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萍 葛明
摘 要:由于外贸政策、贸易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变化,加上不同的制度影响国际贸易的方向和程度不同,进口国制度质量对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非效率模型,采用“一步法”测算2000—2014年中国对34个样本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分析发现:中国出口贸易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当前处于低位,出口增长空间巨大,且国别和地区差异明显。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样本经济体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具有制度异质性和地域异质性,进口经济体的市场化水平、贸易开放度与中国出口贸易效率显著正相关,而政治环境、投资自由度则表现出负相关性,且在不同的子样本中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空间格局,以有效提高出口贸易效率。
关键词:制度质量;出口贸易效率;出口贸易潜力;增加值贸易;贸易摩擦;一步法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出口额不断创出新高,2000—2017年从2 492亿美元增加到22 633亿美元,年均增速13.9%,在世界总出口中的比重也由3.9% 增加到13.1%。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给国际贸易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的出口贸易也受到影响,特别是自2018年3月美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持续下滑(2019年前11个月同比下降23%),稳外贸压力增大。为了稳定对外贸易并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综合考虑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产业互补、国别风险等因素,引导企业开拓一批重点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日益拓展和深化,国际贸易核算转向增加值口径(Johnson et al,2012)[1]。不同于传统的贸易总值核算,增加值核算以进口国最终消费中包含的源于出口国创造的价值量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值贸易额,避免了由于国际分工细化和中间产品频越国界而导致的贸易品价值国别转移和中间品价值重复核算等问题,从而能更准确地刻画双边贸易规模,并成为当前WTO和OECD等国际经贸组织主推的国际贸易核算方法(葛明 等,2017)[2]。中国增加值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在2010—2014年呈现倒U型特征(见图1),在2014年为18.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加值出口增速為8.2%,低于中国加入WTO初期的水平,也低于GDP增长速度。可见,中国还需要深挖出口贸易潜力,以促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
那么,如何识别和实现出口贸易的潜力?从制度质量和环境差异的视角来看,由于国与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历史传统、风俗文化、沟通习惯等)、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政府行政效率、经济发展平稳性、市场机制有效性等)以及经济社会制度(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税费征收制度等)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国际贸易的开展需要支付相应的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风险防范成本,从而造成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潜力值之间存在差异,即出现了“消失的贸易”(Trefler,2000)[4]。这种现象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用“贸易效率”来刻画。本文中贸易效率定义为实际贸易额占贸易潜力的比重在不同的文献中,贸易潜力有不同的含义。本文的贸易潜力指理论上(理想状态下)可实现的贸易总额,并非理论值与实际值之差(未实现的贸易额)或理论值与实际值之比。 ,贸易效率越低,则意味着贸易增长空间越大。
影响国际贸易效率的因素很多,单从进口国来讲,其制度环境无疑会对双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质量越高,则其宏观经济运行越稳定,市场机制越完善,要素流动和贸易活动越自由。那么,进口国制度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出口国出口效率的提高吗?理论上是不确定的。国家制度是服从于国家利益的,制度质量越高,对国家利益的扩张和保护越有效。一般来讲,当一个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时,其制度质量与对贸易伙伴对其出口的促进作用正相关;而当一个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时,其制度质量与对贸易伙伴对其出口的阻碍作用正相关。当贸易产品具有互补性时,进口国制度质量越高越能有效促进出口国对其的出口;而当贸易产品具有竞争性时,进口国制度质量越高越能有效阻碍出口国对其的出口。同时,不同领域或类型的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也是不同的。因此,进口国制度质量对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异质性、产业异质性和制度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从制度异质性的角度分析进口国制度质量提高对出口国出口贸易规模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基于中国的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国内学者普遍基于海关统计的商品贸易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来测算和分析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从地域范围看,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孙金彦 等,2016;王亮 等,2016)、RCEP伙伴国(周曙东 等,2018)、东盟国家(屠年松 等,2016)、中东欧国家(侯敏 等,2017)、澳大利亚(张燕 等,2015)、巴基斯坦(高志刚 等,2015)等经济体[5-11];从产业领域看,包括农业(刘宏曼 等,2017;潘伟康 等,2018)、制造业(李晓钟 等,2019)等[12-14]。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环境和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效率的影响,如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和通讯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龚新蜀 等,2016;张奕芳 等,2018)、铁路运输时间的节省及运输距离的减少(龚静 等,2016)、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改进(周俊,2017)、经济自由度和政治民主度的提升(谢文心,2017)、关税壁垒的降低与取消(王瑞 等,2017)等[15-20]。但相关研究在核算贸易效率时多采用时不变模型(Battese et al,1992)[21],测度结果不能反映贸易效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同时,普遍忽略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价值转移和价值折返的影响,致使贸易价值核算存在估计偏误;另外,在分析贸易非效率影响因素时常采用“两步法”模型先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出口效率值,再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 ,而该方法是建立在影响因素与引力模型变量不相关的基础上的,过强的假设可能导致回归结果存在误差。鉴于此,本文的实证分析采用增加值核算方法测算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并运用“一步法”进行模型估计(Battese et al,1995)[22],以期能更客观地描述和把握中国对样本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以及进口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
二、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
1.数理模型推导
本文借鉴Hart和Moore(1990)以及王涛生(2013)的研究[23-24],构建包含国际分工和贸易摩擦异质性的数理模型,分析进口国制度质量影响出口国出口贸易额的理论机制。
假设只有出口国和进口国两个国家、一种贸易商品。出口国的需求函数为q(p)=Ap-1/(1-β),收入函数为R(q)=A1-βqβ。其中,q为出口数量,p为商品价格;β∈(0,1),为贸易商品在进口国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外生变量A>0,为进口国市场规模。
进口国的制度环境作为宏观层面生产、分配和交易的规则安排,会影响出口商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形式以及面临的交易摩擦和成本。出于量化研究的需要,本文依据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公布的各种制度环境指数提出制度质量的概念,其赋值区间为θ∈[0,1],该值越大意味着制度质量越高。但是,不同类型的制度i对交易摩擦程度φ∈[0,1]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其取决于制度的调整方向是否能促使出口国的出口商更好地发挥国际竞争优势。令φi=f(θi),如果进口国i类制度的质量提高有利于降低出口国的出口交易成本、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发挥竞争优势,则φi/θi<0;反之,则大于0。
为了分析进口国制度质量对出口国出口贸易额变动的影响,假定出口商的生产资料转移成本不变,面临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变;参与国际分工的工人数量j∈[0,M],M为最大值;生产仅投入劳动要素,Xj(θ,φ,N)表示第j个工人在专业化分工任务N∈[0,1]上的劳动投入。出口商的生产函数为:
2.实证研究思路与模型构建
在贸易潜力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效率完全正相关,而贸易潜力主要受引力模型中产出增加值、最终消费额、双边距离等核心要素以及短期内不变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因而,针对特定的国家,上述模型中进口国制度质量对出口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基本等价于制度质量对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种机制:一是制度质量本身对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二是制度质量作用于交易成本进而对出口贸易效率的间接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进口国制度质量的提升会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但是,也存在进口国某类制度质量的提升会增加贸易摩擦风险,从而降低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情況。因而,不同类型的制度质量变动对出口贸易效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如何,还需要通过实证模型来进行检验。
进而,采用“一步法”分析中国对各样本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非效率模型的所有变量均输入Frontier 4.1软件中,经过检验确定最终保留的变量后,由软件直接得出中国对不同样本经济体分年度的出口贸易效率值,该值处于0~1之间。 以及出口对象的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
3.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版)的相关数据进行出口增加值核算,该数据库包含2000—2014年43个国家和地区56个产业部门间的投入产出数据43个国家和地区包含28个欧盟成员国和15个世界主要经济体,GDP总量约占全球的85%,包括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发展中国家,地域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 ,但由于部分国家的制度质量指数等数据缺失,无法满足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建模要求,最终选择了34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贸易对象的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划分了发达经济体、欧盟经济体、亚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4个子样本(见表1)。中国对34个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额、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他经济体的国内消费总值采用葛明和林玲(2016)的方法计算[3],贸易距离用中心城市之间的最短航线距离来衡量(数据源自Distance Caculator网站),以上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共同边界根据世界地图确定,共同语言根据CEPII网站以及Melitz等(2014)的研究确定[26],两者均为虚拟变量,是取1,否取0理论上讲,有共同语言和共同边界有助于贸易双方的文化交流和货物流通,减少贸易障碍,促进出口实现。 ;宏观经济稳定性指数、政治环境指数、市场竞争自由度指数、对外贸易自由度指数、国际投资自由度指数、国内税制竞争力指数等数据取自BvD的宏观数据库、竞争力数据库和风险数据库等,取值范围为0~10,该值越大,则表示制度质量越高。
三、实证分析结果
1.模型检验
首先,对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适用性以及贸易效率是否存在时变性进行检验。基于似然比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所有样本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模型不适用”的零假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贸易效率不随时间变化”的原假设。然后,对解释变量的适宜性进行检验(见表3),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中,“共同边界”变量拒绝了系数为0的原假设,予以保留;而“共同语言”变量未通过检验,予以剔除。在出口贸易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中,仅有“国内税制竞争力”变量接受了“变量在模型中不适宜”的零假设,予以剔除;其他五个变量均通过了似然比检验,在模型中予以保留。
2.随机前沿模型分析
根据检验结果确定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应用Frontier 4.1软件对5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总体样本中值为0.68,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贸易非效率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十分显著;从分样本看,这种影响在亚洲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样本中更为显著,而在发达经济体和欧盟经济体样本中贸易非效率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显著。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样本经济体需求规模的增加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增加值出口的扩大,且外部需求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这一作用在发达经济体样本中尤为显著。(2)贸易伙伴与中国的空间距离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因而降低运输物流成本和信息交流成本仍是促进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3)共同边界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拥有共同边界有利于双边的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等,有助于加强信息交流、降低贸易成本,进而促进增加值贸易的实现。
随机前沿非效率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总体样本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稳定有助于降低中国增加值出口的贸易非效率,但该作用在子样本中缺乏显著性,且系数值有正有负。由于中国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商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而对其宏观经济波动并不敏感。(2)样本经济体的政治环境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政治稳定性越高、政府服务效率越高的经济体,越容易对中国的出口设置贸易壁垒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因而一些发达经济体频频设置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劳工壁垒等(如美国频繁使用的“232条款”和“301条款)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开展,降低了中国出口贸易效率。 ,这一特征反映出政治环境与贸易保护的密切相关性。(3)样本经济体的市场竞争自由度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中国对市场体制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效率较高。(4)样本经济体国际贸易自由度的增加整体上有利于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和亚太经济体中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在亚洲经济体和欧盟经济体样本中,回归系数虽为正值但显著性水平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亚洲经济体样本量较少和欧盟各国采用统一贸易政策所导致的回归误差。 。(5)样本经济体的国际投资自由度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亚洲经济体和欧盟经济体样本中该影响为负,而在亚太经济体中为正。其原因在于中国在不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存在差異,其对出口贸易的带动作用也不同。
为验证非效率模型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以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为因变量,采用FGLS方法分析样本经济体制度质量因素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这里虽然是采用“两步法”,但出口贸易效率是基于“一步法”获得的,与已有文献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获取“单调性”出口贸易效率有所差异;应用F统计量和Wald检验的LR估计量检验面板数据的组内自相关和组间异方差,结果显示两种情况均在,因而采用FG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5所示。所有样本中,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全部一致,且与表4中的符号几乎完全相反(表4中的因变量是出口贸易非效率),显著性水平也与表4几乎完全一致,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3.出口贸易效率与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如图2所示,2000—2014年,中国对各组样本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平均值均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加入WTO后,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持续攀升,年均增幅3%,2006年达到峰值59%,凸显出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是,2006年后,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出现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下行周期,不少国家和地区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增加了国际贸易成本;而后,由于各经济体利益的博弈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国对样本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趋于平稳。
从子样本的比较来看:(1)中国对发达经济体样本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略低于总体样本,说明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高于对发达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2)中国对欧盟经济体样本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总体上最低,主要是由于欧盟经济体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且其贸易体制具有高度一致性。(3)中国对亚洲经济体样本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开始是高于总体样本的,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下行趋势明显,转为低于总体样本,并与欧盟经济体样本持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亚洲经济体多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较为相近,商品生产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存在更多的竞争性比如近年来,印度始终是对中国商品发起“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4)中国对亚太经济体样本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最高,均值达到58%,远高于总体样本和其他几个子样本。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需求具有互补性,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特别是泛太平洋海域的美国和加拿大等。
具体到各个经济体而言(见图3),在2014年,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高于70%的进口国包括印尼、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四个国家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增加值出口贸易潜力分别为414亿美元、383亿美元、618亿美元和617亿美元,且分属于亚洲、欧洲、澳洲和美洲。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在60%~70%之间的进口国有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中国对这些新兴经济体仍有较多的出口机会,特别是对俄罗斯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潜力高达932亿美元。
从贸易潜力来看:(1)最高的是美国,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潜力高达5 564亿美元,出口贸易效率为59%。尽管现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但要清晰的看到,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巨大的出口市场空间有待于深入开发。(2)其次是日本,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潜力为3 133亿美元,但出口贸易效率只有42%。可见,加快推进东亚或者亚洲经济体一体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第三是德国,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潜力为1 430亿美元,出口贸易效率为52%。中德之间具有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双边贸易关系良好,并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等方面取得广泛共识,为双方国际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潜力超过1 000亿美元的国家还有印度、韩国和英国,但出口贸易潜力效率均较低,分别为32%、46%和49%,还有巨大的出口增长空间。另外,中国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潜力也比较大。鉴于欧盟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的一致性,中国需要加强与欧盟的贸易合作,积极推进中欧自由贸易谈判,提高贸易效率,拓展欧盟市场。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分析表明,由于不同的制度对双边贸易摩擦的影响方向不同,进口国制度质量对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具有制度异质性:当制度质量与贸易摩擦负相关时,进口国制度质量的提高会促进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而当制度质量与贸易摩擦正相关时,进口国制度质量提高对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存在门槛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非效率模型,采用“一步法”估计2000—2014年中国对34个样本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和出口贸易潜力,并检验样本经济体制度质量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样本经济体消费市场的扩大,均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且外部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双边空间距离对中国出口规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拥有共同边界则可以促进出口。(2)样本经济体制度质量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具有制度异质性和地域异质性。样本经济体市场竞争自由化程度、贸易自由化水平越高,则越有利于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潜力的完全实现;而较好的政治稳定性、体制有效性和投资自由度水平则抑制了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在不同的子样本中,样本经济体制度质量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3)2000—2014年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目前总体水平较低,出口贸易增长空间巨大,且国别和地区差异明显。其中,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较高的进口国有印尼、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以及巴西等,增加值出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印度、韩国和英国等。
分析表明,中国增加值出口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供开发,并有多样化的地域结构可供调整。但是,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动,特别是美国的一系列“退群”行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全球经济秩序也遭遇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与贸易伙伴一道,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构建全面开放,为国际贸易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贸易效率的提高和贸易潜力的实现。对中国来讲,要提高出口贸易效率,还需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空间布局。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生产要素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产业结构和全球价值链的优化等路径,提高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要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并优化对外开放空间格局和出口贸易国别(地区)结构:(1)积极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快落地,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强与印度尼西亚等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2)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增进与欧洲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和经贸联系,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开发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出口貿易潜力,提升与西班牙、荷兰等其他欧盟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深度拓展欧洲市场。(3)加强与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的经贸联系和互利合作,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互补性高、需求结构相似性大的优势,开发出口市场潜力;但同时也需要着力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过多等问题,比如印度就频繁对中国商品提起“双反调查”和贸易救济措施。(4)积极促进与美国等重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美国是中国出口贸易潜力最大的国家,虽然近来双方贸易摩擦不断,但是通过政策沟通、凝聚共识、管控分歧,进一步提高双边贸易自由化水平仍是双方的最优解,如此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双方市场潜力,提升双方贸易效率。
总之,中国应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交流平台,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调,降低双边关税税率,减少非关税壁垒,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和摩擦,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加强与贸易伙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缩短贸易商品运输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加速“5G”网络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互联网速度和体验,减少交易时间和信息成本。加强与贸易伙伴的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制度衔接,以有效规避文化、风俗和制度等市场交易风险;同时加强国内出口商品的品牌、文化和质量建设,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完善出口商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公开共享机制,避免同质商品的过度竞争而导致“反倾销”调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鼓励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贸易效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JOHNSON R C,NOGUERA G. 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6(2):224-236.
[2] 葛明,赵素萍.总值贸易、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的逻辑关系与实证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61-72.
[3] 葛明,林玲.基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2):20-33.
[4] TREFLER D. International factor price differences:Leontief was righ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101(6):961-987.
[5] 孙金彦,刘海云.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6(6):99-106.
[6] 王亮,吴浜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潜力——基于“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6(4):33-41.
[7] 周曙东,郑建.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7):89-97.
[8] 屠年松,李彦.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云南社会科学,2016(5):84-89.
[9] 侯敏,邓琳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7(7):105-116.
[10]张燕,高志刚.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12):20-30.
[11]高志刚,张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双边贸易潜力及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15(11):101-110.
[12]刘宏曼,王梦醒.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的影响[J].经济问题,2017, (7):78-84.
[13]潘伟康,傅昌銮.外商直接投资、母国经济自由度与中国农产品进口——基于OECD国家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18, (7):107-118.
[14]李晓钟,吕培培.我国装备制造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贸易效率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