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栋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思维水平要求很高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根本性教育,这对学生以后继续深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有着极度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成长的综合能力和品质,它不仅要求个人在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有爱国精神、关爱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看似单一的数学知识所呈现出来的数理结构、法则、定理等规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和实践相联系。如在教学《比大小》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实际生活,比较真实事物的大小。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大小关系,还让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好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特质,教师能传授给学生的只是基本知识,学生要想学好数学知识,还需要自己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是最根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它是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对比等方式,以实践去检验真理,在不停地探究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所学常识转变为自身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数学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使用简单的语言口头传授知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进行抄写、背诵,学生的没有充分锻炼思維。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而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思想意识、学习意识等方面还不完善,所以小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力的最好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育深度改革的产物。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他们获取知识、提高修养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建出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使课堂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的地方,还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2]刘婷婷.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
[3]单德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
[4]姜雪.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