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春连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会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合理的护理方式对该病治愈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危重症患儿进行专职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新生儿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按照抓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胎龄为26~34周,平均(29.03±2.19)周;出生体重为0.89~1.5kg,平均(1.16士0.32)kg。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胎龄为27~33周,平均(29.16±2.24)周;出生体重为1.1~1.5kg,平均(1.23±0.41)kg。两组一般资料同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有加强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关注,如体温、心率等;定期对新生儿病房消毒、控制病房温度等。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具体如下:
(1)组建相应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组长为新生儿病房高年资主管护师,小组成员由5年以上的护师组成,护士长领导进行危重症护理理论、技巧培训。
(2)保暖护理:注重新生儿保暖工作,置温箱保暖,温箱温度保持32-34度,湿度60%-80%。
(3)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吸痰、清除咽喉分泌物,整个过程动作轻柔。
(4)用氧护理:分析新生儿血气,根据结果实施相应吸氧措施,Pao2维持在50~80mmHg范围内。
(5)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护理:根据新生儿鼻孔大小选择供氧鼻塞,认真检查管道;清除呼吸道和口腔的分泌物后放置鼻塞,采用安抚贴保护鼻部皮肤和鼻中隔。治疗过程中,注重管道检查及患儿鼻部受压状况,并将湿化器温度调节至34~36°。
(6)体位护理: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其进行体位护理,使用侧卧位,肩颈处垫小毛巾卷使头部抬高,或者给予仰卧位,颈部垫小毛巾使颈部轻微拉伸,使头部处于鼻吸气的位置。
(7)积极和家属沟通,安慰鼓励新生儿家长,使其保持治愈信心,提升护患关系。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重症监护状况下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②分别记录两组住院时间、费用,并比较。
采用SPSS 18.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表示,以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有3例发生感染,2例腹胀、2例鼻粘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0例死亡,死亡率为0。
对照组,有12例发生感染,5例腹胀、10例鼻粘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54.00%;2例死亡,死亡率为4.00%。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胎龄32~34周的早产儿中发生较多,且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2],其主要症状为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现象,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肺部发育不健全及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缺失,从而导致其肺液转运出现障碍等功能性缺陷[3-4]。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期间,对新生儿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产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危重症专职护理成员构成更加具有专业性,包括新生儿科室护士长、护师等,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相应护理方案,并及时发现护理中的问题,不断进行改善,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生存几率。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形式,对常规护理和危重症专职护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可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