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仪 徐碧艳 潘海燕 朱锦帮 程仲谋
经有关研究发现[1],院内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感染,其中最常见的传播媒介就是医务人员的手,由其造成的感染大约占院内感染的30%左右。即使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洗手,但仍存在二次污染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病菌就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容易在院内引发爆发性的感染。而导致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洗手后干手的方式不正确,使洗手未消灭的残留细菌在手部湿润的环境下继续滋生传播[2]。有关调查显示[3],医务人员临床最常见的干手方式包括自然晾干、干手纸巾、干手器、个人毛巾、公用毛巾和隔离衣等方式,在实施“七步洗手法”后,使用不同的干手方式干手导致手上残留的细菌数量也不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条件性致病菌的一种,可在院内引发患者消化、泌尿和呼吸道等多个系统的感染,并且受临床抗生素滥用的现状的影响,导致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广[4]。因此笔者对我院在职医务人员展开研究,调查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将本院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纳入本项研究,选取临床院内感染重点预防科室的240 例医务人员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收集时间在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间。参照医务人员洗手后干手方式的不同,将240 例医务人员分为自然晾干法、干手纸巾法和个人毛巾法三组,每组各80 例。科室分布显示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中重症监护室(ICU)的医务人员比例为20:18:20,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医务人员比例22:25:23,产房医务人员的比例为20:21:18;血透室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8:16:19。三组医务人员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是34:46、35:45、33:47;年龄范围在23~46 岁、24~47 岁、24~46 岁,平均年龄在(35.67±4.21)岁、(35.19±4.28)岁、(35.52±4.31)岁。三组资料经检验提示P >0.05,可以分组比较。
入选标准:(1)医务人员手部无破损,皮肤完好;(2)进行检验前医务人员手部未见明显的血液或患者体液的污染;(3)所有参与研究的医务人员均采用“七步洗手法”。
排除标准:(1)存在一定精神的障碍的人;(2)具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3)配合度较低或中途退出本项研究的人。
三组医务人员在执行临床各项操作后均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洗手后分别采用自然晾干、干手纸巾和个人毛巾法不同的方式进行干手,分别采集医务人员洗手前、洗手后、干手后的手部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细菌检测的方式严格遵守实验室相关操作规范执行。
比较三组医务人员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手部的菌落数和检出致病菌的例数;统计三组干手后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例数和手部菌落分布情况,比较三组间的差异[5]。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洗手前细菌检出率均为100%,洗手后检出率分别是43.75%、42.50%和45.00%,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干手后检出率分别是23.75%、25.00%和38.75%,自然晾干法组和干手纸巾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但两组分别与个人毛巾法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 <0.05),详情见表1。
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在洗手前和洗手后手部菌落数对比无明显区别,组间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 >0.05),但干手后,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的手部菌落数明显少于个人毛巾法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详情见表2。
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干手后,手部菌落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三组的占比率分别是47.37%、40.00%和41.94%,详情见表3。
经研究表明[6],手部的干燥程度与接触细菌被污染情况之间密切相关,大量医务人员在洗手后因干手方式的不正确,导致手部再次受到污染,不仅严重影响手部的卫生质量,更增加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经本院调查发现,自2014 年起,我院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长,已占据所有菌群中的第三位,而且肺炎克雷伯氏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经多项研究发现[7],能够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菌株逐年递增,严重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加上临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较多,使得耐药机制发生变化,导致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升级。但患者的抗感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但加重患者病情,还使得病程延长,对治疗此类感染者造成了严重困难。目前,临床多项对手卫生调查及不同干手措施对洗手的影响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相关研究报道,但未见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情况分析的报道,因此本文进行相关研究,弥补院感防控在此方面的不足[8]。
表1 三组医务人员分别于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细菌检出情况比较[例(%)]
表2 三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 ±s,cfu/cm2]
表2 三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 ±s,cfu/cm2]
组别 例数 洗手前 洗手后 干手后自然晾干法组 80 32.52±11.25 4.52±1.25 3.52±1.11干手纸巾法组 80 32.74±10.85 4.65±1.32 3.23±0.98个人毛巾法组 80 32.26±11.53 4.61±1.85 14.61±4.33自然晾干法组和干手纸巾法组:t/P 值 - 0.126/0.900 0.640/0.523 1.631/0.105自然晾干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t/P 值 - 0.144/0.885 0.361/0.719 22.191/0.000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t/P 值 - 0.271/0.787 0.157/0.875 22.927/0.000
表3 三组干手后检测出细菌的医务人员手部细菌的分布情况[例(%)]
经本文研究发现,个人毛巾法干手后手部菌落数和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自然晾干法和干手纸巾法,由此可以证实,干手方式不合理是导致医务人员手部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个人毛巾擦手,会因对毛巾的清晰更换不及时而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而一次性的纸巾和自然晾干,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干净环保,对医务人员的手部刺激较小,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9]。除此以外,肺炎克雷伯氏菌在三组检测的菌群种类中均占有较高的比例,而且该病菌易引发呼吸、消化和泌尿等多个系统的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加强高危科室的管理,对于免疫力低下,卧床时间较长或侵袭操作较多的患者,在日常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患者与细菌的接触,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探视与陪护[10]。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的清洁和消毒,对患者日常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加强对患者抗生素使用的管理,避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需根据患者病原菌的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进行合理的选择[11-12]。
综上所述,干手方式的不合理极易导致医务人员的手部遭受二次污染,而导致污染最主要的病原菌就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因此予以正确的洗手和干手方式是保障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的重要保障,其中最有效的干手方式就是自然晾干法和干手纸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