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蔡湘粤 郑忠辉
摘 要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APP已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作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其重要作用已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总结了目前阶段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利用APP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及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如何开发APP、依托APP建设结构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好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APP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我国网民数量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趋势。CNNIC在2014年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占网民的85.8%,远高于其它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随着移动3G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移动4G网络技术的推广以及当今科技环境下移动设备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近些年来广受欢迎的媒介,在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重要的角色。手机APP作为移动设备功能的扩展与创新,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青睐,更甚者有将移动互联网APP化的趋势。
近几年,APP的发展及应用迅速普及,而校园APP也成为大学生热衷的一个“应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关注并加大对校园APP的建设力度,使之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载体与模范。那么如何理性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变化,有效应对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时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地,依托网络,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当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话题。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其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得到了部分高校管理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最开始的主题教育网站,到现今QQ、微博、微信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不仅做到了与时俱进,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现代化,同时也增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入人心,加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视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但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更需要看到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包括:
1.1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政策层面上。需要看到的是,近些年来,我国政策管理者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加强,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相比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大学生造成的广泛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政策上的不够重视以及不完善导致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很好的推行和完善,导致了各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迟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很难达到。
在高校管理层面上。当前很多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偏低,反而将工作重点放在遏制不良传播信息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上,下意识地认为网络负面信息会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由于自制力不足导致极易沉溺于网络等观念的影响,没有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确定工作重点,开展相应的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不明确,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教育产生了厌烦、抵触情绪。
此外,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极度不均衡,处部分985、211等重点高校外,绝大多数高校尚处于建设阶段,尤其是高职院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建设的初期。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上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以及精力投入不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匮乏也导致了工作举步维艰,很难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1.2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协调性不足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为单一人才,学历参差不齐,来源渠道具有多样性,专业知识不尽完善,既有充足的网络知识储备又谙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非常有限。由于受到专业知识与技术方面的制约,部分老师只能通过面对面、直白教育等十分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于面对面教育在本质就决定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状态,被教育者本身存在了一定的畏惧感,从而造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前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教育效果十分有限。总的来看,不论是教育工作者的队伍结构还是认知广度,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目前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面来看,目前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系统、有层次的体系,也缺乏统一的工作理念,明确的工作目标,共同的工作规划和方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基于学校与学生实际的实践研究匮乏。
1.3教育载体建设滞后,针对性不强
载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均需要通过平台或者特定的载体进行。载体一方面承載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另一方面又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被教育者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与需求,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夯实基础,不断优化创新。微博、微信等作为近几年互联网领域新兴的媒介形式,因其具有显著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实效性等特点,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手机应用的强大力量,聚集了庞大的学生用户群体,逐渐成为各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
但微博、微信作为社交性APP,其服务及功能针对的是大众群体,具有普遍性,作为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虽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能够承载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综合来看,由于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接收新事物能力强,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讲,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可能具有吸引力和针对性,但是原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针对性远远不能满足其思想方面的需求,且很多高校的网络载体,色彩呆板,内容说教痕迹明显、更新缓慢,服务意识不强,对大学生不具吸引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建设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载体,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活动。
2基于APP载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手机APP直观来说是手机界面上的图标及其相对应的应用。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正处于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手机APP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载体作用,具有极其重大的实用意义。建国以来,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利用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全面系统地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往往也存在着教条化、强制性的缺点,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情绪, 这种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否能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群体特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影响和限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活现状,迎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偏好。利用手机APP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符合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校在新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是符合高校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的必然。,手机APP的运用能更好地结合高校各个部门工作的实际和创新教育理念,进而能够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得以体现。
2.1创新了教育方式
手机APP依托当下发展最快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形成了庞大系统的网络体系,具有覆盖面广、交互性强、普及率高、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方式、信息获取与传播等几大方面都能够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改善,不仅使教育主体方便掌控,又使教育客体容易接受。
2.2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APP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既从学生的主体方面去考虑客户端的实用功能,又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增加趣味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手机APP承载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和信息。也可利用手机APP将原本狭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更具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变得普便化、多样化和日常化,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
2.3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中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对老师本身就存在一种畏惧感,面对面的交流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APP的使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从抽象的大学生群体转变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学生与老师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一对一的交流。消除了大学生心理上的戒备和隔阂,同时更提高了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进而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虚拟化和现实化。
2.4个性化定制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手机APP极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对个性的追求,相较其他网络平台,APP更强的安全性也迎合了大学生需要尊重个人隐私的心理特点。手机APP的形式多样性,功能丰富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具影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此外手机客户端实时定位的功能,能够使教育者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特定群体问题,有目标地解决问题,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运用手机APP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制度,协同共建
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套建设是开启手机APP建设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模式的重要保证。各高校需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人员保障制度,日常运行制度、成员发展机制以及协同共建机制等。一是工作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利用手机APP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方面。二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向现在高校教育工作者者灌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成熟理念,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手机APP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明确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目标及职责。三是后勤保障体系,高校APP载体建设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党政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首先建设高校应为APP的研发及建设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其次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支持。
3.2组建高效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要确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极为重要。APP作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在建设(下转第38页)(上接第6页)阶段更需要培养知识结构多层次、职业能力多样化的工作团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班主任、兼职辅导员、主要学生干部等。这支队伍需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谙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特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可以熟练地使用网络,善于运用网络知识、网络语言,及时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对网络舆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问题。要经常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不断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业务能力及优化队伍结构。
3.3准确定位,建设集管理与学生服务于一体的APP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从分析APP“好用”的问题转变到研究怎么“用好”,因势利导,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准确定位,依托学校管理及学生实际,建设集管理与学生服务于一体的APP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APP的个性化定制功能创新了思政教育的平台,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提高了了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师生互动。APP的建设应集学、管、服于一体,一方面可通过即时定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个人信息,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网络平台;另一方面可通过APP综合性功能,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畅通学校与学生交流的道路。
载体是要能够联系教育主客体,让每位老师、每名大学生使用APP,才能发挥APP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作用。因此要在APP的开发、运营中不断宣传和推广,增加用户量的覆盖面,APP功能设计可以覆盖学校网站、QQ、微博、微信、超级课程表等大部分功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与教务系统、图书馆、后勤等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课部分内容开设在校园APP当中,让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有关校园的一切信息,真正让学生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校园信息。
3.4以“自”为主,构建全方位网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积极探讨“自”话语,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队伍应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讨文风简练、内容丰富、主题新颖的“自”话语,通过对“自”话语的有效掌握和运用其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认知与体悟,不断拓展语义内涵,不断学习国内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努力构建“自”体系。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依托各自高校管理与学生实际,利用APP对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及重大行为进行预测,为高校管理政策的制定及思政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辅助工具。同时,树立高校管理的大数据意识,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