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与运行策略

2020-06-09 02:33丁春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构建模式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模式,是解决中等职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有效途径,而实训基地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保障。从分析中等职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入手,围绕现代学徒制下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与运行策略进行了探索,从而总结出提升中等职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构建模式;运行策略

中圖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4C-0020-04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路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做好落地实施工作。”以上都是当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纲领。所谓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校如何依据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求,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类人才,探索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与运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学徒制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综述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教育者或教育机构在不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寻求的一种大胆的制度尝试,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模式,也呈现出了各种形式的“学徒制”,最具典型的是职业院校将工厂搬进校园或者将学习场所直接设在工厂里进行,实现所谓实训“企业化”,其实就是将传统的师徒模式融入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国际劳工组织将其定义为雇佣者依据雇佣合约,雇佣年轻人为学徒,聘请师傅对学徒进行系统的培训,学徒在合同期内,需在培训企业、培训中心等培训地点接受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培训制度。我国职业教育界普遍认可将现代学徒制定义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校园与工厂、教师与师傅、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相结合的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以学生(学徒)为本,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具有通才与转岗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强调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强调教师与师傅“双师”教学,强调学校与企业“双场所”训练,强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实训基地

专业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根据学生技能训练需要,依据功能分工而合作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场所,可为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环境和必要的服务。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类,即“双场所”实训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设计的初衷是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符合社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三)现代学徒制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基础设施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教学场所高度相似,让师生感觉自己是在实际的生产车间,构建生产性教学环境,如若深入企业的一线,使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等体现出增强仿真实训效果。学校在校内和企业共建、共享实验实训室,引进行业企业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确立对接企业生产的工位设计目标,引入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管理标准。

基地文化建设方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引入企业的敬业文化、团队文化、诚信文化、质量文化、创新文化,以此培养教师和学生企业高度相似的认同感,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吸取职业氛围、管理理念、人文素养等企业文化的精髓,使育人与用人两个职能相衔接。

基地教学方面,要改进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训方法,使实训项目符合企业岗位多样化和系统化的实际,同时又要能满足安全和节约的需求,满足实践操作要求,培养创新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基地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在真实的企业场景中培养学生岗位意识、职业素养意识、竞争需求意识。专业实训基地应从实际出发,尽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做到以制管人、激励人才、质量控制等,提高自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

因此,对于现代学徒制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建设途径和运行管理模式等,包括如何根据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基地的规模,政府、学校、企业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管理实训基地,包括制度、计划、设备设施和人员等,以及最大化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等,都是当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值得深思的话题。

二、现代学徒制下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

结合学校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推行的现代学徒制项目,特别是依据信息技术类专业特点,对现代学徒制下实训基地的构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有效地改变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工作情境相分离的局面,在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下,形成了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2]

(一)构建企业(行业)场景的综合实训基地

目前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教学要求,装备了与专业技能课程相应的基地实训室,如程序设计实训室、计算机维修组装实训室、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室、影视后期制作实训室、多媒体作品制作实训室、网络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相对来说功能比较单一,仅能完成专业技能课程要求的实训项目;另一类实训室依据区域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和IT行业人员工作岗位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创共建的方式,依据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教学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装备了多个校内外信息技术类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中心。

(二)精选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教学项目

现代学徒制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项目分两类,一类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目标设置的实训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校内单项实训室完成,如高级语言编程与调试在程序设计实训室,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在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室。另一类是来自于行业实际、技术较为前沿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如电脑、笔记本维修与保养实训项目,其涉及故障判断、背板与液晶屏拆装、内存或硬盘更换等,这些项目通常安排在校企共建的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实训中心;再如智能化工环评检测项目,公司已在某化工企业相应检测点安装了相关传感与检测设备,通过系统远程检测到相应参数供分析、决策与调控其事件,这类实训教学项目在智能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中心就能较好地实现。

对于实训教学项目选择,一要依据信息技术类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二要符合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要应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终身专业发展之需要。使学生真正学好专业技能,除精选典型工作任务外,还必须将工作任务进行二次加工,将企业工作任务转换成教学项目,编写项目工艺流程(即任务单),制定项目检测标准及操作注意事项,并依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形成一个个项目任务书,分门别类地形成系列化电子版的实训教学校本教材。此外,实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应制作成微视频,连同校本教材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学习。

(三)配备校企共融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现代学徒制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承担核心职业技能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教师必须具备企业实践和学校教学的双重经历,还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能力。而具备如此能力的师资在目前情况下,特别是县域职业学校或企业相当稀缺。对于企业来说,其技术人员是依据企业生存与发展而雇用的常规型技术工作人员,不能储备大量高新技术人员;对于学校来说,尽管有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但具备扎实操作技能和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双方精选、优势互补的方式,形成一支符合综合实践技能教学要求的校企共融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如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中心,其实训教学项目就是企业长线工作任务,因而实习指导教师以企业师傅或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为辅;而智能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中心,企业供养的技术人员或师傅善长工程设计与施工,智能设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远不及学校专业教师,另外还有一些高新技术及实施方案仍需要学校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因此此类实训教学项目需要校企双方协同完成。

三、现代学徒制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运行策略

(一)构建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校企共建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中心,为现代学徒制专业技能教学提供了环境保障,促进了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效地培养了适合区域企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如建立学校分管领导、企业主管、实训中心负责人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人员配置、财务审批和绩效考核等;下设若干个由学校实训部门负责人、校企技术人员或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训中心项目实施小组,实行项目责任负责制,具体负责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和人员考核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如校企共创实训基地协同管理条例、基地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条例、实训中心设备与耗材管理制度、学生实习管理规范、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条例等。开发实训基地管理平台,平台内设实习教学预约、人员考勤、设备与耗材(含水、电、气)管理、教学资源、学生实习考核、生产经营等管理模块,实现实训基地管理智能化,使实习教学与企业经营数据即时生成,便于统计与分析。[3]

(二)形成实训基地教学经营融合的运行模式

根据综合性技能实训中心对应企业的性质和业务范围,校企双方相关人员共同研究,选择若干个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生技能教学项目(即技能学习菜单),并通过分析确定工时数及完成项目的相关要求;根据专业综合技能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长与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分组,项目小组人数视项目内容而异,如电脑、笔记本维修与保养项目一般以一个师傅带3—4名学生为宜,而网络集成与调试项目校企各派一名指导教师带8—10名学生;将所选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内容、要求、时间、人数、关键技术等)及时上传实训管理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及教师对项目统筹安排;参训学生、企业和学校老师需在管理平台上相应栏目中输入或扫描相关过程数据,使系统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作为实训教学与工程双重任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提升实训基地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效能

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必須在执行校企双方制定的相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施小组统筹协调,有效解决基地运行过程中的工学矛盾、耗材超标和项目质量等问题。如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实训中心,校方提供场所及基础设施,企业提供核心设备、技术人员和经营项目,较好地将学生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与企业经营活动融为一体,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尽管少数学生因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及耗材增量,以及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的带教补贴,但成本核算后盈利部分大大增加。再如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中心,由于企业方承接项目需要大量人员去完成,公司对学生进行短期集训或技术人员跟班指导,学生上手很快,采用了按劳取酬的项目化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公司盈利大大增加。而智能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中心,公司技术人员仅停留在项目设计与施工,而智能设备结构、原理与测试技术等需要校方专业教师配合。另外,学校专业教师与高职院校、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共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外援协助企业解决技术疑难问题,从而扩大了企业的行业知名度。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本着共建共创、互利互惠的原则,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发挥了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等教育资源优势,企业发挥了行业特长、企业管理、项目实施现场等企业经营环境优势。企业不但没有因为承担学生综合专业技能训练而影响经营活动,还提升了经营额度和知名度,提高了行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真实行业场景下获取了真实的职业技能,并感悟到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徐林, 方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科教导刊, 2016(27).

[2]丁春明.中等职校智慧实训基地系统架构与规划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8(6C).

[3]刘桂香.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7(8).

责任编辑:谢传兵

猜你喜欢
构建模式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慕课课程构建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