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就更需走进生活,数学问题更需生活化,只有创设好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最终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景;发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93-01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也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更应贴近生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點,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性,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同时教师利用生活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两者受益,何乐不为?下面就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注意力差,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控制力更差,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初,创设好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分一分》时,笔者先课件出示一张书房的图片,孩子们看了纷纷在下面说“好乱哦。”笔者立即问孩子们,那怎样摆放才美观整洁呢?孩子们又开始活跃起来“把书放在书架上,把颜色相同的书放在一起,把笔放在笔筒里等等”。总之,这张图片一出现,孩子们都积极发言,此时笔者就顺理成章引入今天的课题《分一分》。低年级的孩子本来对图片、实物感兴趣,创设这样的情景,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课堂的结尾,笔者又出示了某超市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思考,体会超市分类摆放的重要性,让孩子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三只小猴骑车的动画,分别骑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轮子的自行车,结果圆形轮子的猴子稳稳的前行,其他的差点倒下,出示这样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圆形轮子较安全,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的情景,这样画面,生动有趣,让孩子感受到数学活生生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身边的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找数学素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更需要教师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找数学,他才会觉得数学生动有趣,不枯燥。
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笔者出示主题图——美丽的校园,然后带孩子们到操场去亲自找一找,数一数,孩子们找到了“2个篮球架、6个乒乓球台、1个旗杆、10面红旗等等”。这样的教学孩子们记住了数,又体验了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也产生了亲切感。
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教学场景:把孩子们分成小组,一部分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为顾客,把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自己不用的玩具等标上价格,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压岁钱或零花钱去买,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钱,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课后,笔者还联系家长,让他们带孩子带超市去买东西,更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及重要性。
三、教会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现数学的价值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教学的目的。
如在学习了“除法”之后,在体育课上让孩子把全部45名同学平均分成5个组进行跳绳活动,孩子们就会想到用45除以5等于9人一个小组;在教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之后,笔者让孩子把自己的照片或奖状装上精美的边框;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让孩子们回家算一算电视屏幕的面积有多大,房间的面积有多大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更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才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