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倩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想到了什么?是的,这就是2020年的春天,我们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役”,他们就是奔向战场的“战士”,就是这些最美的逆行英雄,践行着“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今天,我们要跟随时空的转换,回到1944年的9月8日,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结合预习内容,了解演讲背景
1.演讲背景
2.张思德简介
3.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①听课文朗读
②认读生字词,泰山、牺牲、炊事员
③书写易错生字:泰(下半部分不是“水”)
牺(右部分没有一横)
葬(下方的第二笔是撇,不能写成竖)
4.检查学习效果:指名读,同桌读,上黑板展示书写成果
三、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
1.谁在听演讲?
(听众是根据地的军民。)
2.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来讲?
(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3.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①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②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③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④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四、随堂小练
第2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要点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这5个自然段用一对密切相关的词语——“我们”与“人民”建立起紧密的关联,“人民”不言而喻,“我们”是谁?
(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
2.这支“革命的队伍”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词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朗读第1自然段,语气中肯,语速中等)
三、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具体讲了哪些内容
1.如何对待“死”——强调“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两个句子形式区别不大,但感情有天壤之别,前面极力颂扬,后面极为憎恶,并在本段结尾处与第一自然段结尾呼应,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
2.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连用这几个关联词,表明“我们欢迎批评”“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我们就采用了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目的就是要表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3.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共同的革命目标: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还需要怎么做?
(①还要团结更多的人;②面对困难时,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③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要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④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朗读时,语气要坚定有力,表现出明确的态度)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四、拓展阅读
结合“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以及《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了解到的革命先辈的事迹,或者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说一说谁的死就是“重于泰山”,谁的死就是“轻于鸿毛”。
五、思考
我们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青少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