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重庆 400014)
新生儿肺炎疾病类型在新生儿群体中比较多见,是因为患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无法抵御病菌侵袭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咳痰、咳嗽,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加重了患儿家庭负担[1]。单一药物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欠佳,故而积极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合理的干预方案,显得至关重要。故而本文特此10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主体,在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过程中辅以了抚触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本文106例新生儿肺炎收治于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根据《儿科学》所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结合X线胸片检查予以确定,入院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分娩后代谢异常以及妊娠过程中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严重感染以及胎膜早破的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53例。研究组包括29例男性和24例女性,日龄2-30d,平均(18.7±6.6)d;体重8-10kg,平均(9.6±1.8)kg。常规组包括27例男性和26例女性,日龄2-29d,平均(18.9±6.1)d;体重9-11kg,平均(10.2±1.9)kg。两组日龄、体重等资料经临床检验,P值>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分组探讨。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遵循医嘱为患者用药治疗,持续低流量氧疗,向家属普及疾病知识,提高其认知,减轻其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
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抚触护理,即(1)加强培训。抚触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为确保护理效果,需对护理人员进行加强培训。通过座谈会的形式,由护士长将抚触护理要点、操作流程详细告知于相关护理人员,同时通过现场操作、示范,纠正护理人员错误操作,让护理人员准确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完成培训后予以技能考核、知识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2)抚触护理。通常在患儿喂奶后1h实施抚触护理,或者是在两餐期间开展抚触护理。首先护理人员润滑双手,让患儿保持俯卧,温柔的抚触、按摩患儿背部、臀部;然后让患儿保持侧卧,温柔的抚触、按摩其四肢;最后让患儿保持俯卧,温柔的抚触、按摩患儿头部、胸部、腹部。抚触期间控制按摩力度,以免用力过度而损伤患儿躯体。抚触期间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儿面部神情、身体反应,用充满爱意的眼神、关怀的语言,与患儿交流。15-20min/次,2次/d。(3)家属指导。护理人员通过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指导家属轻柔抚触患儿,纠正其错误操作,另外,可通过提问的形式,了解家属对抚触护理的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进一步提高家属理论水平以及操作技能。
患儿PDI(心理活动发育指数)、MDI(智能发育指数),采用CDCC(小儿智能发育量表)[2]予以评估,总共121个项目,信效度r=0.50、0.51,分值越高,发育情况越好;同时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两组胸片改善情况,即:肺部无阴影,炎症吸收,为痊愈;肺部阴影缩小50%,炎症吸收50%以上,为显效,肺部阴影缩小<50%,炎症吸收<50%,为有效;肺部炎症以及阴影无任何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痊愈的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以[例(%)]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差异以x2表达;以()描述计量资料,检验差异以t表达。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研究组与常规组胸片改善总有效率对比(94.34% VS 92.45%)结果无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胸片改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PDI评分、MDI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PDI以及MDI评分对比
抚触护理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护理措施,通过刺激患儿皮肤,促使其血液良好循环[3]。在小儿疾病护理中,抚触护理比较常见,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势,故而备受临床青睐[4]。
本文探讨了抚触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PDI以及MD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抚触护理能够帮助新生儿改善智能发育水平、心理运动水平。原因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内,为脑功能塑造关键时期,期间通过皮肤刺激,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认知、触觉、听觉的敏感性,帮助新生儿良好塑造脑功能。抚触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充分爱意的眼神以及关怀的语言与患儿亲密交流,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情转归,改善患儿预后。抚触护理措施还可以优化患儿全身血循环,加强其机体免疫功能,与药物治疗发挥协同作用。
总而言之,新生儿肺炎护理过程中,抚触护理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