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丽
(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河北 邯郸 056001)
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危重且致死率相对较高,同时并发症相对较多,以心律失常为典型代表的疾病是此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过给予患者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虽可降低其病死率,然而为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效果,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势在必行[1]。本文将重点分析开展预见性护理对于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
以本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接诊的78例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观察组为39例,性别比:男23/女16,年龄52~78岁,均值为(55.3±0.6)岁。对照组为39例,性别比:男21/女18,年龄50~79岁,均值为(54.9±1.2)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对照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即做好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及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方法如下:(1)病情监护:通常来说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好发的时间段为9:00~12:00 am,同时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后,24小时内也是其心律失常疾病的高发阶段。在做好患者常规心电监护等护理基础上,还需强化对其心律失常疾病高发阶段的密切监护,需要每间隔1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测量一次,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促、胸闷、眩晕以及疲乏等一系列心律失常疾病的前驱性症状。患者支架治疗后3小时之内需要由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开展全程陪护;(2)预见性用药干预:需要为患者建立其两条静脉通道,并给与持续吸氧。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的抗心律失常类治疗药物,同时在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其心率等变化情况,并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倾听患者的主诉,在病房中需要准备好各类急救物品及药品;(3)心理护理:此类患者若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容易产生显著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也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引导其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及陪伴.
(1)比较两组的康复指标,包括住院天数、离床活动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0~100分);(2)对比两组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
文中所涉及数据利用S P S S 1 7.0分析,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离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康复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
表1 两组康复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
分组 n 住院天数(d) 离床活动(d) 护理满意度(分)观察组 39 8.62±1.31 2.24±1.12 96.24±2.13对照组 39 11.02±2.14 4.03±0.96 89.76±1.52 t值 3.926 3.207 9.715 P值 0.015 0.024 0.000
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复发率为7.69%(3/39),同期对照组为30.77%(12/39)(P<0.05)。
急性心梗并发心律失常属于十分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为了进一步确保此类患者的健康及安全,需要结合其危急重症的相关风险要素开展预见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特别是需要加强患者心律失常疾病高发阶段的预警和干预,强化患者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指标的密切监测,并积极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完善好各项抢救准备[2-3]。开展预见性护理能够更好地结合此类患者的患病特点及风险因素开展护理服务,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更好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改善其预后。从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这也表明,开展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提升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心律失常复发风险并促进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