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0-06-12 11:00张香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配穴肢体神经功能

张香丽

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属于一种常见病,其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而且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很多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治疗被抢救回来,但是由于其部分神经功能受损,导致其出现运动障碍,最终导致肢体偏瘫,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1]。所以必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进一步地提升其生活质量[2]。为了对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7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现进行总结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8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7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 例,观察组35 例。医院护理品质人文管理专业组批准并且通过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在本次研究中自愿参与进来。对照组中共有14 例女,21 例男,年龄34 ~75 岁,平均年龄为(62.7±3.1)岁,其中包括24 例脑梗死,11 例脑出血,按照患病部位划分,其中左侧20 例,右侧15例;观察组中共有13 例女,22 例男,年龄35 ~75 岁,平均年龄为(63.3±3.4)岁,其中包括23 例脑梗死,12 例脑出血,按照患病部位划分,其中左侧21 例,右侧14 例。在上述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开展组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 评分和Fugl-Meyer 比较(分,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 评分和Fugl-Meyer 比较(分, ±s)

组别 NIHSS 评分 Fugl-Meyer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5) 21.3±1.9 7.4±2.0 35.1±5.2 47.9±6.2观察组(n=35) 21.6±1.7 4.2±1.1 35.7±4.8 62.8±6.7 t 值 0.175 8.294 0.144 9.656 P 值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予以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进行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3]。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1)针灸: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和阳陵泉等穴位作为主穴针对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针灸,选择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作为主穴对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患者实施针灸,同时按照辨证取穴的方式确定配穴,针对痰热腑实证的患者选择其丰隆穴和解溪穴作为配穴,针对痰淤阻络证患者选择其丰隆穴作为配穴,针对风痰上亢证的患者选择其太冲穴和太溪穴作为配穴,针对气虚血淤证的患者则选择血海穴和气海穴等穴位作为配穴,针对阴虚风动证患者选择太溪穴和复溜穴等穴位作为配穴。在将主穴和配穴确定好之后,遵循着从上到下的顺序针对每个穴位实施针灸,每次停留20 分钟,每天进行一次[4-5]。(2)艾灸护理:在开展艾灸护理之前,首先护理人员要针对其神经系统予以全方面的检查,对其偏瘫的程度和肢体活动水平进行判断。在艾灸的时候需要帮助患者调整到合适、舒服的体位,在三阴交、膀胱俞、肾俞、中极、百会和关元等穴位上部大约1.6 ~3.4 公分的位置悬挂艾灸条,要确保每个穴位都能够产生灼热感,每天进行一次艾灸[6]。(3)穴位按摩:在患者的病情逐渐地稳定之后,护理人员要按摩患者的相关穴位,每天按摩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要保证柔和的按摩力度,每次持续20 分钟[7]。

1.3 评价指标

采用NIHSS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最高分为42 分,患者获得越高的分数,则表示其具有越差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8]。采用Fugl-Meyer 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最高分为100 分,患者获得越高的分数,则表示其具有好的肢体运动功能[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前的NIHSS 评分和Fugl-Meye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和Fugl-Meyer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会出现程度不等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这同时也是造成残疾的关键性原因,所以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

中医康复理论认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充分地运用机体脑部的功能重组理论和可塑性理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激活大脑受损的部位,使其接受运动冲动信息,从而有效重组大脑皮质的功能[10]。通过针灸的方式实现了调和气血和通调脉络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刺激患肢,避免相关的大脑皮层体感区由于无法接受冲动信息而丧失功能;通过艾灸的方式实现了温经通络和活血化瘀的目的,使患者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得以快速恢复,并且消除了其脑血管的痉挛;穴位按摩的方式能够有效刺激患者穴位,并且对其血液循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加快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11]。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前的NIHSS 评分和Fugl-Meye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和Fugl-Meyer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焦利[12]在研究中发现,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护理后的Fugl-Meyer 评分(53.65±6.26)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脑卒中患者(40.66±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13-14]。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能够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提升其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配穴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