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兴 高天枢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达到高潮,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在此次运动中,最主要的几点是,在两性社会关系当中要求忽略两性差别,女性依附男性,换言之,就是女性的独立。结合该社会背景来浅析莉迪亚的家庭教育,从中找出女性独立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故事中的人物历经苦难煎熬,但也体现出某些新的见解和智慧,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能够对生命的意义有所感悟以及帮助读者在家庭教育的认识中有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女性困境;女性独立;家庭教育;《无声告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21-02
《无声告白》讲述的是一个名为莉迪亚的女孩自杀的故事。故事并没有开门见山地指出女孩自杀的原因。而是类似于《百年孤独》开头一样让读者带着好奇进入,“莉迪亚“离开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还如往常一样,只是觉得莉迪亚没有时间吃早饭了。故事开头的他們指的是詹姆斯一家,父亲詹姆斯李是美籍华人,母亲玛丽琳则是美国白人,家庭成员还有哥哥内斯,妹妹汉娜。二女儿莉迪亚万众瞩目,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背负着父母望女成凤的期望。但是她被迫承载着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不断下落的成绩,没有朋友的孤独,自我身份的认同,唯一信赖的哥哥即将离开家庭,奔赴大学,与内斯因为和杰克“交往”而产生矛盾,怀疑父亲的婚外情,一切的一切让莉迪亚不堪重负,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一场沉重的代价[1]。
1女性困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达到高潮,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在此次运动中,最主要的几点是,在两性社会关系当中要求忽略两性差别,女性依附男性,换言之,就是女性的独立。
莉迪亚的母亲,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受到传统观念约束的家庭当中,女性在家庭中理应充当着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的角色,这对于感受到自由的玛丽琳的来说,这是一种压迫,所以她渴望逃离,冲出束缚。当然,我们知道玛丽琳失败了,她曾离家出走了几个月,为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她失败了。所以如同詹姆斯一样,父母没有完成的梦想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孩子身上。莉迪亚作为家里的女孩,玛丽琳希望她可以完成她的医学梦,成为正在独立的女性。这种期望对于莉迪亚来说也是一种无法承担的重任[2]。
在故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关于玛丽琳的那一本烹饪书,记满笔记本的烹饪书。当玛丽琳失踪的时候,莉迪亚抱着翻阅她,就能感受到母亲的感觉。但是母亲回来的时候,莉迪亚却撒谎说她已经丢掉了,但是母亲却没有不高兴,反而欣慰。烹饪书可以看成是旧时代女性的象征,抛弃说明独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玛丽琳才误以为莉迪亚理解她,作为一个急需脱离时代束缚的人。但我们知道,莉迪亚并没有丢掉。这不就是女性的困境吗?急于摆脱的旧时代观念的路上,并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玛丽琳因为自身受到女权革命的影响,出于对“女性的奥秘”的反抗而想成为医生,便硬性规定女儿不能成为“家庭天使”,而必须向男性职业发起挑战,即代替自己成为一名医生。显然,玛丽琳限于女权革命的“职业女性”视野,看不到女儿身上存在的无数可能性,硬生生地窒息了女儿的甜美梦想与真正乐趣。
2女性独立
什么是独立女性?我们似乎不能完成一个真正的总结和概括。或许思想独立、经济独立又或许都是呢?21世纪的我们能怎么样定义呢?独立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在没有人跟人发生任何关系的时候,独立不独立这个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独立是在关系当中的一种位置,这个位置允许,你可以做出你自己愿意的决定,受到这种约束,不是被迫,这叫独立。把自己当作物当作交易的时候,接受了准许的限制,接受了干预的限制,你在这个意义上,局部地丧失了东西,就是说不是所有种类的人都叫作独立。要不然的话那个独立也不值得赞美了”。这是刘擎教授在节目中对独立概念的解释[3]。
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玛丽琳是独立女性吗?至少她有过独立女性的身份。玛丽琳年轻时追求独立,离开了受到母亲束缚的家,冲破了旧约束,成为了独立女性。可是当她成为人母的时候,她发现离开了母亲,她又变成了母亲,没有了自己的理想和时间,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家庭当中,所以她又“逃离”。这个时候玛丽琳成为了独立女性。可是这样的日子全又因为怀孕而破碎,接而发生的就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转移到了莉迪亚身上,希望她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独立女性。
那如何成为独立女性呢?结合小说,我们应该做到:
2.1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主人公
莉迪亚成为自己命运路上的主人公了吗?显而易见并没有。她成为了父母的傀儡,言听计从,没有反抗。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叫;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有自己的原则,不去做触碰自己底线以及原则的活动。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被教育要成为一名大家都喜欢的小朋友。但是这样的教育不正确,这样教育的结果就是会成为一个处处讨好,丧失自我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去讨好任何人。
2.2定位自己适合的位置
在故事中,莉迪亚就是缺乏对于自己的认识,她对自我的认识不过是只停留于是社会上的“异类”。如果父母可以及时发现莉迪亚的异常,或许就可以缓解莉迪亚内心的孤独,积极引导她正视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玛丽琳帮莉迪亚指定的一系列学习计划,并没有考虑到这是不是莉迪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一件强迫他人的事情,这对于学习、成长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孩子寻找真正适合孩子的兴趣或者学习方式,这是最重要的。
2.3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对于外界的质疑和嘲笑,莉迪亚选择了回避和忍耐,这样的方式导致了她没有去发泄的机会,从而一步步封闭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敏感对于外界的评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帮助孩子,积极沟通。要教导孩子“多数人对你不好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将你怎么样,只是不重视你而已,所谓的后果也不过如此,所以不必太在乎别人负面的评价”[4]。
3家庭教育
故事中的詹姆斯一家的教育問题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是最直白的反面教材。那我们从中学习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呢?
3.1建立安全感
当玛丽琳消失后,孩子们开始变得敏感和恐惧。莉迪亚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真爱的人前一分钟还在那里,下一分钟就走了”?从此,她一直活在恐惧之中,害怕有一天母亲会再次消失,父亲会因此崩溃,全家再次瓦解。她只能靠取悦父母来维持家庭的暂时平衡,并不断压抑心底涌起的苦涩泡沫。这种突然变化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精神上的创伤,这样的伤害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友爱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3.2父母的爱和期待
中国有句古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原本这是一句饱含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的这样一句话,但是到了詹姆斯一家这里,变成了杀人的利器。莉迪亚的一生都能听到父亲“不要忘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合群,受欢迎,适应环境”的声音和母亲坚定有力的叫嚣“医生、医生、医生”。母亲甚至对着满当当的书架、听诊器和元素周期表,对她说“等我死了以后,我只希望你记住这些”,母亲的措辞让莉迪亚无法呼吸。这样令人窒息的爱与期待,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作为家长,怎样正确疏解自己的梦想和渴求,才能避免造成对孩子天性的摧毁和在爱的旗帜下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
3.3学会沟通
莉迪亚从未向父母告白过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直到女儿死后,才最终痛苦地明白,女儿没有朋友,女儿爱的并不是科学,女儿一点儿都不快乐;玛丽琳和詹姆斯从没有互诉过内心的苦闷,莉迪亚死后,玛丽琳不加修饰的指责让丈夫极其敏感和痛苦……幸运的是,在结局中爱与沟通化解了一切:“以后的很多年,他们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措辞,无论是对内斯,对汉娜,还是互相之间,他们需要说得太多太多。黑暗中,他们温柔相待,似乎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才是解决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4结语
玛丽琳的一生都在追求成为独立女性,却总是受制于家庭儿女以及现实生活。玛丽琳依旧无法摆脱传统社会观念所赋予的贤妻良母角色。在私人领域,玛丽琳以及所代表的女性依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普通公民,她们享受着权利、负担着义务。但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她们依旧承担着传统观念、社会与家庭给予的各种“本职工作”,依旧在身份认同的漫途中迷失。这就是女性的困境,时过境迁,现实生活中依旧发生着。例如,一位中年母亲,离开家庭,自驾旅行,却招来非议。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刘擎教授曾在一档节目上说过:疯狂追星,是第三人称的定义的,我们自始至终,需要尊重第一人称的理由。可能饭圈的危害是有普遍性的,但我们仍旧需要尊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即便里面有着犯错的可能性,因为这是她的生活,我们需要把妈妈当成一个人来尊重。当然这里指的是追星,可是这不影响我们去学习如何帮助女性走出刻板印象的困境。
我们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她们,平等对待。
避免像莉迪亚一样悲剧发生,作为家长或者孩子,我们能走的不过是对于自我的正确认识,不惧外界的评价,能够正确筛选出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意见。尊重他人,平等对待生命中路过的每个人。要用足够的爱去对待孩子和自己,学会正确的沟通和理解。这样悲剧只会变成生活中发生的轻喜剧。
参考文献
[1]彭舒舒.论美国小说《无声告白》的别样缄默与现实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79-180.
[2]张永琴.《无声告白》的成长主题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3]李竹君.无言的悲剧美[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4]广佳琳.《无声告白》身份困惑探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