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静
【内容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有效,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先阐述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其他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现状 应对策略
传统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此,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新课改推行的意义,并不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方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具体该如何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具体分析,以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来看,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教学理念滞后。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能引领学生更好认识世界、认识大自然。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教学多为考试而教,导致学生受教师影响多为考试而学。久而久之,学生地理思维受局限,学习兴趣逐渐缺失,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地理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地理教师虽能认识到新课改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教学中却无法有效落实,而是依旧照本宣科展开教学,无法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习无精打采,学习成效不容乐观。
二、新课改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且知识范围较广,使得学生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学习兴趣不高。如何改善这一教学现状,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呢?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为关键。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才能让学生更好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我便借助周围实践生活导入新课,如讲解一些周边的水资源环境,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更好融入课堂学习中,继而提升学习实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2.分层教学,促使共同进步
学生因所处家庭环境不同、受教育方式不同、受社会影响程度不同,使学生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加强此方面重视程度,积极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摒弃传统“一刀切”教學,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如在高中地理“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中,我会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让学生了解并熟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针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让学生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能够利用理论解释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现象。通过开展分层教学,每个层次学生学习都取得了一定进步,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激励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通常情况下,合理、科学、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但据相关了解得知,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个别地理教师课堂评价意识淡薄,使得学生学习成果得不到及时肯定与评价,导致学生学习自信心难以提升,无法为今后更深层次地理学习奠定基础。鉴于此,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应加强此方面重视程度,旨在通过积极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让高中生以更好的学习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实现一举多赢。如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我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并解释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积极回答:“宇宙环境包括稳定的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上有液态水等。”这时,我便对积极表现的学生提出表扬,肯定并赞许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耐心与责任心,让学生深深爱上了地理学科,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事业的不断推进,传统式教学理念及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顺应新课改、新要求提升教学水平,创设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更好学习进步。对此,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阐述了自身看法,希望真正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促使学生更好学习进步。以上所述仅为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要想真正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探索与实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岳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31.
[2]刘春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述评[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109-110.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