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恢复生猪产能的几点思考

2020-06-19 07:22周晓容李成洪罗敏杨飞云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种猪粪污疫病

周晓容,李成洪,罗敏,杨飞云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养猪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 荣昌 402460)

2019 年针对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出现的波动,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稳价保供政策举措,从用地、金融、技术、运输等多方面支持生猪养殖生产活动,我国生猪产能开始逐步恢复,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面对当前的局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本文就我国生猪产业现状、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恢复生猪产能的对策与建议作一综述,以期推动我国生猪产能的恢复。

1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

1.1 基本概况 2019 年,在非洲猪瘟、猪周期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出现明显下跌。2019 年生猪存栏31 041 万头、出栏54 419 万头,猪肉产量4 255 万吨,较2018年分别下降27.5%、21.6%与21.3%。

1.2 生猪产品价格形势 由于我国多省相继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各地生猪产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生猪存栏大规模下降导致供需失衡,生猪产品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1.3 生猪整体生产水平 我国虽然是生猪养殖大国,却不是强国,并且与世界先进生猪产业水平有较大差距,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较落后,我国育肥猪的整体养殖水平与世界养殖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2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 我国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散养模式仍占较大比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养殖效率低、猪肉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并加重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2 我国养猪业设施装备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家畜养殖装备研究基础薄弱,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配套性差,养殖机械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较低,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大大增加了硬件设施成本投入且回收期长,而核心养殖设备尤其是作业机器人严重缺乏,导致畜牧业综合生产力较低,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2.3 种猪数量下滑严重,种源紧缺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许多种猪场乃至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地方猪资源保种场的生猪淘汰非常严重,我国种猪数量大幅下降,不仅影响当前的养猪生产,而且生猪种质资源也面临群体灭绝的威胁。

2.4 重大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一直以来我国养猪业应对疫情的整体能力偏弱,而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非常复杂,病种多,病原复杂,猪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非洲猪瘟以及仔猪腹泻等各类重大疫病在我国一些地方时有发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猪只死亡和个体生产性能下降,使产能下降,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失去养殖积极性,另一方面,会使消费者产生恐慌、猪肉价格上涨而减少猪肉消费意愿。

2.5 生态环境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以及新环保税法的相继实施,生猪养殖环境保护制度更加严格,客观上提高了养殖业的准入门槛,也大大提高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2.6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基层养殖技术薄弱 随着现代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对养殖技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掌握畜牧养殖技术的基层人员不足,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 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的对策和建议

3.1 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养殖,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六个现代化养殖要求,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巩固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猪生产、环境控制、动物防疫、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采用节水、节能、节料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加强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养猪,推广标准化、规范化饲养,推广精准配方体系,提高饲料利用率,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升生猪生态养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2 加强种猪良繁体系建设,确保种源供给 要实现生猪产能恢复增长,必须加快能繁母猪的选育和生产。在当前种源紧缺的形势下,采取最严格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种源,重点保护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户)的种公猪、种母猪和后备猪;提高后备猪选留率和利用率;加大肉猪种用数量,弥补种猪缺口;严格规范种猪引种和调运,采用安全优良公猪精液,并提高人工授精覆盖率,加强引种监测,降低引种风险;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成活率。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加强我国优良种猪和地方猪种的保种与利用,对健康猪种进行筛选,坚持活体保种与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通过胚胎保存、精液保存、卵细胞保存等冷冻保存方式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以引进为辅、自主育种为主,推进我国种猪良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和保种体系,加强种猪性能测定,并通过对地方品种的肉质、繁殖、抗性等特征特性的研究,挖掘优异基因,培育优质、高繁、抗性等特色鲜明的专门化品系,提升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国外种猪的依赖度。

3.3 加强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生物防控水平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要素开展,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合理地进行猪场选址与布局,给猪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加强猪场出入口管理,猪场污物无害化处理,做好生产区消毒。另外,还需从贩运、屠宰等途径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3.4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和相关药物研发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严格按照动物疫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工作,建立科学的免疫计划,适时注射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

3.5 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大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 合理搭配饲料原料,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加快发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饲料添加剂,应用新饲料资源和生物饲料新产品,推动饲料加工工艺与动物营养技术融合,完善猪营养需要、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等基础数据库,推广合成氨基酸应用技术、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污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粪污治理要从源头减量着手,严格执行清洁生产要求,规范养殖场清粪工艺方式,采用干清粪工艺代替水冲粪清粪工艺,配套节能饮水器,采用科学有效的饲养方法减少污染物总量。

树立“以地定养、农牧一体”的现代发展理念,根据区域范围内畜禽粪污的土地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地和养殖规模,推行“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猪-沼-果种养结合模式,坚持种养平衡,种植配套养殖场,坚持环境优先,强化粪污综合治理,粪肥就近利用。科学评估,统一划定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大型规模养殖场推行工业化治污,实行强制达标排放;中小适度规模养殖场推行防治模式,保护养分平衡和维护生态平衡。结合生猪区域分布、养殖量和粪污集中处理效率,培育粪污有机肥生产企业,推进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升级,推进粪污治理技术产业化,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6 推进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科学饲养水平 针对当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以推动现代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利用政府补贴,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设备设施基础建设,增强疫病检测能力;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充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加大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扩大农技推广队伍,邀请行业精英、科研院所专家等通过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以及网络技术咨询等方式服务养殖户,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及时为养殖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种猪粪污疫病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