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快乐出发

2020-06-12 11:38王玲
读写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班苹果笔者

王玲

摘 要刚刚送走一批大班的孩子,笔者还没有从他们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的惯性中走出,就迎来了一群懵懵懂懂的小班新生。小班的“课程游戏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笔者想是从一个所有幼儿园老师都曾经无数次思考过的问题开始:9月开学,面对一群哭哭闹闹、各自忧伤的孩子,怎样让他们尽快调整好心理,熟悉新的环境,认识老师、朋友,愿意每天坚持来上学,爱上幼儿园?

关键词游戏;小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43-02

这个问题,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答案,如同开学工作般千头万绪。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从一团混沌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由点到线,再到面,引导幼儿成为课程的主角,从而拉开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序幕。每一次尝试,每一个答案里都记录着儿童的学习与成长,饱含了教师对于儿童的爱与关怀。思考与解答的过程犹如盛会即将开始,教师为幼儿铺设好了红毯,迎接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

本文中,笔者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本班的幼儿正在经历着的答案。小班幼儿从萌新到课程主角的过度进程中,他们从单纯地接受者逐渐转换为主动的创造者,离不开最初阶段教师的有效引导与鼓励,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中,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于是开始主动尝试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精彩的舞台。

第一篇章:送你一个大苹果

当教师面对一个全新的班级,把儿童的需要、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参与、儿童的反应作为教师思考问题的一个立足点、出发点以及归属,才能真正做到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回到儿童。

开学前一天,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到学校参加新生体验日活动,在活动结束前,教师给每位幼儿额头上贴了一枚大大的红苹果。边贴边和他们聊天:明天自己走进教室,再送你一个大苹果;开开心心来找好朋友,也有大苹果;能不能做到不哭不闹来上学呀,做到的小朋友奖励大苹果哦;我们拿着大苹果在班级门口等你来,明天见……教师在许下承诺,也在提出要求,从高到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使教师的承诺可以兑现给每一个幼儿。宝贝,只要你愿意上幼儿园,都是最棒的。

开学第一天,无论是拉着同伴的手自己走进来的孩子,还是拉着值班老师的手哭哭啼啼送到教室的孩子,看到教师手里拿着贴纸等待在门口时那或惊喜或短暂停止哭泣的表情,都值得永远珍藏。

这天放学的时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宝贝们,你们今天都得到大苹果了吗?为什么要奖励大苹果给你们呀?”“因为我不哭”“我也不哭”“我自己进教室的。”“宝贝们真乖,明天我也拿着大苹果在门口等你们,明天要不要哭了呀?”“不要!”几乎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要说话算数哦。”

开学第二天,更多幼儿自己走进了教室,尽管有几个脸上带着泪痕;有几名幼儿还是需要值班老师帮忙才进教室,然后看着教师手里的贴纸,边哭边说:“我不哭了,我想妈妈……”

开学第三天,只有个别幼儿还需要值班老师送,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自己来到班级并自选玩具开始桌面游戏,尽管有时还会时不时冒出几句“我想回家”的呼唤,也会有身边的幼儿主动安慰“阿婆会来接你的,她去买菜了”“爸爸妈妈去上班了,睡好觉来接你,你乖点哦。”

短短72个小时,教师做的只是遵守承诺,每天守在门口送出一张贴纸,而孩子们,在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从中懂得了遵守约定的意义。不难发现,即使是小班的新生,他们也比成人想象中更具有开放性,他们的能力比成人想象中的更加令人吃惊。所以,教师面对幼儿时需要有一种期待的眼光、需要有一种惊讶的意识、需要对幼儿充满信心,不然,教师就会觉得“你还这么小”,从而不由自主去包办、去控制、去压制。

三天的时间,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走过长长的红毯,即将到达属于他们的舞台。

第二篇章:老师,苹果又掉了

随着开学第一周的过渡顺利结束,幼儿已经习惯了每天都能在进教室的时候得到大苹果的快乐。于是他们从最初单纯的喜悦中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老师,我的苹果掉了”“老师,这个不粘了”“老师,我的苹果坏了!”……那怎么办呢?笔者常常这样反问他们。大多数的幼儿会十分迅速地回答说“你再给我一个吧。”刚开始的两天笔者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几天过后,他们的陈述发生了改变“老师,这个什么苹果呀?一直掉!”“老师,我的苹果又掉了呀!”“老师,我洗手的时候苹果湿掉了。”这时,笔者开始给他们设置了一些障碍,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引导他们思考更多的解决办法。笔者说“我的贴纸不够了,一直补给你们,但是你们一直弄丢,怎么办呢?”这回,幼儿并没有迅速给出回答。笔者只能通过平时的观察来发现他们点点滴滴的智慧闪光点。通过连续的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教师了解儿童的价值认同,他们的方法选择和出发于直接经验的效果反思。有的幼儿把笔者习惯性贴在他们额头的贴纸转移到了衣服上,经常用手去按几下,他尝试将贴纸转移到自己看得见、方便管理的地方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效延长了贴纸保存的时间。其他幼儿看到后,也借鉴了他的办法。有几个幼儿直接会跟笔者说不要贴头上,贴在衣服上;有的幼儿在多次睡觉醒来后找不到贴纸的经验中摸索出了另一种方法,睡觉的时候把贴纸从额头上拿下来,放在枕头底下,起床再重新贴回额头,这样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一天午睡起床时有个女孩突然大声对着笔者说“老师,她的床上有好多苹果!”笔者走近一看,发现熙熙枕头旁边靠近床垫的栏杆上贴了整整齐齐一排四个大苹果。于是笔者就问熙熙为什么要贴在床上呢?她说因为苹果一直掉,贴在这里就不会掉了。周边几个孩子听到了,都过来围观,看到一排大蘋果笑了起来。“老师,下次我也要贴在这里。”“老师,这个撕不下来了。”孩子们发现了新的方式,都表现得很开心,好多经过熙熙床的孩子都会特地去看一眼那排苹果。“老师,我明天也要贴在床上。”“我也要”。

“你们是不是都想有许多苹果呀?”“是的。”那我来帮你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儿童学习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是通过直接经验,以及通过和环境充分的互动、交流、沟通、操作才能够获得对于这个世界的直观认识。有趣的学习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面临问题之后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发现各种不同保存贴纸的方法,并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不断进化保存的方式,每向前走一步都是巨大的收获。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笔者趁热打铁,第二天就将记录板块添加到了环境中,并告诉幼儿可以把得到的贴纸集中贴在属于自己的小纸片上,再也不會掉啦。孩子们开心地在贴纸收集板块前寻找属于自己的姓名贴,他们期待着自己也能收集到许多大苹果。

来到舞台中央,请孩子们开始表演。

第三篇章:我们都很“乖”

板块投放的第二天,前几天缺席的涵涵就跑来找笔者说:“老师,我没有贴纸。”还没等笔者回答,旁边就有孩子对她说:“我们乖才能得到的”。“我也乖的”涵涵不甘示弱地说。“那你不来幼儿园就没有贴纸。”这回涵涵委屈了,小声说“我生病了呀。”看到僵持的双方,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深入思考的契机。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教师习惯性地把对孩子的夸奖概括为“你真乖。”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要做一个“乖孩子”。当自己表现“乖”的时候,就能得到奖励。但,到底什么是“乖”呢?幼儿对于乖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什么是‘乖呢?”笔者提问。

文文第一个说“我吃饭很乖。”其他孩子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我上幼儿园很乖”“我搭积木很乖”“老师,我不哭的。”“我排队很乖。”“我会穿鞋子”“我学本领很乖。”、“我画画乖的”……幼儿能够从各自不同角度来表述自己对于乖的理解,当他们得到一枚贴纸,这枚贴纸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能够坚持来上幼儿园这层最初的含义,每一枚贴纸都是对他们方方面面努力的肯定与表彰。所以涵涵才会执着于尽管她缺席了两天,但她依然是“乖”的,理应得到和小朋友一样的奖励。幼儿对于“乖”的阐释,不正是班级公约的雏形吗?抓住了这个契机,笔者鼓励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通过更具体的行为来完善“乖”的范畴。

“刚才文文说他吃饭乖,你们吃饭乖吗?”幼儿纷纷回答“乖的”。“你们做了什么事情,觉得自己吃饭很乖。”笔者追问。

“我吃饭很快的。”“嗯,吃得快是乖。”“我先洗洗小手再吃饭的,没有细菌。”“对呀,饭前便后要洗手,你有好习惯,真乖”;“我吃饭饭的时候不说话”“你说得真好,吃饭饭的时候要保持安静;”“老师,我不挑食的,我饭饭菜菜都喜欢吃。”你真是个不挑食的乖孩子。“老师老师,我也乖的,我吃饭饭很干净”“是的,你能保持桌子和衣服都干干净净,好乖,”“老师,我轻轻把小碗送回去。”“你真乖,你会爱护餐具”……孩子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迫切地表达着自己最“乖”的一面。他们倾听同伴的分享,然后寻找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证明自己也很乖。简单一句“我吃饭很乖”在他们不断深入的思考过程中,变得具体、生动起来。

《3-6岁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需要走上日常化的深度学习之路。不难发现,在幼儿主动内化规则的同时,在各种各样的讨论中,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知识经验。而深度学习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才会发生的,它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

那一天,笔者拍摄了很多他们用餐过程中的照片,并且把他们提到的“乖”的样子打印出来展示在了贴纸收集板块的旁边。幼儿发现自己通过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看到自己“乖”的样子被展现出来,很多人一次又一次拉着同伴来到板块前面,介绍自己的“乖”。之后的几天,在用餐过程中,越来越多幼儿有意识去争取变得这样“乖”。吃饭的速度变快了,桌面越来越干净了,还有小朋友把爸爸妈妈在家里告诉他的“计时”方法带来了班级。捧着碗准备送回餐车的乐乐说道:“老师,我妈妈说了,长针走到3,我吃好饭就是最快的。”他刚说完,身边的同伴就齐刷刷的抬头看起了时钟上的长针。从此,长针走到3成为了幼儿分辨吃饭快慢的标准量。吃饭完看看长针,就知道今天能不能得到贴纸。长针快走到的时候,孩子们手里的小勺子明显有了加速运动。

当幼儿成为课程的主角,他们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会主动参与课程、观察课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合作、沟通、反思能力也就慢慢发展起来了。生活变得有挑战,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注意力与专注度就变成了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用来收集贴纸的板块变得丰富起来的同时,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孩子们已经适应了舞台的节奏,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第四篇章: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幼儿的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还有无数未知在前方等待。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思考、每一次突破,似乎都是独立存在的部分,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不远的将来,当他们将这些点线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面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他们作为课程主体的风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师们始终坚持当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深信儿童是有权利的、是有能力的、是主动发展的、是未完成的。成长这个舞台,小新星们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家雄.俗话幼儿园课程(二)[J].幼儿教育,2011(34).

猜你喜欢
小班苹果笔者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