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06-09 12:02杨尔娟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5期
关键词:桐乡市专职学段

杨尔娟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浙江省桐乡市在厘清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网格管理体制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措施,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为有效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厘清现实存在的问题,助力有的放矢改进

目前,桐乡市共有中小学60所(含职高),于2017年开始建设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学校和示范学校。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的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50所。从数量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都很好,实则存在“兼职为主,专职编制难以解决;保障体系弱,咨询工作难以完成;学段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认识有误区,三方配合度低”等问题。

(一)兼职为主,专职编制难以解决

根据省、市级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目前桐乡市60所中小学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60人,做到学校全覆盖。但其中专职教师占16.7%,兼职教师占83.3%(见表1)。

表1   桐乡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分布表

学段 类别

小学 初中 高中 合计 28所 24所 8所 60所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专职 1 3.58 1 4.17 8 100 10 16.7 兼职 27 96.42 23 95.83 0 0 50 83.3 总数 28 100 24 100 8 100 60 100 ]

目前,兼职心理教师还承担其他教学和管理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从专业角度看,兼职心理教师只能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或者非常专业的问题需要转介。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学校需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给予独立的编制。专职心理教师进编只能占用学科教师的名额,如果不单独列编,在目前学校学科教师编制普遍紧缺的背景下,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很难实现。

(二)保障体系弱,咨询任务难以完成

根據上级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持证上岗,每年开展教师持证培训。目前,桐乡市共有在编中小学教师6012人,其中持A、B、C三证心理教师共4963人,占比82.6%。虽然全市中小学教师持证率较高,但从表2可以发现,A、B两证的持证率相对较低,仅占2.94%。虽然C证心理教师的持证率达到了持证教师的97.06%,但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持证率考核任务,其专业性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成咨询任务。

表2    桐乡市各学段持证心理教师分布表

学段 类别

小学 初中 高中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A证 1 0.06 2 0.1 8 0.62 11 0.22 B证 34 1.94 45 2.3 56 4.34 135 2.72 C证 1724 98 1869 97.6 1224 95.04 4817 97.06 总数 1759 100 1916 100 1288 100 4963 100 ]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比较孤立,专业组织机构的指导、协调、活动比较匮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也比较少,所以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沦为少数心理障碍或者心理困扰学生的处理机构,咨询覆盖率低。学校即使发现了一些心理确实有问题或者有倾向的学生,也担心进行心理辅导后,一旦发生意外,有可能承担法律风险,所以心理咨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外,学校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转介流程,只能建议家长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治疗,大部分的家长对此都比较敏感,排斥情况明显。

(三)学段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

据统计,全市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的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50所,但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学段发展不均衡。如表3所示,全市心理辅导站达到省级示范校共10所(含省一级2所,均为高中段学校),而小学仅1所,小学段覆盖率为3.57%;初中3所,覆盖率12.5%;高中段6所学校,省示范学校覆盖率达75%。从表1、表2也可以发现,8所高中段学校共有专职心理教师8人,且都获得了A证,覆盖率为100%,但28所小学和24所初中的专职教师均为1人,虽然他们也取得了A证,但学段覆盖率仅为3.58%和4.17%。

表3   桐乡市各学段心理辅导站分布表

学段 类别 小学 初中 高中 合计 28所 24所 8所 60所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省示范 1 3.57 3 12.5 6 75 10 16.7 省标准 27 96.43 21 87.5 2 25 50 83.3 总数 28 100 24 100 8 100 60 100 ]

二是农村、城镇发展不均衡。如表4所示,学校心理辅导站达到省示范标准的农村学校有4所,占比11.42%,城镇学校有6所,占比24%;农村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2人,占比5.71%,城镇有8人,占比32%;农村学校持有A证、B证的心理教师合计35人,占比1.49%,城镇111人,占比4.24%。城镇学校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农村学校。

表4   桐乡市农村和城镇发展对比表

学段 类别

农村学校 城镇学校 合计 35所 25所 60所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标准

化学校 省示范 4 11.42 6 24 10 16.7 省标准 31 88.58 19 76 50 83.3 心理

教师 专职 2 5.71 8 32 10 16.7 兼职 33 94.29 17 68 50 83.3 持证

教师 持A、B证 35 1.49 111 4.24 146 2.95 持C證 2305 98.51 2512 95.76 4817 97.05 ]

(四)认识有误区,三方配合度低

社会各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常常把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教师的学生误认为是心理有病甚至精神有病。部分家长担心学校和教师知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致对孩子产生不良看法,所以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往往刻意隐瞒情况,不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也存在“关起门来搞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以为上几节团体心理辅导课或者举办几次专题讲座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配合。事实证明,脱离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低效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走出认识误区,达成共识,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二、完善网格管理体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地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各自为政,比较封闭和孤立,学校和教师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校际、区片、学段之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因此,急需从区域层面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格化体制。

(一)成立指导中心,形成网格机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趋紧迫和重要,学校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成立市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给予独立的编制和经费,承担起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师资培训、人员转介等工作。同时,可以将全市中小学校按区域进行划分,成立由专职心理教师牵头,各校兼职心理教师参与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市指导中心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统筹开展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的网格化运行机制,既能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能统筹各学校资源,达到资源互补,促使校际之间、学段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二)完善评估制度,畅通反馈渠道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针对少数已经反映出问题的学生,而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检测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检测评估应该和学生体检一样,每年至少一次,有条件的可以每学期一次,对于毕业班、青春期等特殊时期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检测评估次数。常态化的评估制度,不仅能有效降低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还能即时反馈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如环境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检测需要量表的支持,市指导中心要为学校提供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评估量表,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制订阶段性的校本评估量表。

学校要将健康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区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由指导中心给出反馈意见,再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以期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区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确定的需要心理疏导或者转介的学生,心理教师要根据流程,在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后实施疏导或者转介。在整个反馈过程中,学校要做好书面记录或录音记录,以便有据可查。

(三)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有效干预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心理健康数据中心,为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将每一次评估检测的数据、分析报告、反馈意见、干预措施都纳入其中。数据中心能利用大数据,方便、快捷地整理出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为指导中心、专家医生、心理教师的客观分析、有效干预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依据。对于学生而言,数据中心能呈现其某个时段的变化,也能呈现心理干预后达到的效果,使干预更有针对性;对于学校而言,借助数据中心能全面掌握现阶段学生的整体表现,方便做出实时调整,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指导中心而言,通过数据中心,不仅能有效掌握全市或区域内不同学段、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还能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督导学校规范开展工作,向省示范学校看齐。

三、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效

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心理健康教育举步维艰。因此,学校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解除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误解,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效。

(一)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健康理念

学校要加强校内外教育宣传,让家长和学生不再简单地将心理问题与“神经病”挂钩,纠正“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医生辅导和帮助”的错误看法,知晓焦虑、烦恼等消极情绪人人都会出现,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当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才能主动拆掉心理藩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开展提供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推介发现方法,提供疏导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早发现和早预防,所以仅靠学校很难面面俱到。学校要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发现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寻求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灵e站”“心灵信箱”等线上线下咨询平台,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接受程度选择疏导途径。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其他部门建立有效的网络咨询平台,打破社会上营利性咨询中心费用高、公益性咨询中心少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疏导途径来缓解心理压力。

(三)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教育网络

有关部门还要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为主,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掌握和运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水平,配合学校做好相关测查评估,与学校共同预防、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利用医疗等各种社会资源,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实效,区域化的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从细微处抓起,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根本性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   314500)

猜你喜欢
桐乡市专职学段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学生习作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专职导游管理机制在旅行社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专职人武干部队伍建设
多省省委副书记调整
浅谈对城乡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几点看法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一张罚单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