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福 郑豪侠 杜成飞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二区,钦州市 535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指因骨质疏松出现骨强度下降、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在日常活动中轻微碰撞即可引起的骨折[1]。据报道[2]OVCF患者5年内死亡率为23%~34%。近年来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最大限度缓解,骨密度改善、活动能力效果欠佳等问题[3]。有研究[4]发现针灸治疗OVCF具有强筋壮骨、活血止痛及疏通筋脉的作用,可减轻患者腰背疼痛。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治疗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5]中OVCF临床诊断标准;(2)腰背部有明显疼痛感;(3)能耐受手术;(4)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者;(2)椎弓根、患椎椎板发生结构性破坏者;(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5)合并椎体骨髓炎者。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53~78(64.15±9.12)岁;骨质疏松病程1~12(5.48±1.24)年。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52~79(63.45±9.43)岁;骨质疏松病程1~12(5.12±1.4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质疏松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进行局麻或全麻;(2)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骨折部位,进行穿刺;(3)穿刺针穿刺到椎弓根外上缘,将带有套管的穿刺针插入至椎弓根内侧壁,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将导丝插入;(4)用精细钻经工作通道进入椎体的前1/3处,取出精细钻,插入球囊扩张器,并使用球囊进行扩张复位椎体;(5)往椎体两侧注入骨水泥,至椎体后缘处可停止注入,待凝固后,将工作通道移除,完成手术;(6)术后卧床休息48 h后,可适当下地进行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针灸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穴位选择:主穴包括百会、大椎、腰阳关、命门、至阳、委中; 配穴包括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脾俞、三阴交。采用补法施针,在针刺得气后留针,留针时间为40 min。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可完全自理为痊愈;患者极少疼痛,生活基本自理,极少需要他人照护,不需要服用止痛药为显效;患者时有疼痛症状出现,生活部分需要他人照护,有时需口服止痛药止痛为有效;患者疼痛无缓解,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需口服止痛药止痛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强烈。(3)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问卷表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每个项目0~5分,共9个项目,总分45分,分值越高表示活动功能受限越严重。(4)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由同一医师采用X光骨密度仪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x±s,分)
2.3 ODI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 (x±s,分)
2.4 骨密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比较 (x±s,g/cm2)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高达8 000万,居世界之首[6]。骨质疏松的患者受创后发生骨折的风险较大,且易引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身体活动不便,影响正常生活[7]。OVCF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功能锻炼、卧硬板床、联合西药、过伸复位、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方式,但效果欠佳,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8]。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因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显著、能提高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康复等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9]。谢国涛[10]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可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注入骨水泥可增强椎体的支撑力,截断局部血管,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使疼痛得以缓解。而针灸治疗有活血化瘀、强筋壮骨、行气止痛及疏通筋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11],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针灸治疗OVCF患者可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为骨折恢复奠定基础, 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其原因,骨质疏松是由肾虚、脾虚、肝郁及血瘀引起,取肾俞、脾俞、腰阳关等穴使用补法进行治疗,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益气养血、补肾固元及活血化瘀的作用[12],可促进血清E2水平提高,使骨吸收受到抑制,进而使骨代谢回归正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骨密度增加、疗效改善的效果。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针灸信号经过外周神经系统传入中枢后,可激活各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被逐步传递,抑制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与感受,起到镇痛效果[13]。许多红等[14]研究也表明经皮椎体成形配合针灸治疗OVCF疗效显著,且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本研究由于病例收集仅来源于一家医院,且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倚,还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针灸治疗OVCF疗效显著,可增加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