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单词和语法,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学生很少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会写会做题,但往往在表达能力较差。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纷纷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交际教学法。本文简要介绍了交际教学法,并提出了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邵文秀,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基础教育教研室。
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它是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但初中英语教师在应用交际教学法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认知和操作的偏差,导致效果不尽人意。教师需要创设一些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地应用交际教学法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將交际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交际教学法概述
1.交际教学法。应用交际教学法,主要是对学生展示语言的结构,并让他们进行练习,通过多次实践,使这些结构建立在他们的思维里,有了这些正确的语言点,他们可以在交际情境中应用最为恰当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国传统的教学法都是灌输式的,学习的中心是单词和语法,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句子结构,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但听和说这两项技能很少能够得到锻炼。我们应用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于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听和说的能力。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2.交际教学法的局限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如果教师片面地强调交际教学法的作用,忽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需求,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构建起语言框架,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在初中阶段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接触语言的使用环境,交际教学法在这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使用外语的能力较弱,掌握的背景知识也相对较少,在理解文章和情景交际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除此以外,虽然在课堂上应用了交际教学法,但时间较短,学生得到的锻炼非常有限。
二、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或英文视频,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为英文视频配音,这些有趣味的活动都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举办英语辩论赛,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情景或让学生准备对话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用英文进行对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设置情境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如果高出学生实际能力太多,他们会无话可说,如果低于学生实际能力太多,就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教师还要认真地聆听学生的对话,如果发现问题,要告知学生,让他们及时改进,以防一直按照错误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给了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升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3.开展英语交际活动。游戏是交际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寓教于乐,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英语知识。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语言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对话锻炼语言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表现的欲望和学习欲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教材中的对话,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想要培养人才,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多多了解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用英语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越来越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打下坚实英语基础的最佳时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应用交际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鑫淼,杨军.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