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体育践行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思路,论述以终身体育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策略,提出有效的课程导入,促进学生体育反思;开展多样化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评价依据,树立学生长期运动意识等教学建议,以促进中职学生体育素质和个人素质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终身体育 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65-02
新形势下,中职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目标,以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为重要职责。终身体育理念的主要内涵包括让个体形成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体育锻炼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体育运动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反观当下的中职学生,不少人缺少体育文化素养、缺乏体育兴趣及坚持体育锻练的意志力。而中职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激发学生体育兴趣非常有必要。因此,中职体育教学观念亟待转变,要以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终身体育理念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学校特点积极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终身体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首先,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的提升,体育运动的功能由单一的促使机能提升转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这与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终身体育观有着内在契合。近年来,中职体育教学在快速发展,但教学理念仍存在不足,多数中职体育课堂仍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视技能掌握、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关切到学生体育精神的树立和身心的长足发展,导致教师应当“教”的和学生应当“学”的内容错位。与此同时,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观察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体育兴趣不高、未养成运动习惯和运动的恒心等问题,部分学生对中职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认为上体育课只是完成课业标准的一项任务。此外,由于社会“重智育轻体育”的整体氛围、电子产品的出现、日益增长的学业负担等原因,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距离全国青少年体质的“阳光指标”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界定了教育的意义,提出应将终身教育置于社会教育的中心地位。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观念。理念决定行动,思想决定方向,在中职教育中培育学生终身体育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耐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仍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终身体育理念在中职体育课程中的实施思路
(一)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更重视学生的技能是否达标,而现代体育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主要思路为: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二是在教会学生运动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三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主锻炼的意识,培养课外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四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树立体育道德观,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
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成绩考核通常以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这类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标准往往依据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水平,易形成学生“为成绩而学”的错误学习观念,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运动所蕴含的多维价值。对此,教师应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开展合作式、游戏式和竞争式学习,加强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突出教学过程的多元性。同时,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参與体育的积极性、心理适应能力、体育价值观等进行合理赋值,打破以结果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模式,转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由统一化教学转为差异化教学
终身体育强调关注个体间学习的差异性,要依据学生个人的身体条件和职业导向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将所有学生都视为“一体”,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办法,而是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设定合理的体育运动目标,加以循序渐进的引导,鼓励学生寻找到体育运动的个人目标、探寻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三、终身体育理念下的中职体育教学策略
(一)有效的课程导入,促进学生体育反思
中职体育课程学习贯穿于学生整个中职时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对体育运动基本自我防护知识和体育重要性的了解。中职学生中有的有运动基础、热爱运动,有的对体育运动知之甚少甚至缺乏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教师应注重课程导入的设计。例如,结合中职学生富有求知欲、创造精神但学习意识不足的心理特点,可以采取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观念引导、兴趣引导中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石。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家了解体育运动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体育运动的窍门,在老师教学之前,请你们思考学校为何要开设体育课程,带领大家一起运动?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予以肯定,促进学生体育反思)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对长时间在教室学习的学生,体育运动可以提供让身体放松的机会,有效避免身体劳累带来的疾病;有的同学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体育锻炼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分泌多巴胺,让你摆脱焦虑情绪;有的同学对自己的体质或身材不滿意,运动可以提升体质、塑造好身材;此外,运动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减少挫折带来的伤害。体育运动的好处还有很多,当大家坚持运动时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体育认知,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开展技能学习)
师: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保护自己,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先决条件。相信大家都参加过各项体育活动,或者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不同运动项目之前我们要做的运动准备均不相同。你们喜爱什么运动呢?
生:喜欢篮球。
师:篮球是一项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若在打篮球前未做好准备活动往往容易导致受伤,也发挥不好个人潜力。因此,打篮球时我们要重视热身的作用,慢跑几分钟、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等都是一般性的热身活动。
(教师控制时间,依照学生的兴趣做出解答,最后总结普遍性的热身方法,强调体育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二)开展多样化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
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兴趣,故教师应改进以运动种类为划分的单一模块式教学方法,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普遍性中形成特殊性。例如,教学短跑等爆发性强的运动时,由于有的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难以快速适应短跑的速度要求,或认为短跑运动枯燥无趣,教师对此可采用趣味性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气氛,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短跑训练前开展十字接力、二人三足、二搬一接力等趣味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速度、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为短跑训练起过渡作用。又如,为增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获得感、纠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必须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性,结合不同的合作型或竞争型的运动项目,加深学生的感悟。教师可开展“几人一组”班级活动,在学生慢跑的过程中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组成相应人数的队伍。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提升心率、发展纵向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种下种子。
在学生掌握不同运动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运动,是从长远视角锻炼学生运动恒心的有效路径。
(三)丰富教学评价依据,树立学生长期运动意识。
要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在体育课程的学业评价中采用多元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设计合理、公平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对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考核,还要对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做好记录并将其纳入学业考核评价的依据之中。对学业评价标准的赋值亦不可单一化,而应以学生的情感态度、自身条件和所取得的进步为标准,以免打击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掌握、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个体进度幅度进行合理赋值,着重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进步幅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弱化甄选、重视激励、促进发展的体育课程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技能和情感上符合终身体育的理念和要求。
总的来说,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形成不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清轩,王毅.“健康中国”视阈下学校终身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1).
[2]孟凡伟.论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7(20).
[3]冯腾羽.中职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
[4]胡冬生.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3).
【作者简介】范莉莉(1984— ),女,汉族,广西宾阳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与健康教育。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