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uh7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20-06-19 03:35赵珍李明花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丹参酮细胞周期肝癌

赵珍, 李明花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2012年世界癌症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肝癌的新发病例是78.2万,死亡病例是74.5万,其中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占50%以上[1]。2015年全国癌症统计报告中显示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三[2],合并所有阶段,肝癌5年的生存率不超过17%[3]。所有肝癌病例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率占70%~90%,肝细胞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及非酒精性肝病综合征等[4-6]。尽管肝癌的早期治疗手段以及诊断技术日益提高,但目前疗效仍然不容乐观,生存期短且易转移和复发,缺乏根治的方法,因此临床上急需开发高效、低毒或可作用于新靶点的药物。与西药比较,中药毒副作用更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在抗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一种从丹参中分得的脂溶性单体,呈桔红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和乙醇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7,8]。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Chao Lv等[9]通过做细胞毒性实验、双染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力,它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激活Caspase-3有关。本实验对丹参酮ⅡA的体外抗肝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丹参酮ⅡA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药物及细胞

丹参酮ⅡA购买于上海一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的纯度≥98%,产品CAS号为35825-57-1。丹参酮ⅡA溶解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丹参酮ⅡA储存液浓度为20 mmol·L-1,储存于-20 ℃备用。

Huh7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来源于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图1 丹参酮ⅡA的化学结构Figure 1 Chemical structure of tanshinone IIA

DMEM培养基、PBS缓冲液、胎牛血清(美国Science cell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美国Gbico公司)、胰酶、胎牛血清(美国Science cell公司);CCK-8试剂;RIPA裂解液;蛋白定量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蛋白酶抑制剂、p53抗体和tublin抗体购自美国Proteintech公司;Cleaved-PARP和Caspase-9抗体均购自中国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山羊抗兔和驴抗小鼠二抗均购自香港IRDye 800CW公司;实验用到的试剂规格都为国产分析纯。

HF90 CO2培养箱;PowerPac Basic电泳仪、Odyssey FC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香港Gene Company Limited公司);Leica TCS SP8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Epoch全波长酶标仪;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skon公司);TC10细胞计数仪(美国Bio-Rad公司)。

2 方法

2.1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将人肝癌Huh7细胞消化收集,细胞悬液以5×103个细胞/孔的密度均匀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 μL培养基,并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过夜。待细胞12 h贴壁后,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以及给药组,每组设置4个复孔,对照组加0.1%DMSO,给药组加入浓度分别为1.25、2.5、5、10、20、40 μmol/L丹参酮IIA。给药24 h后更换新鲜的培养基,每孔避光加入10 μL CCK-8试剂,振荡混匀,置于培养箱孵育1.5 h。使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度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计算丹参酮IIA对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GraphPad Prism6.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重复3次实验,取平均值。

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OD值-空白组OD值)/(对照组OD值-空白组OD值)

2.2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将人肝癌Huh7细胞消化收集,细胞悬液以7×105个细胞/孔的密度均匀接种于6孔板中,每孔2 mL培养基,并置于37℃、5%CO2培养箱内过夜。待细胞12 h贴壁后,实验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给药浓度分别为2.5、5、10、20 μmol/L。培养24小时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拍照。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将人肝癌Huh7细胞消化收集,细胞悬液以7×105个细胞/孔的密度均匀接种于6孔板中,每孔2 mL培养基,并置于37℃、5%CO2培养箱内过夜。待细胞12 h贴壁后,实验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给药浓度分别为2.5、5、10、20 μmol/L。培养24小时后胰酶消化收集各组细胞悬液,使用PBS洗涤2次,检测细胞周期时,向各组细胞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结合物,再加入5 μL PI染色液,最后加入400 μL PBS,在室温下避光培养15 min,加样到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细胞周期时,按照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加样到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阶段细胞的百分率。

2.4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

将人肝癌Huh7细胞消化收集,细胞悬液以5×106个细胞/孔的密度均匀接种于10 cm培养皿中,每孔8 mL培养基,并置于37℃、5%CO2培养箱内过夜。待细胞12 h贴壁后,实验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浓度分别为2.5、5、10、20 μmol/L。培养24小时后,加入适量预冷的PBS,使用细胞刮收集细胞,离心(4 000 rpm、4℃、3 min),重复以上操作2次,细胞中加入适量RIPA裂解液,冰上裂解20 min后,离心(13 000 rpm、4℃、15 min),吸出上清蛋白,切勿吸出碎片。蛋白定量采用BCA法,沸水中煮5 min,取30 μg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完成后切胶,转膜70 min,电转在低温下进行,将终止的PVDF膜取出,TBST洗膜3次,取出膜后用5%脱脂牛奶封闭1 h,分别使用脱脂牛奶稀释的一抗Caspase-9(1∶1 000)、Cleaved-PARP(1∶1 000)、p53(1∶2 000)和Tublin(1∶5 000)孵育过夜,回收一抗,TBST洗膜3次,每次5 min,二抗孵育2 h,TBST再次洗膜3次,每次5 min,采用扫膜仪进行扫膜,实验重复操作3次。

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如图2所示,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作用于人肝癌Huh7细胞24 h后,和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丹参酮IIA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药物作用24 h的IC50为8.76 μmol/L。

图2 丹参酮ⅡA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s,n=3)Figure 2 Effect of tanshinoneⅡA on proliferation of Huh7 cells(±s,n=3)

3.2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形态的影响

结果如图3所示,不同浓度(2.5、5、10、20 μmol/L)丹参酮IIA作用于人肝癌Huh7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量随着丹参酮IIA浓度的增大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当丹参酮IIA浓度达到10 μmol/L时,细胞出现明显的皱缩现象,呈凋亡的状态。

图3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形态的影响(100×)Figure 3 Effect of tanshinone IIA on morphology of Huh7 cells(100×)

3.3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如图4所示,不同浓度(2.5、5、10、20 μmol/L)丹参酮IIA处理细胞24 h,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丹参酮IIA给药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尤其在20 μmol/L时,其凋亡率达到53.46%,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

图4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s,n=3)Figure 4 EEffect of tanshinone IIA on apoptosis of Huh7 cells(±s,n=3)

结果如图5所示,不同浓度(2.5、5、10、20 μmol/L)丹参酮IIA作用于人肝癌Huh7细胞24 h后,和对照组比较,随着丹参酮IIA给药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的周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G1期细胞呈浓度依赖性增多,S期细胞逐渐减少,表明丹参酮IIA具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阻滞周期于G1期,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5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s,n=3)Figure 5 Effect of tanshinone IIA on cell cycle of Huh7 cells(±s,n=3)

3.5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如图6所示,不同浓度(2.5、5、10 μmol/L)丹参酮IIA作用于Huh7细胞24 h后,以Tublin作为内参,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丹参酮IIA浓度的增大,人肝癌Huh7细胞cleaved-PARP、Caspase-9以及p53蛋白水平表达逐渐升高,促凋亡效果明显。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6 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s,n=3)Figure 6 Effect of tanshinone IIA on protein expression of apoptosis in Huh7 cells(±s,n=3)

4 讨论

肝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0]。传统的手术治疗和放化疗都有一定局限性,且治疗后易复发,对机体的继发性损伤也很大,药物治疗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丹参酮IIA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活性单体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丹参酮IIA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和肝癌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以及调控细胞周期分布[11]。

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可以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达到控制肝癌细胞的目的[12-15]。本研究主要对天然化合物丹参酮IIA对影响人肝癌Huh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uh7细胞增殖活力随着丹参酮IIA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细胞周期显著阻滞在G1期;表明在体外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较强。

多数情况下,抗肿瘤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如P53、cleaved-PARP以及Caspase-9等基因与肿瘤细胞凋亡具有密切关系,它们对于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具有研究意义;同时也是重要的靶蛋白[16]和重要的抑癌基因,它们的突变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在肝癌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转移中同样发挥功能。p53是最早发现的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蛋白之一,可以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使基因组趋于稳定。p53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的[17]。Caspase是促使细胞凋亡的最终途径。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是多条凋亡通路的汇聚点,是执行凋亡的最终途径。此外,Caspase发挥作用的另一途径是完成自我活化,该过程是通过相互激活来实现的,Caspase9是最重要的凋亡始动子之一,它位于级联反应上游,一旦出现级联放大效应[18],在其他蛋白参与下,Caspase9会发生自我激化。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本研究发现丹参酮IIA可以提高促凋亡蛋白cleaved-PARP、Caspase-9以及p53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诱导Huh7细胞凋亡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丹参酮IIA对Huh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这个凋亡过程是caspases及p53参与的,具有很好的抗肝癌活性,这为研究丹参酮IIA抗肿瘤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丹参酮细胞周期肝癌
lncRNA LINC01206调控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研究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植物细胞周期如何“刹车”?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Numerical study of corner separation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using various turbulence models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