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浪行动”中实现对户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0-06-15 01:09
幼儿100 2020年12期

电影《流浪地球》掀起了全民观看的热潮,而在我园,以彰显游戏精神为“内核”的“流浪机幼”行动已然开启。太空里的流浪很自由、很惊险,我园的流浪很自由、很挑战;“流浪”而不放逐,“流浪”也有生长。目前,“流浪机幼”行动穿行了五个时代——

【微地图时代】

关键词:自主设计 迁移经验

大自然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是幼儿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最佳场所。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我园紧跟步伐,立足儿童立场,因地制宜,利用园所独特的地形与构造,大力改造户外游戏区域,以“合理优化、深度挖掘、盘活资源”为策略,支持幼儿发展。在原有的水泥地上大面积铺设草坪,挖沟造渠,移走教师车库,改造中空山坡,修理低矮灌木,移植粗壮林木,开发了通往茂密丛林的通道,改变了荒芜角落,设置了吊床、爬网、秋千等玩具。除此之外,整个户外结合儿童的兴趣点设置了绘画、建构、体能锻炼、表演等游戏区域,大面积投放低结构、无结构材料,所有材料置于幼儿可以触碰到的空间,随意取放。

每日晨间入园到9 点是户外游戏时间,但是总有家长和幼儿跑来问我:“我的老师在哪里?”“我的小伙伴在哪里?”我们思考,也许他们需要一份游戏地图,于是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大班的孩子。

地图是什么样的?幼儿对于地图的认知经验是匮乏的,那么他们首先需要了解有关地图的知识,于是“中国地图”的认知活动产生了。地图上有哪些元素?地图上的方位如何辨别?手拿地图如何站位?如果将抽象的指向标放到幼儿园操场,两者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大班幼儿了解到地图有哪些关键信息和表达要素,为设计地图积累了前期经验。

游戏区域图标应该放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呢?这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学习点之一。这时,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以无人机的方式俯拍整个幼儿园的地形地貌。幼儿发现,照片上的幼儿园和自己看到的幼儿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原来站在不同角度看物体是不同的。他们结合户外游戏区域的场景、设施与方位布局来尝试对应填补图标,逐步建立了立体形象与平面图像对接程序。从地形描绘到照片移植再到图标展示,整个过程都由幼儿创作。经过努力,一份只有幼儿才能读懂的微地图绘制成功,而这份地图又迅速成为了我园所有幼儿共同研读的对象。

现在每天入园,孩子们观察地图,思考计划:去哪里“流浪”?和谁一起“流浪”?孩子们的“诗和远方”在眼前,“流浪”有目的、有方向。

【微公交时代】

关键词:自定规则 安全出行

如何将散落在各角落的户外游戏区联合起来?机幼娃开展了微公交行动,利用自己乘公交车的经验,在实地观察与对比中,他们提出:可以设置两条路线,分别去往南北操场。分工明确的两条交通线路延伸到各个游戏区域,将户外游戏场地全盘串联与贯通。

公交线路可以设置哪些停靠站点?通过协商,幼儿为公交站点命名了自己喜欢的名称,于是“丛林探秘”“今天我当家”“水渠捕捞”“考古小分队”“拓展小基地”“敲敲打打”“涂涂画画”“开心小农庄”等趣味公交站点诞生了。

拿什么来做公交车呢?幼儿遇到了新的困难。用纸箱做汽车,玩不了几次肯定会破;拿呼啦圈一个套住一个,容易脱节;手拉手行进,似乎没有交通工具的感觉。这时候有幼儿提出,可以利用每天爬来爬去的长梯子来替代公交车。真是一个绝妙的点子,它同时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可以移动,二是能运载多名幼儿,三是比较牢固,四是能锻炼臂力。在提出方案、否定方案、确定方案的过程中,1 号、2 号公交车产生了,幼儿展示了无穷的想象力和深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是真正的设计大师。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要“流浪”的自由,更要出行的规则。为了保证公交车自由运行的安全,还要在地图上添加什么标志?场地上哪里用调头标志?哪里用停车标志?哪里禁止通行?用来喝水、擦汗、休息的生活服务标志应该设置在哪里?

在不断调整、试错的过程中,站点设置、路线规划、标志引入……“流浪”中大开脑洞,挑战困难,有趣又有序。

【微旅行时代】

关键词:自发选择 愉悦探索

无论地表温度下降多少摄氏度,我园幼儿的好奇心总是狂热。

大自然万物兼容,打破对于幼儿过多的保护,让他们在磕磕碰碰中培养广博的胸怀及坚强的性格:丛林里藏着多少昆虫,泥土里有多少蚯蚓,树叶有多少形状,沙地里有多少宝贝,如何捕捉灵活的泥鳅,青菜与萝卜如何种植与管理?幼儿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成为了朋友,爱研究的法布尔精神在他们心里萌生。

三三两两的机幼娃“流浪”在属于自己的乐园里,教师与幼儿共处一片蓝天下,幼儿有问题随时找到教师,而教师一转身就可以关注幼儿的动态。在一次次说走就走的校园微旅游中,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愉悦与探索的快乐。

【微交往时代】

关键词:自由交往、关爱互助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自由散落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和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享受着机幼大家庭的温暖。累了,到休息站恢复体力;渴了,到补给站补充能量;热了,到生活站换块汗巾;乏了,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流浪”经历。

大手牵着小手,共解“流浪”难题,共享“流浪”快乐。微交往,让“流浪”多了前行的力量。

【后流浪时代】

关键词:生发课程 多元探索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又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想去“小菜园”玩,而没有“小菜园”的站点,在哪一站下车比较合适?如果同时想去“考古小分队”“大家来嬉水”两个不同路线的区域,不用转车能否到达两个目的地?于是,3 号、4 号、5 号线路又产生了,孩子们再次将经验重构与重组……

户外资源还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真实的情境与教材,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更多的户外探索项目产生了:“斜坡的秘密”“骑行记”“帐篷悄悄话”“树林里有什么”“泥土里的小东西”等。我们非常珍惜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这份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经验。而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合作伙伴,因为参与其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认知空白,为了解惑,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些动态的课程不断丰满机幼师生的“后流浪”时代。

“流浪机幼”行动,借助五个时代平台,点燃幼儿自主发展的“推进器”,思考、探索、发现、接纳,“流浪”出专属于机幼娃最本真、最自然的课程。

有一种资源,叫课程,有一种“流浪”,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