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弟诗,陈斌,周莉媛,邓飞,邵靓,丁梦蝶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 对各阶段猪均危害严重,特别是2011 年开始[1],PRV出现变异、毒力返强等新情况,导致大量PRV 阴性场转阳、育肥猪致死率突升,在国内迅速蔓延流行,给养猪业造成新一轮巨大的经济损失。2017 年我国首次确诊PRV 跨物种感染人[2],潜在危害非常严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将猪伪狂犬病纳入16 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并要求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要求到2020 年全国所有种猪场实现PR净化。
四川省是全国生猪产销大省,“十三五”国家7个生猪生产重点发展省份之一,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当前非洲猪瘟形势下,控制好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原种猪场的PRV能有效减少猪只免疫抑制,降低非瘟和其他疫病感染风险,对加快全省乃至全国生猪产能恢复和保障市场供应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四川省鲜有伪狂犬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为掌握现有防控体系下四川省种猪场PR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结合2015~2019 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种畜禽场主要疫病监测工作,对全省4 个重点原种猪场开展了PRV 流行病学跟踪调查,对不同猪群PRV 野毒感染情况和抗体水平进行了持续监测和分析。
1.1 样品采集 2015~2019 年,每年度在四川省乐山、绵阳、南充3个地区的4个重点原种猪场采集猪只扁桃体及对应血清样品40份/场。样品原则上来源于不少于3 栋猪舍的猪只,其中种公猪5 头,经产母猪25 头(1~2 胎5 头,3~4 胎10头,5~6 胎10 头),后备母猪10 头(40~60 kg 5头,90~110 kg 5头)。同时随机采集种公猪精液样品5份/场,进行伪狂犬野毒gE抗体、伪狂犬gB抗体以及野毒病原的监测(表1)。5 年共检测血清样品800 份,扁桃体样品800 份,精液样品100份,总计1 700份。
1.2 PRV 检测方法 猪伪狂犬病毒(gE 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IDEXX 公司;猪伪狂犬gB 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购自荷兰BioChek 公司。操作程序和判断标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1 PRV 病原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2015~2019 年,4 个重点原种猪场的800 份扁桃体样品均未检出PRV 野毒;100 份种公猪精液样品也未检出PRV野毒。
2.2 不同年份PRV 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5~2019 年在4 个重点原种猪场共采集猪血清样品800份,结果得出:5年间PRV gE(野毒)抗体总阳性率为0,场阳性率为0;PRV gB抗体总阳性率为97.95%,阳性率在93.1%~100%之间,S/P 值在2.75~3.51 之间,变异系数在43.89%~56.49%之间(见表1和图1)。
2.3 不同原种猪场不同年份PRV血清学检测结果 4 个重点原种猪场在2015~2019 年间PRV gE(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但不同猪场不同年份的gB 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其中,C 场和D场5 年间gB 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而A 场gB 抗体阳性率2015 年为97.5%,2016 年为90%;B 场gB 抗体阳性率2015 年为95%,2016 年为82.5%,2017 年为90%;2018 和2019 年4 个猪场的gB 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见表2)。
2.4 不同猪群PRV 血清学检测结果 将4 个原种猪场5年间采集的800份血清样品按猪场生产环节和不同阶段分为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1~2 胎次)、经产母猪(3~4 胎次)、经产母猪(5~6胎次)5个猪群,检测得知:5个猪群PRV gE(野毒)抗体率均为0;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91.50%、100%、100%、100%,S/P 平均值分别为2.97、2.56、3.48、3.21、3.36,变异系数为43.81%~61.31%。结果显示,后备母猪群的PRV gB 抗体阳性率最低,变异系数最大,gB 抗体水平(S/P 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经产母猪(1~2胎次)>经产母猪(5~6 胎次)>经产母猪(3~4 胎次)>公猪>后备母猪(见表3和图2)。
表1 2015~2019年四川省4个重点原种猪场PRV gE(野毒)阳性率、gB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
图1 2015~2019年四川省4个重点原种猪场不同年份的PRV gB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S/P值)
表2 4个原种猪场不同年份的PRV gE(野毒)阳性率和gB抗体阳性率
表3 4个重点原种猪场不同猪群的PRV gE(野毒)阳性率、gB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
图2 2015~2019年四川省4个重点原种猪场不同猪群的PRVgB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S/P值)
3.1 PRV gE/gB ELISA 抗体检测和PCR 病原检测是目前监测PRV 的主要手段。gE 抗体检测用于区分疫苗接种和野毒感染,但需排除母源抗体干扰和感染早期抗体尚未转阳等因素影响。gB抗体检测用于评价抗体情况,但不能区分疫苗和野毒抗体。不同厂家的gB 抗体检测试剂盒因研发目的不同,设定的阳性判界也不同,检出结果的意义也不相同,有些重点用于PRV已净化场的监测预警,有些重点用于免疫场的免疫效果评价。用于免疫评价的试剂盒由于厂家不同所测得的gB 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力的相关性也有较大差异,若需更准确地了解免疫保护力,还应进行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本研究选用的gB ELISA试剂盒主要用于免疫效果评价且结果与免疫保护力密切相关。虽然gE 抗体需排除母源抗体干扰和感染早期抗体尚未转阳等影响因素,但PCR结果可排除这些影响。gB 抗体虽不能区分疫苗和野毒抗体,但所调查的4 个原种猪场均无野毒感染。通过gE/gB ELISA 和PCR 方法相互印证,本研究所测得的gE 抗体能真实反映被调查猪场的PRV感染情况,gB抗体亦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其免疫水平和免疫保护力。
3.2 2015~2019 年5 年间共采集4 个原种猪场800 份扁桃体样品和100 份公猪精液样品,通过PRV gE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均未检出阳性,同时扁桃体样品对应的800 份血清样品通过PRV gE(野毒)抗体ELISA检测也均为阴性,表明这4 个重点原种猪场均未发现伪狂犬野毒感染、潜伏感染和持续带毒现象,特别是种公猪无野毒感染和带毒情况,这对从种源上控制PRV,有效降低其他猪群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3.3 本次所调查的4 个重点原种猪场均使用PRV gE 基因缺失活疫苗毒株Bartha-K61 进行免疫,成年猪群每年均普免3 次。从不同年份PRV gB 抗体分析结果来看,虽然2015~2017 年阳性率在93.1%~98.1%,但均远高于群体免疫合格率70%的要求,2018~2019 年阳性率均达100%。从不同原种猪场不同年份的PRV gB 抗体结果来分析,虽然A场2015~2016年的阳性率在97.5%~90%波动,B 场2015~2017 年的阳性率在95%~90%波动,但4个场5年间的阳性率均远高于群体免疫合格率(70%)。从不同猪群的PRV gB 抗体结果来分析,后备母猪群的PRV gB 抗体阳性率最低,变异系数最大,可能与采样日龄有关,后备母猪可从10 周龄算至32 周龄,而采样未具体规定日龄,可能采集到了免疫空白期的猪只;经产母猪群虽然3 个不同胎次间的gB 抗体水平有一定差异,但阳性率均达100%。表明本次调查的4个重点原种猪场的PRV 免疫情况总体上较为理想,从侧面反映了持续的监测可以有效提升猪场的疫病防控水平。
3.4 根据中国动物疫控中心监测统计数据,我国重点原种猪场2014~2018年猪伪狂犬病感染的场阳性率为33%(33/100)~30.5%(29/95)[3],个体阳性率为23.26%(928/3 990)~17.99%(678/3 769),可见我国伪狂犬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而本次调查的4 个重点原种猪场在2015 年至2019 年均未发现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带毒情况,表明四川省在原种猪场PRV防控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四川省自2014 年开始就按照国家要求推动重点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4],目前已通过1个伪狂犬净化示范场和2个创建场的评审认可,原种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已形成行业共识,净化工作也初见成效。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原种猪场的PRV防控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从全国情况来看,PRV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特别在当前非洲猪瘟形势下,控制好种猪的PRV能有效降低非洲猪瘟和其他疫病的感染风险,也可降低养殖及兽医从业者的感染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通过持续的流行病学跟踪调查,及时掌握了四川省原种猪场PRV感染和免疫情况,为分级分类科学指导PRV防控和净化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