递进地方式,将各个内容联系起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展示出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逐步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思维导图的运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将45分钟的课堂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努力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达到提升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帆.思维导图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9).
[2]张杰.巧用思维导图教学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3]李琳娜.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3.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