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吕娜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来解说朗读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的理解。统编教材实施以后,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七上语文中关于朗读的技巧也在课文中和作业本中呈现。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的运用,思维的提升,审美的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些也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下面我从朗读的方法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朗读方法
语文中的朗读并不只是把文字读出来,读清楚,读的文从字顺就可以了。这只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把握作者在句子中蕴含的情感,就需要反复地朗读,注意朗读的方法。下面我将要谈的是比读法在语文课堂实践中的运用。所谓比读法,顾名思义,就是比较着进行读书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选择更合适的朗读来帮助理解文本。
一.朗读·比读法
1.重读·比读法。
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这种朗读也叫重音朗读。重音常常落在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有修辞手法运用之处。下面我将从其中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1)并列关系的重读。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个排比式并列句子起着内容的强调作用,强调了大自然的变化。加点的几个词语应该重读,重读后我们发现,这几个词语都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欣欣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开心激动之情。(2)强调意味的重读。例如,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这些加黑加点的字体统称虚词。虚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同样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在朗读上面的文字时,要把这些加点词语重读,把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读出来。同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虚词的表达效果。例如,《马说》一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个“也”字,读的时候一定要重读,语气要读得强烈些,语调也要用升调。这样才能将作者对“食马者”的愤怒谴责之情推向了顶峰。(3)修辞手法的重读。例如,你一定是走来的,瞧你上气不接下气,亲爱的,别来无恙,等等等等,你动身时自然可好-----节选自艾米莉.狄金森诗《亲爱的三月,请进》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让物具有人的意识或者人的动作,可以让物生动形象,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那么,在读句子的时候,就要对有些拟人的词语重读。上文中采用第二人称与春天对话,更能体现出与春天的关系密切,情感显得真实、真挚。
2.延音·比读法。
延音是朗读的技巧之一。通过对音节来进行适当延长而突出重音的朗读方法叫延音,也叫拖长音。在教授课文时,我们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或者情绪的变化,我们就需要用延音的方法。如,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学生既要读出一点文言味,又要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如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只要对“念”、“遂”、“亦”二字延音处理即可把握作者的情感。“念”字延音,可以讀出作者的“失落”感;“遂”字延音后,可读出苏轼想要找张怀民的急切心理;“亦”字延音后,可读出苏轼的喜出望外之情。把这几个字延长声音来读,就可读出人物的思绪过程。这样一来,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我们通过朗读就可以把握了。
3.语调·比读法。
语调朗读法,是我在执教《变色龙》时的朗读处理。也是为了保留不同语调的朗读设计,放弃了上文提及的延音处理。具体是在文末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出现,他说狗不是将军家的,随即又补上这是将军哥哥的狗。警官奥楚蔑洛夫于彼时说了两段截然相反的话: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二、学生活动
(1)朗读第一段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问了”、“野狗”、“空话”、“野狗”、“野狗”、“算了”语调下沉。(2)朗读第二段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来啦”、“尼奇”、“哎(读第二声)呀”、“知道”语调上扬。
下沉的语调,一般比较坚决果断,奥楚蔑洛夫在听闻普洛诃尔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断定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此时的他再无后顾之忧,心中憋着的那股劲儿终于可以释放了。上扬的语气,表示开心愉悦。此时奥楚蔑洛夫为了套近乎,假装自己和将军家很熟的样子,也假装出自己为将军兄弟相逢而喜。既是假装喜,便尽情夸张地上扬吧。通过语调的区别,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将其虚伪谄媚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朗读,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内涵,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朗读就都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