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
摘 要:“产教融合”指将产业发展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融合,通过二者相互作用创新育人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促进校企合作能够为培养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助力。文章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视角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为提升职业院校人才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职业院校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创新培养人才的具体路径,但由于校企合作基础相对薄弱、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企业导师的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专业人才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学校应着力解决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基础薄弱。传统的职业教育对社会中职业的变化发展缺乏考察,这导致学生对自身技能认知不足,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高职院校为增进学生对劳动市场需求的理解,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新的实践渠道。然而,当前校企合作基础相对薄弱,无法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科学性。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育内容与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存在偏差,企业无法从职业院校中获得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便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从根本上看,协助学校培养人才对企业发展的益处尚未完全体现,企业无法从校企合作中获得显著利益,自然不愿意增加在校企合作中的投资。这导致校企合作的资金基础薄弱,学生参与实践缺乏物质基础支撑,实践效果不佳。
2.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教学管理是增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环节并未受到重视。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不对等,企业倾向于增加在生产实践中的投入,对培育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培育人才并非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企业中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技能培训的意识薄弱。同时,高职院校过度关注企业的品牌、规模,忽视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考察,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缺乏针对性,这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企业导师指导能力不足。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直接面向社会,这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在适应社会不同岗位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通常会给学生配置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兼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身份,未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指导能力不足。同时,许多企业中的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学生无法与他们及时沟通,这导致指导的实效性、连贯性不强,指导效率较低。
二、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1.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应挖掘本校教育特色,突出校企合作优势,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合作中坚持互惠互利,借助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智库支持,与企业分享学校的科研成果。企业、学校都能从合作过程中获利,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同时,高等院校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研发等方式增加阅历,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促进学生将岗位操作经验与理论知识融合。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采取“双导师实习指导制度”,学生从校内导师处学到理论知识,吸收知识成果,从校外导师处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实践经验。校内外导师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
2.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教学。调整专业结构是优化专业教学的前提,在提倡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促进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能力。学校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预测职业发展前景,在培养计划中融入与本地区人才需求相符的技术性课程。如在信息化办公盛行的当下,许多工作岗位对求职者的信息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学校将办公软件基础教学、信息素养培育等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促使学生掌握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的信息技术。再如,随着我国社会的国际化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初级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流技巧教学等内容,切实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学生掌握多种专业技能,符合企业对人才的期望,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
3.立足实践教学,强化实操能力。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优势,职业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把握这一核心优势,灵活利用社会资源巩固学生的优势地位。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知识竞赛、职业竞赛,在参赛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同时增进对心仪企业的了解。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检验知识,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或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专业调研,利用学校提供的物质资源、国家颁布的创新创业政策将调研结论转化为物质成果,实现学习成果的深度转化。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专业教学体系,推进产业、专业发展的融合。为提升职业人才质量,高职院校需基于对社会需求、教学实情的研究,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同时,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持协同育人理念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鑫鑫,马宇春,周宁.构建校企共育机制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多元化合作[J].山东青年,2019,(12):228.
[2]邢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及发展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91-92.
[3]王海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