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重现度与理解度的关系对比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10 10:43:36张晓华钱永江
科教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比值知识点教材

张晓华 钱永江

([1]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2]宿城区教育局 江苏·宿迁 223800)

0 引言

近年来,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策略以及教材的编排等影响学习效果的指标被纷纷研究,并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1,2,3,4]其中近期张晓华,王旭东[3,4]提出了全新的两度(重现度、理解度)的概念并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到了可以影响教学成绩的可控指标重现度,找到了两度之间的显性关系表达式,并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教学指导策略。由于两度关系研究是基于高等职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在校生提出来的,其他诸如自考生等,由于其英语基础不同,教材使用不同,学习认知态度不同,重现度与理解度的关系规律能否完全照用,都需要在实际中进行假设检验、对比分析。

根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3,4]中的定义,理解是深层次认知,是追求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大脑对事物分析后,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诠释不一定相同,诠释与事物的本质一致的部分属于正确理解,其中的占比,即正确部分的占比就称之为理解度。理解度是一种内在度量,通常需通过外在的指标加以描述;重现度,即内容重复出现的次数,内容第1次出现,重现度确定为1,第2次出现,重现度确定为2,同理以此类推。客观上,内容多一次重复或再现,会加深对内容的正确理解,次数越多,理解越深刻,理解度会相应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重复是必要的。范畴确定上,内容第1次出现既可是概念的内涵,也可是逻辑的推理,不拘泥形式;第2次出现,既可是上次的重复、变换的形式,也可是相应的练习运用。实际教学中,通过样本跟踪,可以得到相关内容的两度指标值。对于不同的内容,在理解学习上,不同的人感觉难易程度会有所不同。研究中,研究关注的内容是否合理、有代表性,对确定两度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就需要对内容进行精心选取,并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度进行加权处理,以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具有代表性。

1 基本知识

以某高等职业院校自考学生为研究对象,鉴于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基础会有所不同,我们随机选取78名同学为研究对象,实时跟踪调查。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二),内容为教材中随机确定的部分知识点。跟踪实验中,英语教研组统一备课,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进度实施教学,以期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某内容的出现可以是教师对教材的讲解,也可是练习试卷的自测分析,或者是考卷内容的教师讲解,数据统计时,该内容出现的总次数记为重现度的度量值。以不定式作主语用法为例,一学期,教材间隔内容出现4次,自测习题中又出现2次,此时不定式用作主语的用法重现度数值就定义为 6。实际中为得到准确的重现度数据,需要对教材内容的出现、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自测进行全面跟踪和了解;同时为确保理解度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理解水平,我们以大学某一学期为研究时间段,以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测试结果作为理解度的最终确定值。鉴于测试的内容不同,难易程度难免有差距,检测时,往往尽量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难易程度大致相当的内容,使其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对某一具体内容,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我们通常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来得到理解度的具体数值,仍以不定式作主语用法为例,78名学生同做此内容试题,有46人选择正确结果,这时可用46/78=0.5897,作为不定式作主语这一语法内容的理解度数值。实际中,往往出现内容不同、重现度相同、理解度不同的情况,究其原因,教师的讲解程度、学生的理解基础、内容的难易程度等都会引起数据的波动性,为消除相关因素的干扰,我们对重现度一样的所有理解度数值进行加权,取其平均值,作为对应的最终理解度。例如检测中,重现度为4的三个不同的测试内容,理解度数值分别为:0.397、0.615、0.654,经计算其平均值为0.556,此时我们定义:重现度为4时对应的理解度数值为0.556。

2 数据分析

直观上,理解度与重现度应保持正向关系,重现度增加,理解度相应增加。然而实际中,由于影响英语学习的各种因素较多,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间隔时间的长短、英语学习基础水平等,理解度在表现上往往也会时高时低,因此在学习中,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依靠增加重现度进而获得理解度提升的做法是否高效也值得商榷。现实中,同一个知识点在一个学期内大数次重复是不太现实的,一个人一学期的学习时间有限、要学习的内容也很多,单纯增加某一内容的重现度,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理解度,但也会同时占用本应用于学习其他的时间,进而丢掉要学习的其他更多内容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实际教学中,充分把握两度之间的关系规律并合理有效利用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一学期的教学,记录15个难易程度相当的知识点的重现度,对跟踪调查的78名学生期末考试检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加权处理,得到如下两度(重现度、理解度)数据关系表1:

表1 两度关系表

总体上,重现度、理解度之间呈正相关系,重现度增加,理解度也增加;从微观上看,在重现度取值为3时,理解度达到局部范围内的最高值0.583,为两度关系曲线的一个拐点。借助spss22.0[5]对两度关系进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得到如下两度相关关系表2:

表2 两度相关关系表

由表2知,两度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00,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sig.=0.873>0.05,接受相关系数的原假设,说明两度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计算两度比值(重现度/理解度),得到两度比值与重现度的对应关系表3:

表3 两度比值与重现度的对应关系表

同理,对表3中两度的比值与重现度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得如下关系表4:

表4 两度比值(重现度/理解度)与重现度的相关关系

由表4知,两度的比值与重现度的简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相关系数的检验概率sig.=0.000<0.01,说明两度的比值与重现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进一步,对两度的比值与重现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差分析表5以及回归系数检验表6。

表5 方差分析表a

由表5知F值=810.891,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0.000<0.01,说明两度的比值与重现度线性回归显著。

表6知,回归方程常数项为0.117,自变量系数1.702。若记自变量重现度为 ,因变量理解度为 ,此时可得显著性回归方程:/=0.117+1.702,即y=x/0.117+1.702x

3 对比分析

对比文献[4]中高职英语学习所得的研究成果,两者既有差别,也体现出一些高度的相似性。差别方面,关系表达式虽形式类似,但仍有一定差距,由高职英语、自考英语学习得到的理解度与重现度的关系表达式分别为 =/0.302+1.356、=/0.117+1.702,常数项及系数都有不同。相似性方面,随着重现度的增加,理解度都呈现递增的趋势,高职的学生理解度极限值为0.737,而自考的学生则为0.587,理解度的最终取值都未达到1;两种情况下,重现度取2时,理解度都达到一定高度,在重现度达到3时,高职英语的理解度仅增加 3.46%,自考英语的理解度仅增加1.12%,增加幅度有限,若再增加重现度,相应理解度分别增加1.76%、0.56%,增加幅度更小,说明在重现度为2时,随着重现度的逐步增加,他们的理解度增幅逐渐缩小。

以不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得到的数据不尽相同,关系表达式呈现出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教师讲授的水平、不同教材的使用、试题难度的差别都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度,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从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学科研究出发,研究得到关系表达式可能不尽相同,研究对象英语基础起点好、教师讲授水平高、教材次数出现次数合理适中、试题难度简单,学生的理解度就会偏高。本文中,自考英语的学生英语基础总体上低于高职英语在校生,理解度偏低符合实际。

4 教材编写与教学策略

两度之间关系规律往往因研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说明,针对同一种教材,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理解度与重现度的关系式都会有不同差距,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抄照搬原有的教材教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特点,备学生、备教材,一教一案,充分体现出因生施教的策略。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理解度与重现度的关系规律,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掌握教学策略显得很有必要。从教师层面上讲,对学习对象为自考生的,教师应充分熟知教材内容的总体设计,把握各内容的出现规律,充分借鉴运用理解度与重现度的 =/0.117+1.702 的关系内涵,在时间可控下,可以通过增加练习、考试、再次讲解甚至删减等方式,有效控制重现度的大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内容的次数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标值,进而达到相应较高理解度,实现高效教学,当然对于不同高校的学生,教师需要借鉴参考研究。

自考教材有别于其他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教学大纲都明确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词汇数量及相关语法应用,这就要求自考英语教材编写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认知等客观规律,参照理解度与重现度的关系规律 =/0.117+1.702 ,要充分考虑到必学的所有内容,在有限的学期学习时限内,既注重内容的出现又注重重现度的合理分配,考虑到重现度达到一定量时,理解度并不会随着重现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在教材编写中,相同知识点内容应尽量避免过多次出现,将空间让利于其他知识点。在教材版面、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关系表达式 =/0.117+1.702反映出的规律,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重现度做出相应调整,使理解度达到可预测的最佳范围内,确保最短的重复次数使得理解度达到极大值。

综上,好教材的编写,内容结构非常重要,编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水平、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给予调研论证,将两度的关系规律应用于教材编著。一部好教材,能使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新版教材初期使用时,编者应将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统计数据等关键指标,明确告知教材的使用教师,以便教师在使用时,能根据现实需要,合理调整相关内容,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编者与教者互通,教者与学者融通,教学轻松相长。

猜你喜欢
比值知识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河北遥感(2017年2期)2017-08-07 14:49:00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