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商志霞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火热进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这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力度,更加强调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对外贸易核心专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具有巨大意义。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下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及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商贸来往的重要任务。只有顺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创业趋势,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才能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商务英语 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
序言: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其覆盖的领域之广,涉及国家语言和文化之多,是我国的一项伟大创举。“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属于英语语言文学和经济贸易交叉学科,涉及财会、管理、金融等领域知识,是培养贸易人才的核心专业。在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商务英语人才对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商贸合作起着人才支撑的作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既符合我国对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助于创新对外贸易方式、推进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联互通,相应也加大了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随着科技在贸易领域的应用,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贸易发展迅势,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兴贸易正逐渐成为主导贸易方式。单一外语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新型贸易模式,精通商务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已经成为当下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具有创新意识的毕业生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纵观当前各种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均重视其员工的创新能力。这说明,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能力,就能够在复杂的贸易活动中灵活处理各种问题,推动企业品牌创新、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水平贸易。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创业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智力人才支持。商务英语是国家开设的专门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核心专业,注重对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对外贸易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了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应着力培养以下商务英语新型人才:
(一)新型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一带一路”覆盖了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国在与其互联互通的过程中,自然会因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的不同而产生分歧和矛盾。传统的商务人员只具备相关的沟通、谈判等能力,但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愈发突显其重要性。因此商务人才在具备基本外语知识的同时,更加强对各国的文化熟悉度,主動出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破解因文化差异、信息错乱产生的分歧和矛盾,实现各方理解、合作共赢。
(二)急需的对口贸易领域专业人才
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有多领域的合作,如商贸金融、商务法律等,这些领域都是"一带一路"项目的核心,需大量的对口人才。同时,各延伸领域如工程、水电、铁路建设等的人才需求量也剧增。单纯的英语人才不能满足需求,只有培养更多的精通外语、懂技术、会操作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参与协作,才能更好的进行项目建设,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三)项目及管理创新人才
项目创新人才以知识、技术为核心,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改革传统的贸易方式,构建独特的贸易互通模式,如近些年异常火爆的线上跨境电商。管理创新人才能够改革现有的企业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效率。培养项目及管理创新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潜能,提升其创新创业品质,提高其管理水平,为市场和高校搭建桥梁,从而推动战略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契合度不够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火热推进,国家也加大了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异军突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创新创业机会,然而当前绝大部分高校依然没有重视这一重大战略,依然没有根据国家要求调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没有进行符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也没有认真对待仅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其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高校也是在国家的呼吁下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且教学模式呆板,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只了解理论上的创新创业知识,无法与学科专业结合,更无法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足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主要有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但新的战略背景下,这些平台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尽管许多高校都有设置商务英语实践平台,但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际操作,无法模拟真实的跨境贸易操作,所学理论知识无法与实操结合,因此无法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以湖北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实践平台配置不足,学生没有进行系统的跨境电商操作练习,对“一带一路”的了解甚少,自然不能进行项目创新。
(三)缺乏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都是由本校老师教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也与其他学科学生混杂上课。这些老师由于自身商务英语知识的缺乏,加之几乎未有过实操经验,对实际的人才需求情况知之甚少,自然无法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另外,部分高校聘请企业培训师给学生上课,他们虽然商务经验丰富,但时间精力有限,上课集中在周末,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培养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培养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高校就要结合商务英语学科特点,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科学合理拟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一方面,国家应调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过于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着重传授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知识,忽视了商务英语特有的灵活性和操作性。“一带一路”不仅需要精通英语的人才,更需要懂实操、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具有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商务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应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高校应开设实战型创新创业课程,或采用学分制形式将创新创业课设置为核心专业课程,在加强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将英语知识与创新思维融为一体。此外,要改变当前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激发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是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基地,而贸易公司作为贸易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国家对外贸易提供人才资源。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公司不断壮大,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基地。高校可根据本校特色,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本校商务英语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实训,了解实际的贸易操作过程。另外,高校还可引进企业一线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创业成功对企业也是有利的,即使失败了也让学生对公司了了解,有助于为公司培养员工。
3.组建创新创业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
商务英语具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点,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以及贸易实操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要有创新创业型的教师队伍。然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授课老师并非科班毕业,英语语言功底深厚,但商务知识不足,实操经验更是匮乏,师资已成为制约商务英语创新创业型人才培養的难点。高校常见的做法是聘请本校财经学院老师授课,这是一种方法;但由于这些教师也没有及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步伐,不具备贸易实操能力。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让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去外贸公司挂职锻炼,或者让优秀商务英语教师向企业家学习讨教,从而使他们教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具体商贸经验。
五、总结
“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对我国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中,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何芷君.“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探讨[J].才智,2018,(02):36-37.
[2]梁美清.“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创新创业型商务人才培养–以梧州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445.
[3]苏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3):102–103.
[4]王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三创”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6):40–43.
[5]张光复,鲁娉,郭白嘉.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04):105–106.
[6]朱海灵.“一带一路”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17,(03):36–40.
[7]曾小龙.刘泽群.创新创业培养目标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9,(3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