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
摘 要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明白图画故事的教育意义,本文将首先介绍图画故事教育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其次对于提高图画故事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图画故事教育内容对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帮助。
关键词幼儿图画故事;讲述策略;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9-0034-02
幼儿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部分的重点内容,这个阶段的孩童处于一个知识接受程度较高的年龄阶段,理解力不是很强。而图画故事内容能够在传授故事梗概的过程中给与他们一定的人生启迪,起到了一个寓教于乐的作用,需要被普及使用。
一、幼儿图画故事的介绍环节
图画故事是能够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工具,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分别从读图和图文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经典阅读理解情景语言。在讲故事的环节,教研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对于图画的自身内对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研读和理解。因为图画故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图画内容通过讲述者的视角传授给听众,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图画的讲授更加具有自身的特定语言。主要的特点在于语言自身具有简单的逻辑和叙述性,将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分别将故事的主要意愿和相关细节链接起来,体现出必要的叙事逻辑。所以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在上课之前首先明白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能够找出图画和图画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局部图画和整体图画之间的关系。
(二)仔细品读挖掘深度内容。在能够读懂内容之后,还应该能够把握文字的主要内涵。通常情况下图画周边的内容都是比较精确和干练的,所以最好能够在精读文字的过程中着重掌握图画之间的关联词内涵,把握故事中主要任务和时间关系的逻辑性。另外很多的文字不仅在于表达外在客观的感情,更加需要阅读者能够理清内部的感情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讲述的过程中感情基调始终处于主线之上,例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基调是寓言式的诙谐幽默,而《青蛙王子》的故事则是具有欢快娱乐的特点。
(三)结合图像感知语言。将图画故事进行品读和仔细研究之后,将图画和文字进行结合演讲。这樣的讲述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文字内部的隐藏感情以及其他的唯美意境。例如在故事《宝莲灯》中,看似故事比较单调,但是如果能够结合图画的描述文字就是发现内部的资料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图画中的大部分文字能够表现图片所不能够表达的独特内心独白和任务的心理活动以及时间的变化。在比如《九色鹿》中,如果不给幼儿配备一定量的图片,将会很难通过自身的精力去凭空想象九色鹿处于自然环境氛围,文章的理解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图画故事讲述流程的主要步骤
做好图文故事的讲述工作应该能够注意到表达技巧,语言应用和真实互动几个不同的环节。
(一)组织设计语言内容。部分的童话故事仅仅只有图画没有相应的文字,或者部分的故事仅仅只有少量的文字来概括故事的发生内容。为了能够让这些故事吸引更多的孩童前来聆听,讲故事的人应该首先能够对于语言的编导进行比较精准的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求幼儿应该能够充分对于图片的内在含义进行充分理解,才能够根据理解添加额外的故事情节或者扩充故事的细节,从而提高图画故事的耐读性,必要的情况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拟声词汇这样能够营造出比较生动的故事情节。例如在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中,可以对于三只小猪的房屋进行更加细致和生动形象的引申描述,这样才能够从侧面烘托出每一个小猪的性格特点。
(二)妥善利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不同故事的内容配备相应的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图片的感染力。首先应该能够对于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区分对待,因为在一段故事的叙述中不仅存在一般性的叙述语言同时还存在旁白的语言,后者的语言特点比较客观,前者需要读者能够融入自身的情感特点。在讲述的过程中对于叙述部分应该能够保持节奏的稳定,不能够扩大不该夸大的部分,对于不同的角色还应该能够切换不同的叙述口吻,对于朗读者而言需要能够控制好各个阶段的音色、语速,和语调的起伏变化。
此外,为了能够更加生动传神地表达一个故事,通常需要借助精彩丰富的图片语言和生动传神的文字语言来构建一个故事的世界,例如在《巫婆的孩子》这一故事中主人公被巫婆变为青蛙了,需要立即跳下水去救小船,并且开心地喊到真愉快,此时应该能够用略微上扬的语调和口吻进行描述;在比如在《鳄鱼的眼泪》中描述鳄鱼和路人交谈的画面应该能够用比较狡诈的叙述口吻将鳄鱼的贪婪狡诈特点描述出来,同时这个故事的前后情节存在一定的对比特点,需要表达者能够将多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将文字和语言进行充分融合。
因为图画故事为一页一页的,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要以较慢的口吻将故事讲述出来让底下的听众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从听众的表情中观察故事的表达细节,例如在讲述《乌鸦喝水》寓言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的寓意比较深刻难懂,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及时观察幼儿的面部表情,结合他们的神态变化去调整故事的叙述节奏,有效把握故事的发展推动方式。对于图片较多的部分应该能够放缓叙述的速度,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补充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故事情景,对于图片内容比较多的部分同样需要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这种故事结构通常需要聆听者能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留白,所以应该能够结合故事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三)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互动环节是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在故事推动课堂下还应该能够对于底下的幼儿进行适当的互动推送。常用的几种互动手段包括利用掌握的图片进行活动,例如在讲述《农夫与蛇》故事的时候,可以将故事的封面为课堂的基本导向,对于底下的幼儿可以提问“书面上的图画能够引发你们什么样的联想呢”或者“谁能够根据图片适当地编写一个故事呢”,这样的互动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他们的自身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
另外,还可以对于故事的内容进行互动,可以对于故事的发生基本逻辑进行互动,幼儿在听完故事之后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复述一遍,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对于局部的纯文本内容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改变和自我想象,这种做法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
三、图画故事的讲述教育意义
(一)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学前儿童需要能够在正式入学之前培养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也是幼儿语言使用得到良好发展的主要前提条件。图画的讲述部分能够对于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极大的优化培养。因为首先图画故事本身就是属于文本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很多的词汇和表达句式都是十分适合儿童理解的。另外一些图片的故事比较具有感染力,读者在仔细研究之后能够给幼儿带来绝佳的倾听体验和感受,增加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获取语言情感的感知能力。富有多变色彩的情感才是一个人的成长标准,故事类的文本能够具有悲伤、喜悦、幽默、阴暗等多个方面的情感特色,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独特地感受到多种情感的特点。读者需要能够在论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引导帮助幼儿合理地接纳这些情感特点,并且能够利用自身的能力将这些乐观的情绪发泄和表达出来,在课外的活动中应该能够鼓励他们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悲观情绪的化解。
(三)激发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很多的图画内容自身具有一定的故事可读性,内部具有非常多的逻辑关系,因此讲述的人员在帮助欣赏者进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帮助他们对于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测试。童话故事存在很多的类型,但是为了能够照顾到孩童的心理特点,大多数的故事最后都是能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的,部分的故事因为篇幅过大所以需要能够进行适量的删减,在课堂上为了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最好能够添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例如开头讲述的时候留有一定的悬念,在结尾的时候能够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的工作中,这种留白和开放式的讨论环节才能激发孩童的探索欲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学前幼儿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图画故事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学课堂,有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借助合理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将图画故事的教育进行完善,从而才能够提高我们国家幼儿学前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