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故事的深度学习探索与实践

2020-06-19 08:05刘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火车头深度工业

刘琴

摘   要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启蒙,初中地理教师须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讲好“地理故事”的角度出发,围绕“主题情境、情境任务、审美情趣”三个方面,通过地理故事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背后蕴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等。

关键词 地理故事  深度学习  主题情境  审美情趣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的地理课是将地理教材拿来直接就用。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可以拓展教育空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学习强国”中有这样一道题: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的地理课能够以《山海经》这样的形式出现,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学生喜爱地理?

“讲地理故事”是对教材再创造的途径之一。地理教材用科学化、规范化的知识呈现出来,而“地理故事”从课堂这一教育主体区域延伸出去,尝试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通过地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地理教学的空间,打通学生思维的脉络,拓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

“讲地理故事”是思维方式改变的方法之一。地理故事,不是作家的专利,也不是忽悠学生的神器,而是地理教师的那点“小心机”。你,也许不能带着学生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但是可以给他们装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展翅高飞。讲地理故事的目的,是围绕教材进行真实情境的再现,通过教学情境的优化,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宽度和广度,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的能力。

“讲地理故事”要注意四个重要因素:专业、生动、连续、深度。专业性,是指地理故事要体现真实的地理信息。生动性,是指用地理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连续性,是指地理故事情境的连续。深度性,是指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设计地理情境任务,解决真实的地理问题。正如“讲好中国故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地理故事之中,在讲好地理故事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有全球眼光和中国自信。

怎样依托核心素养,讲好地理故事,让“地理故事”成为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工具呢?

一、讲好地理故事,以主题情境促深度学习,带着故事去学习

“情境教育就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优化的或精选的情境中去。因为,一切知识都是在情境中产生的。”[1]李吉林老师对于情境教学的探索,对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将教材以“地理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关键在于给学生创设有主题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那种因“有距离”的教学而容易在课堂中出现的应付、冷淡,甚至格格不入的学习状态,在地理故事的主题情境中被一扫而空。因为,有故事的主题情境,会以特定的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地理故事是创设特定主题情境,对教材进行优化,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设计。地理教师要避免将情境仅作为“导入”的做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按照故事的主题情境,围绕一条故事主线深入展开,通过故事主线将众多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故事线索,可以串起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抓住故事主线,设置主题教学情境,编排主题明确的主线,目的在于拉近学生和所学地理知识间的距离,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和孩子们寻找地理学习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中国经济发展“工业”时,我们可以这样“讲地理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听听它的故事。以前的它,是这样的(2010年,苏州-北京,动车10小时左右);后来的它,是这样的(2017年,苏州-北京,和谐号5小时左右);最近它又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苏州-北京,复兴号4个半小时左右)。它,是谁呢?没错,它就是火车头。从火车头一次次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将跟随火车头一起,认识它的“前世今生”。

地理故事“工业”的教学环节:火车头的诞生(工业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火车头的骄傲(我国工业的成就)→火车头的家乡(我国工业的分布)→火车头的梦想(我国工业的畅想)。以“火车头”为主线任务的地理故事,就这样层层铺展开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学习了交通,学生对中国的铁路有了认识。将“火车头”作为本课“地理故事”的主人公,看上去好似一节交通课,但其实是“一个火车头的前世今生”的地理故事(见图1),穿起了整节课的知识脉络,有学习的代入感,让学生感兴趣,容易促进深度学习。

讲好地理故事的关键,在于主题情境的选择,在于通过有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深入思考的动力。主题情境,既可以是比较明确的主线事物,也可以是比较鲜明的主题。选择并确定故事情境时,务必要注意:主题脉络清楚、线索贯穿始终、实现知情合一,切不可过于牵强。故事情境选择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将主线人(事)、物主题情境和学生的兴趣点相切合,是否与学生的思维和高阶思维紧密贴合,是否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二、讲好地理故事,以活动促深度学习,带着任务去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将学生“抛锚”于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具体情境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或者是围绕与现实需求相关的某个任务,进行合作、设计、布局等探究学习活动,最终解决地理问题的學习[2]。对于地理课堂来说,来源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或是任务,往往是结构不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些情境问题或任务中进行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鼓励孩子们想得远一些、新一些,通过有故事的深度学习,有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以及思维的独创性。

地理故事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学生的“真学习”,仅凭情境是无法达成核心素养目标的。地理故事贯穿教学的始终,最关键的是设计和故事情境相关度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实现地理故事和能力达成的完美融合,这是培养和锻炼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有故事的活动或任务,会给课堂增趣,让课题不再枯燥生硬。

例如,在“工业”一课中,故事从“火车头的诞生”(轻工业、重工业),讲到“火车头的骄傲”(中国工业成就)时,话锋一转——“再骄傲,也不能忘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火车头的家乡”。请思考为什么这些城市成为火车头的家乡?如果你也准备投身于中国工业生产,在布局工厂的时候,你会考虑到哪些影响因素呢?如果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具备这些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长期发展,有可能成为工业中心或者工业区。现在,请你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推测我国工业的分布情况(见图2、图3)。

工业分布的特点,书本上寥寥几句,本可以直接讲给学生听,或是直接让学生读“中国工业分布图”,即可得出结论。然而,这样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记忆、理解、应用”的低阶思维,时间不长就容易遗忘。带着“推测中国工业分布特点”这样的任务展开学习活动,同一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将会经历“分析”的过程。某一小组在黑板上标出工业分布区域时,不同合作小组共同经历的是“评价”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假设、讨论、验证工业分布的过程,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工业的区位因素”。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认识的是“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优势”的发展规律,获得的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这些是浅层学习无法实现的。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的理念获得,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有用的,对于学生的生活是有用的,他们不仅仅学会了解题,更加学会了创新[3]。

三、讲好地理故事,以价值观促深度学习,带着故事去欣赏

新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描述,让我们深知,地理课程肩负重任,即“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4]。《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这是地理核心素养,也是我们地理教师希望传递给学生的。这种“审美感受的愉悦”,必将深深影响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内化。

一切教学活动中的“美”,都显示出一种积极驱动,对儿童的思想和智慧产生启迪、心灵和生命进行润泽[5]。地理故事,把“美”作为学科情境课程追求的境界。地理故事中的情感互动,有助于学生实现“真学习”,能够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推向情感的深度。地理故事,用故事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价值观的达成,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感动。地理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的感受,甚至是审美的冲动”。“当心理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时,必然会产生一种‘力。”[6]这种优化的情境、学科的真切感和美感,足以影响他们的心理世界,对他们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工业”一课的学习中,故事讲到“火车头的骄傲”(中国工业的成就)环节,按照课本上的讲述,内容不够全面,不够震撼。故事讲到这里,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慨“此处不讲中国故事,何处去讲?此处不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何时去讲?此处不升华,更待何时?”语言有时候会显得苍白,故事却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手段把故事讲好、讲下去。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对于中国工业的成就有很多的描述,把其中一些关键数据和镜头剪辑成长度在1分钟内的短视频,既是对课本数据的补充,也丰富了教师的语言描述,让教学更有感染力。地理故事的结尾,更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不仅仅是总结,更是知识和情感的升华。“工业”一课的最后环节“火车头的梦想”部分,可以这样讲下去:“我们通过火车头的前世今生,认识了我国的工业。现在,火车头的梦想等着你来续写。请你猜猜看,火车头会有什么梦想呢?”在“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畅想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被瞬间激发出来,也引发了学生对于中国工业的进一步深入思考。

例如:学习“地形”,分析山区的利与弊时,“中国的脱贫故事”让东部发达地区的学生对于山区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贫困山区”模糊而陈旧的概念中,更多的是对于中国在山区面积广大的不利条件下,交出了一份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脱贫”答卷,感受到的是中国对于全世界的贡献。当学生知道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贫困人口更多的是歧视,而中国将于2020年彻底摆脱贫困时,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全球观念,正是地理故事传递给学生最强大的正能量,是地理故事里蕴藏的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样的学习,是有深度的,这样的思考也是有深度的。

地理故事,需要我们每一位地理工作者做有思考深度的教育者,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师的主导思想,决定着学生思维空间的“宽”与“窄”。地理故事,需要地理教师来创造;地理精神,更需要我们的学生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

[2] 尤小平,崔允漷.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凌锋.地理课堂基于问题视角的深度学习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胡庆芳,杨翠蓉. 有效情境创设的40项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 格兰特·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火车头深度工业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老火车头的故事
Silent love 沉默的父爱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不高兴的火车头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