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湖南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

2020-06-17 02:44蒋建军易灿南席钌姿江发明钟洁美欧阳娟赖炳成
物流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课程体系物流

蒋建军,易灿南,席钌姿,杨 丹,江发明,唐 范,钟洁美,欧阳娟,赖炳成

JIANG Jianjun, YI Cannan, XI Liaozi, YANG Dan, JIANG Faming, TANG Fan, ZHONG Jiemei, OUYANG Juan, LAI Bingcheng

(湖南工学院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趋势,行业规模、服务能力均明显提升,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14~2018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需求呈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2019 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39.5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如图1 所示。

图1 2014~2019 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情况

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必定需要更多的物流人才,而高校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与现代物流产业的逐渐成熟和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中国物流的教育水平整体不高,直到2000 年,我国才开始在北京物资学院开设第一个物流管理本科专业[1]。物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物流效率以满足物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运用现代物流理论知识和掌握各种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技术及各项物流业务技能[2]。总的来看,当前物流人才培养落后于物流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物流专业教学过程偏向理论,实践环节薄弱,因此,要想取得突破,必须依靠实践教学来加强物流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借助实践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实践教学达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专院校、特色专业的新亮点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而校企融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途径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3]。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为切入点,以湖南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论述实践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提供实施方案,也为物流专业输送更符合企业需求的综合人才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如:有研究基于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对“互联网+”背景下学科课程教学提升的探索与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物流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教学提示目标、提示方法及评价,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计划[4];有研究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呈现企业生产实习形式化、校外顶岗实习“自由化”、校内实践教学薄弱化等问题,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实践教学能力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等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5];有研究指出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师资、教学设备和设施等条件不如人意,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和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有效路径[6];有研究在创新创业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以白城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双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考评体系[7];有研究以地方转型院校——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物流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因和必要性以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模块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方法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的改革措施[8];有研究围绕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在分析供应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课程体系为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供应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库存管理为例,有研究探讨了物流工程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9];有研究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以提高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为目标,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从旧式“填鸭式”教学向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文中提出了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10]。实践教学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有研究通过分析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并针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保障措施[11]。通过对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创新课程体系、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等的研究而得出的这些成果,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方法体系及实施策略。本文以此为启发和基础,以“校企融合、产学研联动”为导向,以湖南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对象,对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推动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提供指导和思路。

1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近几年根据学院要求,物流工程专业对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实践课总学分现为47.25,包括课程的上机训练(单独成课,16 学时,1 学分),课程设计及实习。但:①在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课程学时分配和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未经企业调研和访谈与合作,也未调研课程与岗位的匹配度,因此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与企业或岗位实践要求可能存在差异;②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项目设计一般由该课的授课教师组织、制定和实施,缺乏企业的参与;③实践教学过程与考核由理论教师负责讲述,指导与考核,可能与企业或岗位的实际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④各种实习中,学生虽到企业进行了体验(如:顺风,百世、物流园),但实习方式主要以参观操作流程、设备,企业人员讲解为主,缺乏实操经验和实际操作感受。

(2) 实践课程体系忽略各学科交叉、专业互补。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已成为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学等其他技术和专业的发展,物流技术与其交叉融合存在必然性。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在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实践项目设计过程中与相关专业和技能的联系、交叉融合较少,目标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实践过程的融会贯通性、解决问题的系统性与跨学科技术性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3) 产学研联动机制缺乏。学院在物流教学上,主要侧重理论教学与考核。物流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的许多课程实际上具有研和产的性能,但在培养过程中忽略了研与产的重要性,学生知识单一,对知识的体验不够,运用不够,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化,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点的设计和思考,缺乏如何把自身的项目与知识点相结合以及如何与其他交叉学科相结合和创新,缺乏把知识体系与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知识拓展、研究领域、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等认识及掌握不够。

(4) 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实践开发不足。校外实习基地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水平的重要场所。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还不够。尽管各个学校都比较注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但真正落实的基地并不多,很多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已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存在合作方式不明、互惠互利原则缺乏、专业对口不紧密、互补共享不明显、双方责任不明确、保障措施缺乏和运作机制不足等问题,这些也导致实践基地的开发没有落到实处。校内方面,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相关的软件和硬件,但在课程布置方面,这些软件和硬件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只与相关的几门课程相联,且实验室只对特定几门课程开放,其他时间不开放,从而导致大多数情况下实验设备处于空闲状态,设备利用率不高。

(5)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学院物流工程专业教师缺乏,师生比例较低。虽然近些年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少,但目前学校招聘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想做教师的人才只好从事其他行业;另一方面,虽然学校招聘要求有所提升,但相比其他行业,教师收入并不太让人满意,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才或有丰富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才不愿从事教师行业。物流工程与有些学科类似,具有跨学科性,因此现有的老师中并不完全具有物流工程背景。同时因教学需要,一些老师慢慢过渡到物流教学队伍中来,这部分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很难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我国的教师队伍一般由刚毕业就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员构成,有企业经历的教师较少,这是教育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2 基于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2.1 构建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对于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单一,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因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制定和设计需与企业结合,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借助企业的力量,有统有分,深度融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1) 实践教学目标设计

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实施的第一步,目标设计不能关门讨论和设计,应积极调研,访谈相关企业,充分了解岗位能力要求。高校应在整理、分析、归类调研数据后,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且实践教学目标应体现产学研路线,同时根据课程特征分阶段设计预期目标和达到的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

(2) 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为思路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达到实践教学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构建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根据校内实训室与合作企业的特点、企业技术要求、企业能提供的条件,选取并优化实践课程。对选择的实践课程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实践课时、合理设计校内与企业课时比例。课程的选择也应考虑产学研的特征,把更符合产学研的课程或课程群作为重点实践课程,在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人员安排等方面优先安排。

(3) 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为路线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过程的基础,是真正让学生动手的具体理论指导,因此,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①实践内容需与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设计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合理安排,秉承理论推动实践,实践反过来丰富理论的设计理念。②实践内容的设计应体现产学研。产学研是一项能直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若能很好地设计课程及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很大提高。③实践内容的设计应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要合理分析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之间的关系、重点和区别,校内有条件的项目不必在校外进行,但可与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指导。④应考虑将实践运作紧密度较高的理论知识嵌入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运作的一体化。应把共性的、冗余的专业理论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形成更贴近实践教学与实践运作的知识。⑤实践教学中,应突破原有的以基础理论为依据的传统实践学科课程方式,建立以企业运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模拟、操作。实践的理论知识要依据实践过程的需要进行确定,实现实践理论与实践运作深度融合。

(4) 课程体系的交叉与融合

因课程、学科的交叉性,实践教学应基于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培养要求,基于协同理论,构建跨知识、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跨学科的课程群及实践知识点设计时应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商讨,同时应考虑课程如何组合,知识点如何贯通与融合,课程与知识点的边界如何确定。

(5) 基于企业运作过程的实践课程开发方法

实践教学中,突破现有的以基础理论为依据的传统实践学科课程方式,优先建立以企业运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模拟和操作。实践的理论知识要依据实践过程的需要进行确定,实现实践理论与实践运作深度融合。

2.2 构建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实践教学平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实践教学平台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构建,应深入企业调研、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多次参与讨论;应根据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和条件、岗位技能要求、课程特征,合理规划实践内容,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践平台类型、布局、功能分配和场地选取,有些平台可以设在企业。实践平台规划不要局限于实践设施的配置,可以借助虚拟技术搭建相关平台,但要注重与企业深度融合,深入企业具体的岗位平台,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真实的物流运作流程、管理方式、操作步骤,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决策水平、操作水平、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管理水平。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实训室大致有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训室、冷链物流实训室、沙盘推演等共5 大实训室。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训室配备有物流操作过程中的主要设施设备,如重型货架、高层自动化立体仓库、手动搬运车、木质和塑料托盘、电子标签拣选货架、输送机、打包机等。下一步,将根据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目标,邀请企业人员对物流工程实践设备、基地建设进行重新的设计与优化,必要时增加相关课程的实训平台,与企业合理分工搭建实践平台,共同研讨课程与知识点分配。

2.3 产学研联动机制构建

产学研联动能把理论知识、新技术、新问题、前沿科学、技术热点和成果应用连贯起来,实现从理论到研究再到实践应用的创新与突破;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扩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团队精神。主要从几个方面实施:①对物流工程学生从大一开始,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先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相关知识,阅读资料,查阅文献,收集数据,掌握基本文献阅读、数据分析与整理、实验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②从大二开始,基于企业需求,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人员针对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技术的某个(某些) 领域,构建研究总体思路框架图和总体目标,及各个子任务(技术) 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然后由学生组成团队选取某个子任务或子技术进行探索,每个研究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在研究过程中,各组需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对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不断剖析遇到的难点,探索解决的方法,不断与校内、校外老师交流,及时查阅该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③研究成果在进行性能分析后,先在某企业进行应用,并收集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数据、运行情况和意见反馈,不断对方法或措施或技术进行修正,然后进行推广应用;④鼓励学生在产学研过程中,申报各种形式的专利,发表论文。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及各种竞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可提高各种资料写作的能力。④产学研项目应与物流工程专业知识相关,尽量涵盖物流工程培养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建立产学研保障制度,规定各自责任和目标,要求达到的效果和研究进度等。

2.4 校外实践基地构建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更能让学生感受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能增强实操性与知识应用的清晰性。通过校外实践基地,能改变校内实训室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物流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知识点和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把高校的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力量有效结合,满足物流工程实践教学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①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上,应根据实践项目内容、目标、学时合理安排学校和企业双重指导老师。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以共赢为基础,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真实的运作环境,帮助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弥补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企业也可以借助实践教学项目,培养自身持续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从而达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③实践基地建设应具有保障机制和规范化的制度,能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制度建设应明确各方的责任、人员配置、双方联络人、实践基地运行过程的维护与经费支持等。

2.5 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

产学研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有一定从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但需要掌握物流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还需掌握交叉学科相关理论,如: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知识,同时又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多学科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因此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十分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①学院可以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锻炼实践期可以为3 个月、6 个月,或12 个月不等。企业锻炼期间,教师所有待遇应与在职教师保持一致。这样,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可依托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运作流程,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加强理论的升华,从而能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学。②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专业相关的会议,如: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物流设计大赛。③多邀请物流企业员工到学校不定期给教师讲座、实践培训、实践项目开发等组织的相关会议,建立互动平台,在线解答实践问题。

3 结 论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湖南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基于校企融合、产学研联动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联动机制、实践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见解,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产学研课程体系物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