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中国在俄形象的文化因素解析

2020-06-09 12:08杨继鸿
公关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文化因素俄罗斯

杨继鸿

摘要: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对文化因素在俄文化的传播进行分析,认识到影响俄罗斯的传统文化特点,分析中国文化对俄文化的影响,旨在通过不同中国文化传播方法的整合及传播形式的创新,推动中俄文化的发展,展现文化交流的价值。

关键词:俄罗斯 中国形象 文化因素

在全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交流发展的状态。中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提高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国家形象,丰富了各个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俄罗斯文化存在着内在矛盾的现象,这种矛盾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存在关联,结合在俄中国形象的特点,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因素包括国家的客观状况、传播因素以及国际公众的形象等,若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缺少对这些内容的认识,会影响在俄文化的传播。因此,伴随社会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为了展现中国形象文化传播的价值,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便更好的丰富文化的传播形式,推动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一、中国文化形象

通过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根基。对于中国文化形象,文化的建设及发展与根基的建设存在关联,在中国文化形象塑造中,通过设计、传播等方法的整合,可以充分展现中国文化形象,以展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及传承价值。因此,在俄中国形象的文化传播中,应该积极推动根基文化的建设,丰富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第二,灵魂。中国文化传播中,通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可以深化文化价值,如通过公益广告、挂画的设计加深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第三,创新。中国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传承及创新中,不仅需要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创新文化,使中国文化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化。第四,气度。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中,不同文化融合中存在着矛盾、疑惑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文化的传承问题,需要将文化尊重、和谐共处作为核心,展现中国文化的融合气度。

二、影响在俄中国形象的文化因素

(一)俄民族文化矛盾影响中国文化传播

在俄罗斯文化分析中,其中的矛盾心态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限制。第一,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的“弥赛亚意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排外心理,主要是由于弥赛亚意识是文化的核心,由于其独立性、三维性的特点,在精神文化传播中会充分展现民族思想,以展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如,在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中,其思想文化对政治、社会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状态下,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很多俄罗斯民众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在弥赛亚意识的影响下仍然认为俄罗斯的文化、国际地位等优于中国,这种文化意识的形成也正是弥赛亚意识矛盾的体现。第二,在俄罗斯文化发展中,其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存在联系。虽然俄罗斯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但是,其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国家及社会共同文化的发展中促进中俄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国文化在俄文化的传承。

(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通过中国在俄形象文化因素的分析,“中国威胁论”是影响两国文化融合的主要因素。第一,“中俄移民威胁论”。对于这一影响因素而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部分民众认为,中国人口的迁移会增加人口扩张,从而出现“中国领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中,对华不友好的国家抛出了“中国人口扩张论”,在这种文化理论的影响下,会影响在俄中国文化的传播。第二,“中国经济威胁论”。在中国社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快速崛起使俄罗斯部分民众出现了不适应的感觉,同时对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存在质疑,在这种偏差思维的影响下,无法更好的接受中国文化。第三,“中国生态威胁论”。一些俄罗斯民众会过分夸大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缺少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件的深刻认识,这种文化的传播缺少公平性、客观性,从而为在俄中国文化的传播造成影响。因此,在俄中国文化传播中,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一问题,通过两国的不断合作、相互交流,才可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三)外势力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在俄的中国文化传播中,受到西方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中俄军技融合中,某些国家会对俄施加压力,影响两国的军技合作。其次,在油气合作中,一些国家不断搅局,影响中俄两国的合作。最后,在历史因素以及领土问题的影响下,在外部势力干扰中为在俄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限制。因此,在俄中国文化传播中,需要及时加强两国的合作,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淡化外部势力的干扰,展现多样文化融合及发展的价值。

三、中国在俄形象的文化创新策略

(一)丰富在俄文化传播内涵

通過中国在俄文化传播状况的分析,在丰富文化传播内涵的同时,需要积极展现中国文化精髓,以便更好的丰富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一般情况下,在俄文化传播内涵创新中应该做到:第一,传统及当代文化的共同传播。中国在俄文化传播中,不仅需要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应该对当代文化进行梳理,以更好地提高传统文化品质。所以,中国文化传播中,需要强调思想价值以及中国精神,通过特色以及风格优秀文化的传承,构建中国特色以及符合俄罗斯民众的风俗文化,以便减少“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在俄文化传播的影响。例如,在“中国精神”的文化传播中,可以翻译汉语名词、传播文化符合,达到语言、语境传播的目的。第二,精英文化及大众文化的共同传播。中国在俄文化传播中,应该根据文化的不同形式,确定传播内容,可以将文化形式分为大众文化以及精英文化,首先,在精英文化中,应该以人文科技作为核心,通过精英文化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展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价值,以丰富精英文化的传播途径。精英文化传播中,需要将中国精神予以融合,以展现中国文化在俄文化中的价值及魅力。其次,在大众文化传播中,应该注重对大众文化精神的传承,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大众文化的特殊性,容易遇到商品性以及淡化文化责任的限制,所以,在俄文化的中国文化传承中,应该确定大众文化以及市场文化的融合方式,创新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以满足在俄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播需求。

(二)增强中国在俄文化的传播力度

首先,政府应该明确中国文化在俄传播的保障机制,第一,在理念层面上,各个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文化及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加强对不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展现文化产业及文化内容的文化传播价值。第二,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张,给予在俄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其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以充分满足文化企业的创新及发展需求。第三,在文化发展中,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创设服务平台,激发文化产业的文化推广活力,丰富在俄文化的传播形式。其次,引导企业成为在俄中国文化的传播主力。在中国文化的传播及推广中,为了顺应在俄的文化传播形式,应该强调企业的文化推广力度,第一,对于文化企业,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化品质及文化质量,增强文化的营销能力。例如,图书馆、影视企业以及电视行业应该根据文化传播的方法,创新信息文化的传播方案,以展现文化在文化产业的创新需求。第二,中国文化在俄传播中,应该确定文化传播的科学价值,以更好地提高在俄文化的服务能力,加强文化企业在俄文化的传播比重,有效促进中国文化及在俄文化的融合价值。

(三)拓宽中国文化在俄的传播途径

伴随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在俄中国文化传播中,为了丰富文化的传播途径,应该做到以下内容:第一,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报道获取,这种文化获得形式相对片面,因此,中国文化在俄传播中,应该拓宽文化的传播途径,通过中俄政治、中俄经济以及中俄文化的融合,展现文化融合的价值,以消除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偏差性认识。第二,积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增强中国文化在俄的传承价值,应该积极创设网络平台,以便实现中国文化在俄传播的创新。例如,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可以通过深化俄罗斯在中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来提高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第三,创新文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对于政府部门,应该坚持对文化产业及文化政策的引导,避免对文化发展的行政干预,通过市场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文化产业的基础创新,以便更好的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的整合,提高在俄中国文化的传播价值。例如,在互联网思维下,文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文化平台,通过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传播,加深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国文化在俄传播中,为了改变以往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应该认清文化传播的价值,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综合分析,创新在俄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及时避免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丰富文化的传播途径,以满足中国文化在俄的传播需求。而且,在俄中国形象的文化创新中,需要创新在俄文化的传播内涵、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创新文化产业形势,为多样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结构的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依阳,张迎燕.分析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J].北方文學,2017,(27):106-106.

[2]朱玉富,吴婧文,刘璐.汉字“中”的汉俄对比及语言文化的解读[J].中国俄语教学,2019(2):68-75.

[3]侯秀然20世纪上半叶的大众传媒对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J]. 编辑之友,2015(6):100-104.

[4]鲍良兵,孙良好.“旅行”中的苏俄形象与中国道路的不同想象——以瞿秋白和徐志摩的苏俄游记为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 2016(4):160-172.

[5]周巍,徐洪亮.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272-273.

[6]袭静.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5):124-126.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文化因素俄罗斯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