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关键词:图书馆;馆藏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对策
摘 要: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业界同行提供帮助。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113-03
1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1.1 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矛盾的统一体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根据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革新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让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信息资源,并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确保读者服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切实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创作人员享有自己作品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授权不能公开使用。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创作者所创造的作品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图书馆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由此可以看出,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矛盾的统一体。
1.2 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合理使用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关系
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图书馆领域的相關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图书馆享有一定的资源合理使用权利。所谓的合理使用,就是指图书馆在进行有效的读者服务过程中,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用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但应在读者服务和活动中明确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名称,并要严格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不能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作者所享有的权利。图书馆领域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既能够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帮助图书馆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最终实现著作权利益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发展。
2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研究
2.1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各种网络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来源。传统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配置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纸质图书期刊。在数字化大背景下,图书馆可以将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化文献资源,并上传到图书馆网络平台上,读者通过登录平台就能够获取相应的文献资源,打破了文献资源的时空限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扩大了读者服务范围,同时,通过将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能够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率。然而,目前图书馆在对本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时,图书馆是否有权利对这些文献进行处理还存在很大的法律界定争议。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知,不少学者将馆藏资源数字化转化定义为演绎行为,而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行为是单纯的资源复制。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逐步呈现统一化认知,大多数法律研究者都认为这种行为属于复制行为。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某些公共服务机构为了陈列或保存资料的需要,可以对本机构的馆藏作品和资源进行复制,在转化过程中可以不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需要向著作权人支付相应的报酬,属于合理的使用范畴,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明著作的名称和作者的姓名,并要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
2.2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第三方购买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过程中通过从第三方购买相应的数据库和数字化资源,能够快速扩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服务有很大帮助,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也有利于减少知识产权纠纷。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纠纷常常发生在数据库提供商和原著作人之间,当出现知识产权纠纷之后,作为第三方的图书馆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书馆从第三方购买相应的数据库资源需要承担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相对较低,但在资源引进过程中也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风险防范。图书馆应保证所购买的第三方资源符合法律规定,并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注明当出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之后,法律承担方为数据资源的提供者[2]。此外,图书馆在利用资源时还应遵守与第三方签订的协议,不能滥用数据库中的资源,不能违背双方约定,不得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一旦发现或接到著作权人的侵权告知,图书馆应立即停止使用购置的数据库资源,删除相应的数据资源,避免对原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2.3 网络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图书馆要想做好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工作,就需要依托互联网资源,做好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图书馆传统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或购买相应的数据库资源虽然都是有效扩充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好办法,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尤其是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发网络资源是在较短时间内扩充馆藏资源的最有效手段。网络中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大多是无偿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文献资源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才能被允许使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3]以及《侵权责任》[4]中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如果网络资源的使用者或者数据的提供者没有经过著作权人或法律规定的权属人许可,利用网络环境向其他受益人提供某些作品、表演、录像、音像制品,除法律规定之外,应该认定利用人和提供者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 “图书馆+”时代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3.1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现阶段,不论是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服务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大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再加上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违法人员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在资源利用和资源开发过程中习惯性违法的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利用者群体中,也发生在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群体当中。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在读者服务和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没有将维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权益放在首位[5]。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者和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在工作过程中应以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增强法律意识,在促进馆藏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3.2 完善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服务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图书馆+”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和网络发展有密切的聯系,信息化、网络化虚拟世界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为此,我国立法部门需要加强立法研究,进一步明确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尤其是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地位,明确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著作权人和读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资源使用的具体范畴和范围,划分权责,保障文献资源的科学利用。目前,我国关于著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不少监管领域仍然存在漏洞和空白。因此,我国需要根据其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
律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计算机安全领域、网络域名注册管理领域、数字化传媒发展领域、国际联网管理和大众媒体通信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6],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进行有效规范。
3.3 技术与法律相结合,加强保护措施
网络技术的发展会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产生深远影响。从技术角度来看,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应单纯依靠法律的约束,还应创新管理技术,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抑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技术人员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防止各种数字化的馆藏资源被非法利用。但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漏洞会逐渐显现,新技术也必将会取代旧技术。因此,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依靠法律和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如:图书馆可以制定权限管理制度,限制读者的使用权限。用户在使用馆藏文献时,只有得到图书馆的授权或发送的口令,才能进入相应的系统中获取资源。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应用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整个数据传输利用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受到病毒或黑客的攻击[7]。对于某些数字化期刊文献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在资源上加盖水印进行防复制处理,有效避免资源被随意盗用[8],读者只有支付相应的费用后才能够正常阅读和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咸丰霞.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分析[J].福建电脑,2017(6):69-70.
[2] 于光莲.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49-50.
[3] 冯畅.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1):67-69.
[4] 王婵.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1):201.
[5] 张伟红.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措施探究[J].黑龙江史志,2014(13):308.
[6] 邱洪华,郭宇.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研究[J].图书馆,2014(1):120-122.
[7] 杨晓秋.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著作权博弈分析[J].情报探索,2013(6):43-46.
[8] 曹沛.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2(4):100-102.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