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于中国生态价值观的提升

2020-06-09 12:08段正国
公关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自然界生产力文明

段正国

摘要:在中国旧有的生态价值观中,往往只看中生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缺乏正确认识生态的观点。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环境的功能、如何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与生产力的方面提升了中国的生态价值观,从生态价值的层面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生态价值观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以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中国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方向。旧有的生产方式所存在的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不断加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危害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第二方面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成为了人类自身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中国以生态文明的方式进行发展,就需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的生态价值观。只有生态价值观进行提升,才能达到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的。

一、生态功能价值观的提升

1、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

马克思指出世界是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从属于世界,其自然界本身也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自然界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单独的存在,有着各种各样的紧密联系。各种生物也遵循着这种系统结构之间的规律,人同样也着必须遵循其中的规律。

2、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系统的指出尊重自然界整体,以及其内部规律性的三个方面。第一、尊重自然中的系统规律和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联系。第二、在人类的对于自然界的开发和保护时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而不是从单一的方面。第三、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需要找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3、生态文明兴衰论的提出

习近平指出:“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就是指出适宜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出现的基础。人类只有处于适宜的自然条件之中,人类才会开始创造文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就是指出处于不同地域下的人类在对于不同的天然产物加工时,会产生不同的生产加工方式产生出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产环境在人类文明起步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文明的进程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影响。习近平多次提到“米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文明)”的消失。其消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大片的土地变成了贫瘠的盐碱地,从而不适合耕种,最终导致文明的灭亡。

工业文明以后,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产生,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科技的创新也让人类开始对于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有科学的解释,人类深浸在科学规律的不断发现之中,认识到自然规律可以被利用,人在自然界中以一种超然的存在。人类也就成为了“万物之灵”或者“万物之长”对于自然界的其它物种产生一种优越心态。从而也就忽视了自然界其它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也成倍增加。“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每次生态灾难爆发造成的伤害都以区域作为单位。这些事例已经说明大自然在被破坏同样会表现出来对人类的报复。不断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地球的环境不再适宜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不单单是为保护人类文明的自身,更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二、加大生态文化的作用

1、通过生态文化加强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与之相应的生态文化所追求的也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引导社会和人民群众在面对选择时首先考虑到对于生态的保护,并保持对于生态文明发展的追求。同时,社会的发展通过生态文化的形成提升了社会的生产中在生态层面的科技创新的投入。在生态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氛围中同样,在生态文明社会之中,人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和绿色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健康、绿色的生活。

政府的宣传和教育是让生态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主力。引导社会形成生态文化认同感和加强生态文化的凝聚力。同时,生态文化一旦形成也就会产生一种对于自身的保护力量,使得生态文化有了传续性出现。所以生态文化对于生态文明中的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2、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到本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是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通过减少人类社会不必要的需求,从而达到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自然的破坏,又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先,培养热爱尊敬自然的态度是人类绿色生活方式的基础。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自然的重要作用,人们才会自觉采用绿色的生活方式。所以就需要人们拥有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的意识。在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以及在人类通过接触自然界之时,了解自然的作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是从属于自然界,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产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

其次,注重环境保护的行为。注重环境保护的行为是绿色生活方式重要的外在表现。人们自觉的对身边的绿化,创造出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延长了自然资源的使用时间,让自然可以更好的对资源进行重生。使用绿色的出行方式能够减少了人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同时即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看作是环境保护的行为。因此,注重环境保护的行为也是一种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

再次,形成綠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观念是环保消费观念和理性的消费观念的结合,人们选择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如: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产品、低耗能家电、太阳能用品、新能源汽车等。理性的消费观念是指:在消费生活必须用品之后,不再过度消费。通过减少消费从而达到减少工业生产的行为,进而减少了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中还包括废品的回收和废物再利用等。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辩证发展的思想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在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力起到了主导作用。因而发展生产力就是加快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理解中对于生产力的定义为:“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从中就可以看出在讨论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时,都是把人当成了自然的主动作用。而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为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习近平多次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就是保护生产力”,对于这从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的角度产生。

首先,人类是作为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劳动者,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水平,也就是直接影响了人的生产劳动能力。其次,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直接面对自然资源的物质力量,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枯竭时,人类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人类的生存也走到了末路。最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生态的保护就是保护了生产力也就是保护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如何解决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也就成为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三个阶段

任何事物之间的改变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习近平把保护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三个阶段是习近平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人类过度的辩证过程。人类过于追求效益加大了對于自然进行掠夺和破坏,自然界就必然会对人类进行报复。在人类尝到了苦果以后,也就开始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人类开始保护自然界,但人类的社会依旧需要发展。人类也就从追求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发展再到如何把优良的自然资源变成发展动力,也就是这个阶段也要实现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 第172页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第35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版 第208页

[5]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 第24页

[6]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110。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第245页

[8]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 第186页

猜你喜欢
自然界生产力文明
来不及生产力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文明歌
漫画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