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研究

2020-06-09 12:19董晓卉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董晓卉

【摘  要】扶贫先扶志是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举措。贫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其除了面临经济压力之外,还易产生因自身条件而自卑、因压力过大而焦虑等心理贫困现象。因此,在精准扶贫战略下高校必须立足于贫困生实际,帮助其“经济脱贫、心理脱贫”。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make them become usefu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o  support their aspirations befor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poor students are vulnerable groups in schools.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pressure, they are also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overty such as inferiority due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anxiety due to too much pressure and so on. Therefore, under the strateg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poor students and help them to "get rid of economic poverty and psychological poverty".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思想政治教育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2-00116-02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2020年是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力求“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高校工作者所必须完成的目标[1]。然而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发现贫困生不仅是经济上贫困,其精神上也存在各种贫困问题。例如,学生自卑敏感、麻木懒惰、不与他人交流以及爱慕虚荣等心理问题。因此,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健全的人格品质。

2 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概述

心理扶贫就是对人的各种不良或异常心理进行疏导,以此帮助其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贫困生心理扶贫则是在资助贫困生的基础上帮助贫困生认识到心理存在的不足,以此实施精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三观”。心理扶贫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习近平社会主义思想,其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政策关怀功能。党的十九大以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心理扶貧是资助育人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差异化的心理扶贫体系能够达到扶贫先扶志的目的,是国家精准化扶贫战略实施的具体体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是激励引导功能。贫困生虽然通过资助能够获得经济方面的帮助,但是其心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通过心理扶贫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战胜贫困、自强不息的品质,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脱贫。三是人生塑造功能。心理扶贫的宗旨是帮助贫困生有书读,读好书,通过调整贫困生心态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3 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对心理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根据调查,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体现在经济资助上,例如,高校通过建立勤工助学岗位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但是关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容易忽视,结果造成贫困生虽然经济上得到了帮助,但是其心理问题并没有及时解决。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资助育人的内涵把握不精准。根据调查,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认为资助育人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而对心理扶贫存在认知偏差。最常见的就是认为心理扶贫属于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二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忽视心理扶贫的地位。

3.2 心理扶贫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贫困生具有差异性,每个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但是高校在开展心理扶贫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学“雷锋”主题活动等方式,而缺乏心理扶贫的针对性,结果导致心理扶贫的效果不佳:一是高校在心理扶贫工作中没有深入剖析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扶贫的形式较为单一。例如,高校辅导员在心理扶贫方式的选择上往往是通过对贫困生进行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这样难以达到精准化的心理扶贫成效。二是心理扶贫手段单一,缺乏个性化帮扶。目前,高校受心理健康教育场所等硬件设施的限制,导致在心理扶贫中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例如,目前高校心理扶贫的场所主要是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影视作品,而没有有效地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导致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心理扶贫方式短暂,缺乏长效机制。根据调查,高校心理扶贫形式具有短期性,缺乏与学生的跟踪帮扶。

3.3 心理扶贫机制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健全的心理扶贫机制是实现心理扶贫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在心理扶贫制度建设上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心理扶贫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另外,高校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接受心理健康辅导[2]。

4 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的具体对策

4.1 加强心理扶贫队伍建设,转变服务理念

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比较多,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在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高校必要以强队伍、转作风为契机,深入推进心理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心理扶贫不能单独依赖某个教师,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以便其可以及时根据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帮扶。同时,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以此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3]。二是要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主动服务贫困生的理念。由于贫困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将帮扶教育关口前移,通过早期介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病。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入学初期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学生的表现建立相应的帮扶档案信息。

4.2 创新心理扶贫形式,构建针对性帮扶模式

针对高校心理扶贫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性不高的问题,高校必须积极创新心理扶贫形式,构建差异化的心理扶贫模式:一是高校要不断优化心理扶贫形式,丰富心理辅导主体。在实践中,贫困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高校可以构建帮扶机制,由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佳的学生帮助贫困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贫困生心理扶贫的效果。二是高校要创新心理扶贫方式,依托互联网平台增强心理扶贫的实效性。例如,针对贫困生虚荣心较强的缺陷,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方式,让贫困生通过网络平台与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进行沟通,这样既可以缓解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尴尬,而且还进一步拉近了贫困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贫困生的自信心。三是心理扶贫工作内容必须结合贫困生的实际,构建差异化的心理帮扶体系。由于每个贫困生的情况不一样,因此,高校必须结合每个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帮扶教育工作。

4.3 完善心理扶贫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要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是建立在扶贫材料的基础上,因此,高校要充分借助精准扶贫材料信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要从学生入学阶段就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工作,唤醒高校贫困生积极奋发的意识。二是加强心理扶贫配套制度建设。心理扶贫工作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完善的配套设施,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机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提升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水平。三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考核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针对高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流于形式的问题,高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尤其是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跟踪机制建设,实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当然除了上述举措之外,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心理扶贫的途径,通过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增强心理自信的平台。

5 结语

总之,基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扶贫工作不仅是高校资助育人战略实施的重要內容,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基于高校心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需要高校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扶贫教育手段、完善的心理扶贫机制以及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等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杨青,狄娇.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旬刊,2019,363(01):192-194.

【2】詹翊.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干预中的地位与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63-66.

【3】王岚,陈海菊,郭立新.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