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433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2020-06-18 10:24陈朝武陈泽庭林梓瀚江志彬黄志豪周美君林昱
海南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息肉

陈朝武,陈泽庭,林梓瀚,江志彬,黄志豪,周美君,林昱

普宁华侨医院消化科1、内镜中心2,广东 揭阳 515300

电子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是上消化道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检查方式,它能直观清晰的观察到上消化道黏膜情况,并可对可疑病变部位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协助诊断,且可进行多种微创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域不同,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经济文化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存在差异,各地上消化道疾病分布特征均不一致。为探讨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笔者对本院2018 年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普宁华侨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7 433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 025例,女性3 408例;年龄5~93 岁,平均46.97 岁。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2 926 例(18~44 岁)、中年组2 582 例(45~59 岁)、老年组1 768 例(60 岁以上),18 岁以下者157 例,其常见疾病为消化道异物及慢性胃炎。

1.2 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能及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进行检查,统计各主要疾病检出情况,并对各主要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息肉、胃癌、食管癌等诊断以内镜结果及病理结果为依据。每例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主要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疾病检出情况 7 433例接受检查人群中,检出上消化道疾病者共7 284 例,疾病检出率为98.00%。按检出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上消化道炎症、上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息肉、上消化道癌症、其他五大类。具体疾病分类中,以慢性胃炎最为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炎、胃息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为2.04%。各组疾病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胃镜检出主要病变分布情况(n=7 433)

2.2 不同性别受检者的疾病分布情况比较 7 433例受检者中,男性4 025 例,占54.15%,女性3 408 例,占45.85%。其中,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息肉、复合性溃疡、胃癌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十二指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不同性别受检者中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受检者的疾病分布比较[例(%)]

2.3 不同年龄受检者的疾病分布情况比较 三个年龄组受检者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食管癌、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老年组多见,其中,恶性肿瘤以老年组最为多见,共188 例,检出率为10.63%,而青年组共1 例,检出率为0.03%,中年组29 例,检出率为1.12%,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年组检出率最高,为11.43%,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胃镜检查病变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中胃镜检出的主要疾病是炎症、溃疡、息肉和肿瘤。其中,炎症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消化性溃疡、息肉,肿瘤发病率相对低,与周惠萌等[1]和李拥宁等[2]报道一致。受检者中青年占74.1%,男性多于女性,且男性在多数疾病中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女性,与王少芳等[3]、刘蔚等[4]报告类似,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尤其是男性大多是家庭主要支柱,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规律、部分男性嗜好烟酒及此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相对较大有关。受检者中,中老年患者往往检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更高、性质及程度更严重。

本研究提示上消化道炎症是最常见的疾病,按检出率排序依次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反流性食管炎,其中慢性胃炎检出率高达92.95%,排在第1 位。慢性胃炎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当前社会中,男女日趋平等,其所接受的社会任务及承受的社会压力也相对一致有关。而在不同年龄组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高,这主要与Hp(幽门螺旋感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有关,也反映了Hp 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需要一定的演变过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胃黏膜退化及各种不同机制损伤胃黏膜的可能性会不断增加。十二指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廖作平等[5]报道基本一致,但姚小军等[6]报道了格尔木地区不同性别患者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不同地区人群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十二指肠炎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卿奇等[7]、姚小军等[6]的报道一致。有研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吸烟、饮浓茶、喝咖啡、饮酒、摄入油腻食物、辛辣饮食及高盐饮食、饱食、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等因素有关[8]。而张敏等[9]研究认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喜油腻、吸烟和Hp感染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

上消化道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等。本研究中主要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13.38%,与国内报道的溃疡检出率为10.3%~32.6%相吻合[10-11],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与苏亚碧等[12]报道一致,其发病率显著高于胃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氢离子在十二指肠黏膜的弥散能力比胃黏膜更强有关。消化性溃疡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报道一致[10],考虑与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同时,有关研究提示雌激素可能对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中消化性溃疡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中老年人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Hp 感染等有关,其中,Hp感染已被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且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性[13]。

本研究中胃息肉是上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疾病,检出率为10.91%,女性多见,不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婉薇等[14]、杨琰琰[15]报道一致。胃息肉及十二指肠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胃息肉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应提高警惕。

上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而我国是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区,资料显示我国新发的食管癌和胃癌病例人数占全球总病例数的40%以上[16]。我国不仅食管癌发病率高,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国家[17-18],全国食管癌有局部地区高发的特点[19],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后发病占总人数的80%[20]。患者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一旦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体重下降等情况时,病程多已进入中晚期。超过80%的潮汕地区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且预后差,患者5年生存率约10%,早期检出率低[21]。本研究中本地区食管癌发病率为2.04%,胃癌发病率为0.47%,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为0.42%,上消化道主要恶性肿瘤合计检出率为2.93%,发病率相对较高。胃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饮食、炎症等因素有关,同时与Hp感染[22]、免疫系统异常[23]密切相关。食管癌的发生与生物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家族史等多种因素有关。食管癌在本地区高发,可能与本地居民喜欢饮用热茶、食用腌制品有关,热茶及腌制品均可刺激食管、胃细胞及黏膜,破坏屏障,从而促进炎症及肿瘤发生发展[24]。本研究中胃癌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敏等[25]报道不同,可能与地区差异及样本量不够有关。但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肖郑生等[26]、常敏等[25]报道一致,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同时,有研究表明,雌激素也能降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27-28]。本研究中食管癌、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这三种肿瘤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说明致癌因素和促癌因素作用需要经过长期慢性的积累过程。

本研究提示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癌为本地区居民上消化道的主要疾病。除胃息肉女性多于男性外,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溃疡、食管癌等多种疾病男性多于女性。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食管癌、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在中老年患者中较青年患者多见。上消化道疾病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因素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状态、饮食生活习惯、Hp 感染等。本研究提示男性、年龄较大是上消化道疾病的易患因素,男性及中老年患者往往检出上消化道疾病的性质及程度更严重。随着年龄增长,全身器官、组织功能、免疫功能减退,致胃腺体萎缩、血供减少、新陈代谢慢,对病菌的清除能力下降而容易引起各种炎症、溃疡甚至肿瘤。

通过对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了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分布特点,但由于上消化道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部分患者无活检,对部分疾病诊断欠准确,部分早期肿瘤难以及时发现,存在不可避免的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需加强随访、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