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长”培养计划中课程思政的实施

2020-06-15 11:13何智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施课程思政背景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手段,在“卓越工长” 培养计划中实施课程思政是理所当然的。根据土建行业的特点,在“卓越工长”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灌输法、疏导法、比较法、典型法、感染法、团队力量法等来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 卓越工长 课程思政 实施 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课程思政在“卓越工长”培养计划中实施的背景

1.1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研究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概念,是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2011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随后,大思政概念正式形成。在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2014年,上海选取了部分高校探索推进“课堂思政”,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寻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 “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这一文件给课程思政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高校在对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率先使用了“课程思政”。2017年6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使“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传播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实施课程思政就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卓越工长”培养计划中应运而生了。

1.2“卓越工长”培养计划的背景

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培养卓越工长,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的要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采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培养模式,联合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组建了“卓越工长”培养计划班。

2016年9月,经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协商,双方达成“卓越工长”班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学校和企业从2016级进校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遴选了36名学生组成“卓越工长”班,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新的明确符合“卓越工长”素质要求的培养计划,2018年8月培养计划中期修订中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在“卓越工长”培养过程中的指向性和企业文化特色。

2“卓越工长”班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2.1灌输法的运用

“灌输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灌输是在我们树立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之上,并在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对“卓越工长”班直接阐明我们的思想政治观点,用有力的论证和确凿的证据予以支撑,理直气壮地占领学生意识形态领地,在他们头脑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他们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力量的卓越工长。

我们的灌输并不意味着把思想强行塞入“卓越工长”班学生的头脑。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我们在对“卓越工长”班的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专业课相关知识,把经过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历史证明了的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立场、理想、信念、态度、情感,“一带一路”战略中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大政方针,社会公认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及高职土建类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告知学生,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深入思考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立场、理想、信念、态度、情感,以及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否符合行业要求等等。

2.2疏导法的运用

疏就是疏通,导就是引导。疏导就是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立场、情感、行为加以支持和肯定,使其在学生身上成为稳定的、日常的表现,或者进一步发展,成为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立场、情感、行为进行充分讨论,进行适当的说服和批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然后进行改正,回到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观点、立场、情感、行为上来。

疏导经常使用在“卓越工长”教学的师生讨论过程中。当学生对一些观点、立场、行为等产生疑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就激励学生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产生争论的时候,通过支持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疏导的时候注意了对持不正确观点学生的态度,保护他们勇敢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不过于严厉地批评,避免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疏导做到有耐心,要以理服人,而不以自己教师的权力和权威来压人。

2.3比较法的运用

比较法就是通过对正反两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政治态度、情感、观点、立场等,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素质、心理表现等进行对比和论证,得出正确的一方优于反方的结论,同時使学生树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正确的道德观念、高超的道德判断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道德行为,塑造过硬的心理素质的课程思政方法。

在“卓越工长”培养计划中,比较就是选用典型校友之间的比较,也选用典型校友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当前“卓越工长”班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比较,选取学生身边人物或者学生直接进行比较。必要时隐去被比较者真实姓名,只阐述现象,做到不伤害学生,保护隐私。通过对持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政治态度、情感、观点、立场等,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素质、心理表现等人的比较,用正确一方的成功事例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选择模仿正确的一方。比较分为历史性比较和预测性比较进行。

2.4典型法的运用

典型法就是通过引用典型人物的案例,来引起学生共鸣的方法。典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优秀人物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模仿优秀人物,这叫做榜样示范法;另一种是负面人物典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从其行为和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自觉摒弃负面典型态度、情感、立场、观点、行为等的方法。使用典型法之前,教师注意收集了土建行业中的历史校友典型和现实校友典型,特别是工长校友典型。现实校友典型离学生更近,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典型作用更强。比较法和典型法的区别在于,比较法总是成对呈现比较对象;而典型法总是单独呈现某个案例。比较法可能选取普通人物和案例,而典型法所选取的人物和案例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两种方法也结合使用。

2.5感染法的运用

感染法是一种间接的课程思政方法,是通过校园环境的渲染、课堂氛围的营造、学风班风的建设、故事的讲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态度、情感、观点、立场、言行等的方法。这种方法真正是“三全”育人的具体集中体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是强调了感染的作用。

为了感染“卓越工长”班的学生,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卓越工长”班悬挂的宣传栏、标语、校训、系训等等都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且与行业职业密切相关。学院与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言行,都有意识表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表现出严谨、敬业、爱护他人等的行为和态度,以此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在学生面前展现中铁五局“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深入之风,务实之风,严谨之风,自律之风”的工作作风,“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拼搏奉献”的员工行为等等。

2.6团队力量法的运用

团队力量法就是教师有意识运用团队的力量去影响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方法。“卓越工长”班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分组问题,比如测量实训、检测实训、勘测设计实训、各科大作业等等,每一个小组需要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就形成一个团队。经过初期培养,绝大多数“卓越工长”班的学生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情感、立场、观点、方法和言行,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是同样优秀,学生仍然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之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时教师就要积极会同辅导员干预分组,要做到优秀、良好、中等和合格学生搭配,把班团干部和普通学生相互搭配,而不能使优秀学生、班团干部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组,而普通学生集中在另外一个或者几个组。这样组成的团队总体是积极、团结、向上的先进团队,个别人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就会湮没在团队中。教师抓住优秀的学生和班团干部,让他们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去帮助和教育自己领导的团队中后进的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

通过这些课程思政方法的灵活运用,顺利完成了预定培养计划,“卓越工长”班第一批学生已于2019年6月全部已经顺利毕业,除二人专升本,一人服兵役外,其余33人全部进入央企或者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就业,见习期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上只是我们在“卓越工长”培养计划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和典型做法。

作者简介:何智明(1973—),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教授,硕士,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综合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國发〔2014〕19号)[Z].2014-05-02.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0.

猜你喜欢
实施课程思政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