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江苏省泰州市张勤眼科医院眼科,江苏泰州 225300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类眼科疾病,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1]。白内障具体指的是不同原因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并进一步使得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并出现混浊变化[2]。临床白内障患者可表现出畏光、视物模糊、视物颜色变暗等,白内障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变不断进展会引发多种眼部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能直接致盲[3-4]。当前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方法,应用较多的术式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当前随着医疗、手术技术的进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逐渐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5]。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共100例患者为对象,具体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随机将医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以及女21例,年龄60~78岁,年龄平均(70.55±7.91)岁,患者病程在 2~11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6.28±3.19)个月;对照组 50例,男 26例以及女 24例,年龄 62~80 岁,年龄平均(71.42±7.63)岁,患者病程在 2~1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6.41±3.22)个月。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6];②符合手术适应证;③无手术禁忌证;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眼部疾病;②术前已有较高致盲风险;③手术耐受度低;④合并精神异常。
观察组:术前0.5 h进行散瞳及麻醉处理,选择基底为穹窿部作结膜瓣,作3.2 mm长的巩膜隧道切口,在透明角膜缘作辅助切口,在前房注入黏弹剂。选择撕囊针进行连续环形撕囊,长度控制在5.5 mm左右,完成水分离、水分层。在拦截-劈核法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处理,按照晶状体核浑浊分级的差异选择相应超声乳化模式,2、3级患者选择原位超声碎核法,设置为超声脉冲模式,能量控制在80%左右,吸引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0~35 mL,负压控制在200~250 mmHg[7]。4级患者选择普通超声乳化模式,能量控制在95%左右,吸引流量控制为每分钟30~35 mL,负压设置为200~250 mmHg,时间控制在45 s左右[8]。通过自动注吸系统将囊袋中皮肤残留吸除,对后囊膜进行抛光处理,选择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中。全部患者选择5.5 mm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长度为12.75 mm,光学部直径5.5 mm,屈光度为+0.5~+25.0D,将黏弹剂吸除,前房恢复后闭合切口。术后选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行结膜囊涂抹。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具体操作同观察组,不另外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测定患者视力水平,将视力分为 3 个级别,<0.1、0.1~0.4、≥0.5。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测定患者眼压水平、前房高度。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脉络膜脱离、滤过泡漏、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各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利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0.1、0.1~0.4、≥0.5的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视力水平<0.1比重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0.5比重高于对照组 (P<0.05),视力水平在0.1~0.4的比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后视力水平变化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visual acuity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眼压水平、前房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房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水平、前房高度变化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anterior chamber heigh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水平、前房高度变化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anterior chamber heigh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组别 眼压(mmHg)术前 术后3个月前房高度(mm)术前 术后3个月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30.49±11.28 32.52±10.95 0.913 0.363 13.52±4.24 18.74±5.53 5.297 0.000 1.73±0.55 1.69±0.42 0.409 0.684 3.18±1.02 2.41±0.94 3.925 0.000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手术作为临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方法,因为研究的不断进行及不断深入,可选择的术式逐渐增多,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术式为囊外摘除术,这一术式能够帮助患者视力功能迅速恢复,不过切口较大,创伤较明显[9-10]。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当前临床应用的一类新型术式,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减小切口,减轻对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短,术后能够迅速恢复视力[11-12]。不过这一术式对前房高度无良好改善作用[13]。
该研究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将瞳孔阻滞情况完全得到消除,对于前房深度有良好加深作用,对于眼压有良好控制作用,且能够对房角粘连的进展形成明显限制,用于白内障患者治疗具有良好价值。该研究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水平<0.1比重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0.5比重高于对照组 (P<0.05),另外患者术后 3 个月眼压为(13.52±4.2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 (18.74±5.53)mmHg, 前房高度为 (3.18±1.02)mm,高于对照组(2.41±0.94)mm(t=5.297、3.925,P<0.05)。类似研究[14]显示,B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后3个月眼压水平为(17.8±4.3)mmHg,明显低于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对照组(22.2±4.6)mmHg,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眼压及前房高度有更好地改善作用,能够实现患者视力水平的更明显提升。另外该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发生率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乳化吸除的基础上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能够保证治疗的整体安全性。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能够改善眼压及前房高度,有助于提升患者视力,且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