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10 01:12韩南南张伟
兰台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建档岩画少数民族

韩南南 张伟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岩画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但由于自然及人为损毁,珍贵的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正在遭受破坏。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面临的困难,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单位有必要及时开展岩画建档工作,搭建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档案数字资源平台,进一步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少数民族;岩画;建档;保护

一、少数民族地区岩画遗存

岩画是指由古代人类在岩石上凿刻、磨刻、使用颜料绘制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图形、文字、符号的总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岩画,是由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艺术加工与再现的成果,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岩画资源丰富,据统计发现的岩画总点数已达500多处,画幅超过五万。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巴里坤县、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等40余个县市遗存的少数民族岩画,生动地表现出30多种动物形象以及20多种放牧狩猎场景,表现了古代新疆少数民族的活动及其对象,还含有对万物崇拜、祈祷、祭祀、诅咒的巫术或宗教的精神、观念、思维等,具有多学科的研究意义。云南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遗留下珍贵的少数民族岩画,如临沧沧源岩画、文山大王岩画等,其中文山大王岩画描绘巨人舞,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宗教活动。宁夏自治区共发现5个岩画区、42处岩画点,发现岩画4.5万多幅,贺兰口岩画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再现了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内蒙古克旗境内岩画由百岔河流域岩画、砧子山岩画、西拉沐沦流域岩画、土城子岩画(又称苇塘河岩画)四部分构成,共23处,90组,400余个单体图像,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新时代,历经青铜时代,直至南北朝,富含历史考古价值。西藏至今已有60余处岩画点,共计5000余幅画面。

二、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少数民族地区岩画遭受自然与人为损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现的岩画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然而许多岩画都面临自然或人为破坏。2006年石嘴山市文物管理所对全市岩画进行了一次大普查,发现上世紀90年代在册的1800多幅贺兰山岩画,如今只剩下800多幅,许多岩画尚未来得及研究、考察就消亡了,甚至连照片、文字资料都没留下,少数民族地区岩画的保护需求日趋紧迫。

我国岩画的分布大致分为3个系统,北方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西南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的江苏、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由于大部分岩画位于边疆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暴雨、山洪、风沙等恶劣环境因素对以岩石为基底的岩画实体构成威胁,如裂隙病害、溶蚀病害、风化病害等,这三种病害在云南省沧源岩画都有表现。岩画大多形成于旷野中的岩石上,受限于人力、资金等困境,系统性的岩画技术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由于缺乏保护理念,人为破坏也加剧了是岩画实体的损毁。除了采矿、路桥建设等大规模破坏之外,还有人为踩踏、乱写乱刻的现象存在。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有些牧民和外来者看到岩画就大肆描红、肆意砸毁,垒畜圈和修房已经炸毁了黑房地子的岩画遗存点,河西高架铁路修路时炸毁了木头沟口珍贵的大角鹿岩画。

2.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2007年修正)第二条指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和石刻、壁画”受国家保护。银川市早在2003年就已出台《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规定了贺兰山岩画的内涵与外延,指定主管部门与经费支持,并建立贺兰山岩画档案。宁夏自治区2011年8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明确岩画保护的主管单位为岩画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岩画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提出对分布零星且自然分化严重、濒临损毁的岩画,文物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岩画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开展岩画及岩画自然风化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广西自治区2012年9月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岩画保护办法》,明确了左江岩画的内容与地理范围,规定此办法适用于左江岩画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保护,并将左江岩画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自治区统筹安排左江岩画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左江岩画的保护、管理和修缮,还要建立左江岩画数据库,此外还对左江岩画周边的工程项目与旅游开发做出了相关规定。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公布《阴山岩刻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巴彦绰尔市人民政府据此制定了《阴山岩刻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三、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面临的困难

1.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主体不明

少数民族地区岩画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方式为石刻、石绘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岩画属于文物范畴,目前主要由各级文物管理机构进行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明确由“文物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岩画档案”外,大部分地区尚未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岩画建档主体。

2.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缺乏征集标准

少数民族地区岩画的普查还未全面展开,岩画相关资料大多由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搜集整理,有少部分是学者、岩画爱好者、游客等进行直观记录、拍照形成的,缺乏专业性与系统性。如贺兰山岩画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宁夏岩画研究院、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宁夏考古所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都做过一定范围内的岩画普查工作,但尚未有一所机构能够进行岩画的全面性普查。沧源县城文物管理所中唯一一份档案资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沧源崖画》,由临沧市文物管理所立卷,包括《主卷·文字卷》、《备考卷·论文卷》、《备考卷·参考资料卷》,文字记述简单,信息量很小,其中一幅手绘岩画地点分布图不够准确。

3.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档案資源建设滞后于国际社会。“南非岩画数字档案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岩画数字档案库,收集了30多个研究所和个人的岩画资料,包括历史文献、照片、拓片、临摹和幻灯片等岩画数据,而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岩画档案资数据库。国内由文化部主管、中国岩画学会主办的“中国岩画网”有岩画保护、岩画研究、岩画发现、遗产展示等栏目,初步建立了岩画数字资源的展示平台,但是岩画档案数字资源极少,几乎为空白状态。

四、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对策

1.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保护主体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归口文物部门,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掌握了各地区岩画的大致分布情况,因此各省区应尽快出台岩画保护专门法规,明确岩画建档保护主体。在岩画保护法规的框架下,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制定岩画普查建档实施方案,由各级文物局和文物管理所开展全面的岩画普查,取得经纬度与海拔等定位信息,形成岩画普查报告、信息表、线描图、拓片等资料;构建岩画田野调查资料著录标准,采用摄像、图画、拓片、摹本、电子文本等形式建立岩画档案。

2.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岩画建档征集方案

少数民族地区岩画除文物属性外,还兼具档案属性。国家公共档案馆具备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护条件以及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在岩画建档保护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参与进来,研究制定岩画档案征集方案,与文物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个人等主体进行协商,动员捐赠、复制等方式征集散存的岩画档案;明确岩画档案征集范围,注重岩画档案的丰富性和立体性,应当包含岩画发现、岩画位置、岩画环境、岩画制作手法、岩画图像、岩画复制、岩画损毁、相关研究成果等信息,还要注意对岩画档案定期补充,逐步完善。

3.搭建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档案数字资源平台

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档案要尽可能全面展示岩画实体,采用摄像、图画、拓片、摹本、电子文本等多种形式的记录,对岩画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平台,制定岩画档案的著录标准、存储格式等元数据标准,构建岩画特色数据库;利用网络虚拟博物馆技术,实现岩画影像档案的立体展示。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N].宁夏日报,2011

[2]蒋学熙.新疆岩画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3]刘 强.从大王岩画谈石质文物保护原则的再认识,学园,2014

[4]申 东.宁夏拟立法保护4.5万幅岩画[N].法制日报,2011

[5]孙国军,王 璐.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十四:克旗新石器时代至南北朝——克什克腾岩画群[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作者单位:1.江苏大学图书馆;2.云南大学)

作者简介:韩南南(1990-),女,汉族,江苏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档案学硕士。张伟(1983-),男,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档案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云南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乡风文明治理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乡规民约档案开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9z010。

猜你喜欢
建档岩画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观岩画
岩画诗
少数民族的服装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阴山岩画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