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昌
摘要:本文从汉语教学资源的认知误区分析入手,从数字技术参与深度与传播方式角度出发,对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基于融合出版理念,运用“内容+”“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提出了融媒时代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融合出版 汉语教学 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教材、教法问题是制约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更是受关注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教材”逐渐被“教学资源”所取代,指称范围有所泛化。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提出了资源策略,并对各级别目标进行了详细描述,强调了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运用,以提高学生运用新媒体资源学习汉语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随着5G网络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移动化、可视化、场景化、碎片化教学将成为一种常态,随之而来的国际汉语教育理念与模式也必将发生变革,这对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汉语教学资源的认知
关于汉语教学资源,学界对其范围、分类看法差别比较大,《大纲》汇聚了业界及海内外专家的智慧成果,对资源定位、分类描述非常有代表性。
1.《大纲》中的资源策略。《大纲》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对应HSK(汉语水平考试)六个级别分别描述其目标及内容,专设“资源策略”板块。对比各个级别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1)随着等级的提高,资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2)上位层级的资源种类、资源获取方法、资源处理方法涵盖下位层级,要求随着级别的增加而提高;(3)随着等级的提高,教师在资源策略中的指导作用逐渐弱化,学习者的自主性越来越强;(4)网络、数字在六个等级中均有凸显,贯穿始终;(5)教科书、字典、多媒体、数字信息资源是通用资源,贯穿六个级别。《大纲》对资源策略目标的详细描述进一步开阔了汉语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学习者获取语言学习资源,提高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大纲》所提到的汉语教学资源经过去重之后主要有:教科书、图片、图解字典、词典、多媒体、互联网、报纸、杂志、网络信息、教师、同学、朋友、学校、社区、工作环境、数字形式呈现的汉语信息资源、图书馆、引擎搜索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博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范围如此之广,在语言教学或学习上的价值是否同等重要?虽然每个级别都将教科书列在重要位置,但与众多资源混在了一起,无形中降低了教科书在汉语教学或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如何保证语言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效益?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也促使我们全面认识汉语教学资源的内容、形式、类别、研发等。
2.正确认识汉语教学资源。当我们全面审视《大纲》中提到教学资源时,我们会发现,这些资源划分的维度是不同的,不在同一个范畴里。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再认识:(1)专业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数据等;(2)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数字形式等;(3)承载介质:内容资源组织与封装的物质载体,包括纸张、胶片以及磁盘、光盘、U盘、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等存储与传输设备;(4)传播手段:包括人际传播(如教师、学生、朋友、社区)、大众传播(图书、报纸、杂志)、空间传播(如图书馆、工作环境)、卫星传播(如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专业内容本身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依托教科书、字典、报纸、磁盘、光盘等进行组织、封装、管理与传播。在所有教学资源中,教科书是基础、核心,是经过作者与专业编辑深度加工的精品资源,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以教科书为核心进行研发,并基于教科书开发周边产品及配套资源。
二、汉语教学资源的类型
从数字技术参与深度与传播方式角度看,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媒、单向传播教学资源。内容被封装成一个独立的产品,如纸质汉语教材、CD、CD-ROM / DVD-ROM、DVD、U盘、移动媒体教材、E-BOOK等,教师依托这些产品封闭的内容体系组织教学,进行单向的内容传播。(2)融媒、单向传播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及其他适合展现的形式,分类封装,相互关联,最后组合成一个融合型产品,如纸质教材+U盘、纸质教材+网络课程/E-BOOK、纸质教材+移动媒体资源、纸质书+MPR点读/点视+U盘+网页等。教师依托这些融合型产品封闭的内容体系组织教学,进行单向的内容传播。(3)智媒、多向传播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據”“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数据+网络+行为分析”模式的资源开发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封装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分析使产品更加智能化,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内容资源(纸质教材/ U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纸质书+MPR点读点视+U盘)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资源研发过程中,内容是核心,技术只是手段,内容资源封装成纸书还是软件、网页,资源传播通过PC端还是移动端,是单向的还是多向的,都是根据教学对象、特定功能等进行选择,其目标就是提高汉语教学效率,使整个投入效益最大化。
三、融媒时代汉语教学资源建设
深受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欢迎的教学资源,都是业界专业人士立足汉语特点以及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规律,经过长期的教学观察、经验积累、理论提升等,吸收前沿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而形成的。在融媒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内容+”“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融合先进的教育技术,按照“做好顶层设计—搭建产品(资源)体系—编创专业内容—甄选适用信息技术—开发多元、融合/智能型产品(资源)”路径,实现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在编创、出版与传播等方面的一体化、规模化、立体化。
1.做好顶层设计,以创新为驱动,构建起一体化的汉语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在产品(资源)立项之初,我们要从国家战略、学科发展、资源体系、市场需要等几方面进行宏观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吸收国内外语言教学与教材出版的前沿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和切实可行的教材编写、编辑出版及资源建设规划;在教材内容编写、现代科技应用、整体装帧设计及营销推广等方面,以创新驱动和工匠精神为引领,打造精品力作,从而构建服务于汉语教师和学习者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汉语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2.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数字技术,为纸书深度赋能,构建资源服务体系。
基于传统纸书,研发多种媒体形态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延伸数字内容资源;以技术和平台为支撑,建立传统纸书与数字内容的链接,为内容深度赋能,为用户提供适用、实用的资源服务,建立与用户之间的强黏性关系,由传统纸书的单一生态转变为形态融合的产品集群,构建覆盖全面、形态多元、体系完备的资源服务体系。
3.实行“数据+网络+行为分析”研发模式,通过迭代升级打造精品教学资源。
以专业内容资源为核心,通过对内容资源数字化、结构化加工,利用数字平台优势对内容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开发跨端、跨屏、多样态的教学资源,并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底层支撑,对终端用户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再基于“数据+网络+行为分析”模式研发新的资源,通过“用户-资源—用户—新资源”循环迭代开发,持续升级,打造精品国际汉语教学资源。
4.基于ISLI标准及相关技术工具,开发融合型产品,为教学提供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
《國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是标识信息与文献领域中实体之间关联的全球通用标识符。ISLI编码特点与技术实现具有开放性、安全性,只对信息和资源进行关联标注,不改变资源原有形态与内容属性,尤其是在内容资源关联性、互动关联性、个性化学习方面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给教学资源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吸收教学专家、出版专家、技术骨干、优质作者、专业编辑等组成项目团队,产学研用相结合,将ISLI标准体系及相关技术与资源研发相结合,构建适应于汉语和中华文化知识体系特点和资源媒介类型的关联标准体系,通过内容资源的链接、复用、重组,使不同媒介形式的资源之间建立精准的关联和互动,开发“ISLI+”理念下的形态复合、形式多样、服务个性的汉语教学资源。同时借助ISLI编码管理工具,对内容生产、产品使用等方面的用户行为数据与运营数据进行分析,为内容多元化、学习个性化、教学规范化、服务精准化提供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
面对数字技术给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变化,顺应融媒时代特点,汇聚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技术专家力量,践行“互联网+”“内容+”“大数据”思维和融合出版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系统完善的资源研发格局,逐步实施,迭代开发,构建体系完备、地道实用、形态多样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体系,拓展教学与资源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一线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完整的、一体化的教学资源解决方案,助力学科发展与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3年修订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杜迎洁:《汉语网络资源简介与分类探析》,《语文建设》2012(12)。
[3]郭睿:汉语教学资源刍议[J].海外华文教育,2012(4):386-391.
[4]李泉,金香兰:《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
[5]滕连帅:《国际汉语教材编写出版的历史演进及启示》,《现代出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