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第二学段教学,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吃力,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基于此,本文就简单探析提高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策略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及时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一、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知识相对比较复杂一些,对于知识能力比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在课堂学习中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学生主体性未得到体现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体现,很多时候都是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这就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另外,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课堂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效果降低。
3.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取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少会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除了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导致一些教师即便想改变教学方式也力不从心,只能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低效,学生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掌握,最终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与现实生活联系。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乘法交换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快到六一儿童节了,我们班要表演一个节目,为了达到最佳节目效果,要定制一定数量的衣服,如果一件衣服70元,而参与节目的人数为35人,那么定制衣服需要多少钱?”有的学生会列出35×70,有的学生则列出70×35,通过恰当的指导,学生就可以发现乘法交换律的存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利于教学价值的真正实现。对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主动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识能力有限,还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另外,在实施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尤其是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方面,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与完善自己。一方面,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与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等教学技能,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提高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先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曾振生.浅谈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7(2).
[2]朱家乐.浅谈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15(11):175.
[3]寇学昭.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6, 32(3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